周 長
(西安工程大學人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048)
詩歌作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學體裁,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來分析和欣賞。同一首詩歌不同的讀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分析角度主要取決于語篇分析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興趣。主述位理論是語篇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掌握常用的主位推進模式對我們理解文章句式、捕捉文章的總體含義和信息本質(zh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主述位理論來分析兩首英漢愛情詩歌以更深入地了把握詩歌內(nèi)容、主旨以及英漢詩歌在主題表達和結(jié)構(gòu)框架方面的異同。
自從Mathesius提出了主位的概念后許多語言學家對主位和主位推進進行了大量研究。受Mathesius、Fithas和Fries的影響,Halliday把“主位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關于語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語篇功能結(jié)合起來。Halliday于主位的基本觀點如下:主位是句子的一個成分,是聽話人已知的一個內(nèi)容。而跟在主位后面的所有內(nèi)容被稱為述位。一般主位表示已知信息,述位表示新信息。絕大多數(shù)語篇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構(gòu)成?!扒昂缶渥拥闹魑缓椭魑?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間就會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和變化,這種聯(lián)系就叫主位推進。Fries和Danes等人通過大量的觀察和研究,總結(jié)出四種基本的主位推進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1]:
1)主位同一型(亦稱平行型或放射型)(constant thematic pattern)
T1——R1
T2(=T1)——R2
…
Tn(=T1)——Rn
2)述位同一型(亦稱集中型)(constant rheme pattern)
T1——R1
T2——R2(=R1)
…
Tn——Rn(=R1)
3)延續(xù)型(亦稱階梯形)(linear theme patterns)
T1——R1
T2(=R1)——R2
…
Tn(=Rn—1)—Rn
4)交叉型(cross theme pattern)
T1——R1
T2——R2
…
Tn—Rn(=Tn—1)[2-3]
首先,對于典型地運用某一種主位推進模式成篇的詩歌。我們通過分析其推進模式就能知道它的話題是什么以及話題是如何展開的,從而理解和賞析詩歌。例如這首 《蒹葭》,此詩選自 《詩經(jīng)·國風·秦風》,大約來源于2500年以前產(chǎn)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氵矣。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氵止。
下面我們將從主述位結(jié)構(gòu)和主位推進模式來分析這首詩前后是如何銜接連貫的。分析該詩篇主位推進模式如下:
T1(蒹葭)—R1 T2(伊人)—R2
T3(詩人)—R3 T4(=T3)(詩人)—R4
T5(=T1)(蒹葭)—R5
T6(=T2)(伊人)—R6
T7(=T4=T3)(詩人)—R7
T8(=T7)(詩人)—R8
T9(=T5=T1)(蒹葭)—R9
T10(=T6=T2)(伊人)—R10
T11(=T4=T3=T7=T8)(詩人)—R11
T12(=T11)(詩人)—R12
這首詩用了三次主位同一型主位推進模式。如下圖所示:
T1—R1,T5(=T1)—R5,T9(=T5=T1)—R9
T2—R2,T6(=T2)—R6,T10(=T6=T2)—R10
T3—R3,T4(=T3)—R4,T7(=T4=T3)—R7,T8(=T7)—R8,
T11(=T4=T3=T7=T8)—R11
運用主位同一型主位推進模式的目的是要講述清楚發(fā)生在主位身上的事,即是所有句子都以同一個主題為談論的起點,每個句子的述位都對這個主位作新的論述,使讀者很容易了解到作者圍繞什么主題而談,有什么內(nèi)容可談。這里詩人抒發(fā)了對戀人的一種執(zhí)著的思念和追求。這一執(zhí)著的精神一直貫穿全詩的始終。于是,第一節(jié)用主位T1“蒹葭”引起三個述位,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與時間,在這樣一個秋風凄凄的早晨,風雅的詩人卻在蘆葦岸邊靜靜徘徊,他在追尋什么呢?第二節(jié)T2“伊人”引起三個述位,“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原來他所追尋的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戀人!他透過茂密的蘆葦叢,久久地望著那蘆葦叢,然而漫漫的大河彌漫著濃濃的白露,那伊人卻遙不可及,但他始終抱著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地去追求。第三節(jié)T3“(詩人)溯游從之”引起六個述位,這里是說詩人心急如焚,為著尋找伊人而在蘆葦岸邊的道路上下求索,眼前蘆葦與白露共水一色,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宛在水中央”,這里一個 “宛”字用得極其逼真生動、精妙傳神,它把詩人那種因思念而顯得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伊人”的形象猶如近在眼前。十二個述位并排,描繪出詩人對愛人的不斷追求和執(zhí)著的愛戀。總體詩篇采用了回環(huán)、反復的寫法,加強了節(jié)奏和韻律,使得全詩主旨更加明確,情感表達更為強烈,讀來纏綿悱惻,啟人深思。
再看一首來自Robert Burns的愛情詩:
Omy Lu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 ly sprung in June;
Omy Luve's like themelody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As fairas thou,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the seas gang dry:
Tilla'the seas gang dry,my dear,
And the rocksmeltwi'the sun:
I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life shall run.
And fare theewell,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well,a while!
And Iwill come again,my Luve,
Tho'itwere ten thousandm ile.
分析該詩篇主位推進模式如下:
T1(my love)—R1 T2(=T1)(my love)—R2
T3(thou,my bonnie lass)—R3 T4(=R3)(I)—R4
T5(=R4)(the seas gang dry)—R5 T6(=T4)(I)—R6
T7(thee)—R7 T8(=T7)(thee)—R8
T9(T6=T4=R3)(I)—R9
這首詩用了三次主位同一型主位推進模式,兩次延續(xù)型主位推進模式。如下圖所示:
T1—R1 T2(=T1)—R2
T4—R4 T6(=T4)—R6 T9(T6=T4=R3)—R9
T7—R7 T8(=T7)—R8
T3—R3 T4(=R3)—R4
T4—R4 T5(=R4)—R5
《啊,我的愛人像一朵紅玫瑰》這首詩是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的歌頌愛情的名篇?!段业膼廴讼褚欢浼t玫瑰》具有生動豐厚的意蘊,全詩共有四節(jié)。第一節(jié)開篇主位T1“my love”引起兩個述位,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情感:“啊!我的愛人是一朵紅紅的玫瑰,在盛夏的六月里綻放!我的愛人是一首美妙的樂曲,樂聲婉轉(zhuǎn)、悠揚?!?用 “紅紅的玫瑰”象征自己青春美麗的愛人,詩人又運用了兩個生動貼切的比喻:這兩個比喻將“我”的愛人比作六月最美的花朵,最甜蜜的樂章,讓人深深陶醉和沉迷。Tl是詩人敘述的起點,是話題的引入,表明了戀人的美妙和詩人對愛人的愛慕。詩歌的第二和第三小節(jié)中出現(xiàn)了兩次延續(xù)主位推進模式,體現(xiàn)了詩人螺旋式思維,突出描寫了詩人對戀人忠貞不渝,??菔癄€的感情:“我會永遠愛你,親愛的,直到??菔癄€?!币饩成钸h。二、三、四詩節(jié)是這首詩的精髓。T9是詩歌最后一句的主位,詩人純真熱烈的愛情觀在第四詩節(jié)到達高潮:“親愛的,我肯定會回來。哪怕跋萬水涉千山!”最后一節(jié)詩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情意和難以釋懷的愛戀。T9延續(xù)了開篇的R3 T4和R3的遙相呼應使整首詩歌結(jié)構(gòu)緊湊,表意完整。
根據(jù)以上兩首英漢愛情詩的賞析,我們可以看到平行型和延續(xù)型是愛情詩篇中最常用的兩個主位推進模式,但英文情詩中主位推進模式的運用比漢語情詩更為豐富,這使得英文情詩在結(jié)構(gòu)上顯得比中文情詩更為復雜。[4]源于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詩歌語言表達的區(qū)別也是顯而易見的。英文詩歌對于感情的表達比較直接,而漢語詩歌則含蓄,這恰恰體現(xiàn)了中西方思維的不同特點:中國人善于螺旋式思維,重意合;西方人多是直線型思維,重形合[5]。
通過對兩首英漢愛情詩歌的主位結(jié)構(gòu)及主位推進模式的分析,我們清楚地了解到詩歌的語言、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能夠從中來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為我們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義提供了幫助。因此,熟悉并熟練掌握好英語中的主位推進模式對詩歌理解和詩歌欣賞都有促進作用,進而對詩歌翻譯也有很大幫助,這種對比分析對于英漢語言對比也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第1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Halliday,M.A.K.Ao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M].北京:北京外語與研究出版社,2000.
[4]張彬.主述位理論在英漢對比中的應用[J].讀與寫雜志,2007,(4).
[5]周俐梅.英漢愛情詩主位推進模式的對比研究[J].文海藝苑,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