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三重設問:今天如何閱讀曹禺

        2012-08-15 00:54:39澳大利亞莊偉杰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劇作曹禺雷雨

        [澳大利亞]莊偉杰

        (華僑大學 華文學院,福建 廈門361021)

        中國話劇作為一種新的戲劇形式,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西方引進的“舶來品”。作為文學四大家族之一族,中國戲劇因為話劇的亮相而引發(fā)了一股戲曲革新的思潮。在特定的歷史境況和文化語境中,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猛烈沖擊和洗禮,即對中國封建主義文化的激烈批判與對西方文明的積極推崇,這在某種意義上,大大地激活了劇作家們建構“西洋式”新劇的熱情,逐步實現了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轉換,從而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戲劇形式,推動和促進了話劇藝術在中國文壇的廣泛接受、認同與發(fā)展。

        對于現代杰出劇作家曹禺來說,似乎是伴隨著現代話劇而誕生的,其命運歷程與現代話劇一路風雨,一路滄桑,一路輝煌,一路蜿蜒地走來。置身于全球化語境下,當我們回眸審視中國現代話劇的百年命運史,曹禺無疑是一個無法繞開的重要角色,或者說是一個異數。從他開始獲得觀眾的接受所引起的普遍關注至今,曹禺研究經歷了一個由淺至深、由點到面的不斷發(fā)展進程,但就整體而言,尚難以盡如人意。或帶有隨意性,或時高時低,或充滿爭議、褒貶不一,似乎未能真正抵達或反映出曹禺創(chuàng)作的實際水平,有些東西甚而被遮蔽了。近些年來,曹禺研究明顯地出現了重要的變化,尤其是個別中青年學者漸露思想鋒芒,視野開闊,角度新穎。有從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來考察曹禺戲劇的,有運用精神分析學的觀點來加以研究的,有從傳統(tǒng)文化對曹禺的浸染進行深層觀照的,有采用比較文學的方法逐步深入闡釋的,還有根據接受美學和其他不同層面來展開曹禺研究的,凡此種種,皆能對以往的理論體系和學術觀點進行不同程度的大膽超越和突破,從而開創(chuàng)了曹禺研究的新氣象。今天,為了深化曹禺研究,為了熱愛曹禺的研究者和讀者們,面對曹禺為我們留下的一系列文本,如何展開更為理想的、有效的閱讀和研究呢?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深思。在這個高度商品化的,缺乏人文關懷的時代里,筆者想以一名讀者的身份,站在中西文化交接的邊緣地帶,提出三重設問,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曹禺。

        曹禺寫于上世紀30年代的第一部作品《雷雨》問世之后,猶如一聲驚雷一陣喜雨降臨,既成為現代話劇藝術成熟的標志,又給后人留下了不盡的話題。置身于全球化語境的當下,我們應如何看待和闡釋曹禺的意義和價值?

        現代文學中的戲劇,更具體地說,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所謂的“戲劇”,大多指話劇。由于傳統(tǒng)戲曲的影響深遠,作為“舶來品”的話劇,盡管是受歐洲戲劇的影響正式興起,但其發(fā)展過程并非順暢,當初被人們稱為“新劇”、“白話劇”,或稱“文明戲”。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浪潮沖擊下,那時的戲劇界雙管齊下,或介紹外國話劇,或批判傳統(tǒng)舊戲。于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作為戲劇劇本的主要樣式之一,話劇創(chuàng)作逐步引起人們的關注。曹禺的話劇創(chuàng)作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陸續(xù)向文壇劇苑奉獻了自己的幾部精品劇作,尤其是《雷雨》的誕生和演出,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使現代話劇藝術出現了第一次大轉型,走出了陳舊的牢籠,沖破了固有的模式,獲得了巨大的飛躍,堪稱不同凡響,作家的名聲一時大振。曹禺話劇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雷雨”般迅猛的態(tài)勢和取得的藝術成就的確如橫空出世,獨領風騷。無論怎樣評價或者尚存爭議,作為一筆精神文化資源,其獨特的價值意義,在今天起碼有幾個亮點值得我們重視。

        首先,獨特的思維系統(tǒng)。曹禺話劇在創(chuàng)作中吸收外來文化的營養(yǎng)以熔鑄新肌,其話劇明顯地融入了西方戲劇的優(yōu)點,讓外來的戲劇形式率先在中國土壤上移植和嫁接,并以開放的形式、巨大的容量和深刻的思想表現中國的民族性和社會生活,即以全新的觀念和姿態(tài)形成其話劇藝術獨特的思維系統(tǒng)。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現代文學史上,不僅僅是曹禺,外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滋養(yǎng)了一代作家。曹禺的創(chuàng)作獨具自家風貌,是其創(chuàng)作個性的體現,除了善于學習和借鑒西方戲劇的藝術表現手法,并通過中國化的改造,使之適應于表現中國民族的生活和精神氣質外,曹禺總是基于自身所熟悉的生活與他深切的體驗去想象和表現他所熟悉的生活?!独子辍分修冷舻谋瘎【哂袧庥舻摹靶愿癖瘎 鄙?,周樸園的悲劇具有濃郁的“社會悲劇”色彩,侍萍及四鳳母女的悲劇具有濃郁的“命運悲劇”色彩,這些都與他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古希臘悲劇的影響,莎士比亞、易卜生、奧尼爾、契訶夫等大師的影響有關。這種互滲式的思維,是一種超越性極強的思維方式。同樣,曹禺在創(chuàng)作中還自覺不自覺地運用“復調式”思維,即通過人物之間的“多聲部表現同一個調子”,力求劇情結構上的互文呼應。例如,《雷雨》中的繁漪與侍萍,本是兩個互不相融的形象和聲音,但在首尾兩部分卻遙相呼應,巧妙地把兩位母性的命運展現在觀眾面前?!度粘觥防锏年惏茁?、翠喜和小東西則代表著女性的三個生命階段甚至三種不同命運,猶如復調音樂中的三個聲部,帶給觀者更為立體、豐富和復雜的審美感受?!侗本┤恕分小斑h古北京人”與袁家父女形成的呼應和相互襯托,既表現了對人類自由生命狀態(tài)與旺盛生命力的神往,也是對人的自然本性回歸的熱切呼喚。如此獨特的思維系統(tǒng),正是成就其話劇藝術的重要因素。

        其次,獨特的人文意識。曹禺少年時代就接觸《圣經》,并經常跟著繼母到教堂做禮拜。大學時代曾專門研究過《圣經》和“圣經文學”,在河北女子師范任教時曾用英文講授過《圣經》。由于本身的知識結構、心理結構獲得及時的擴容和充盈,為作家?guī)矶床炫c思考生活的深層觀照和獨到體驗,加之基督教文化對他的人生觀與創(chuàng)作觀的影響,其劇作往往充滿神秘的宗教氣味,如《雷雨》的序幕等。他劇作中的人物似乎就是上帝的苦難子民,如“亂倫型”的蘩漪、“貪婪型”的周樸園、“復仇型”的仇虎等,無不滲透著基督教的人文意識,這些人物在劇作中具有一種原始的力量,文本的內涵質地同樣反映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審美理想?!独子辍分斜憩F的“迷惘人生的罪與罰”,《日出》中表現的“靈魂的毀滅與再生”,《原野》中表現的“人與人的極愛與極恨”,《北京人》中表現的“原始野性的呼喚”[1],這皆與作者自身的經歷和內在的精神結構有關,同時顯示出中國知識分子跨語境、跨民族及跨時空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

        再者,獨特的敘事倫理。曹禺話劇創(chuàng)作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沒有明確的理念或主題先行,而是有了某種莫名的沖動或靈感突發(fā)時,才進入寫作狀態(tài),這顯然有利于造成作品的詩意氛圍,構成一種屬于自己的話劇敘事倫理。可以說,他的創(chuàng)作更多的是從感覺、體驗和印象出發(fā),這恰恰是成就其獨特之處的關鍵。因而,其創(chuàng)作很難用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來加以界定,無論是現實、浪漫的,還是象征、神秘的,無論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還是借鑒西方戲劇藝術,他堪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者。他不僅善于靈動地吸收和利用,而且在不斷探索中創(chuàng)新和突破。正是浸潤于中西文化豐厚的藝術滋養(yǎng),他的成名作也即代表作《雷雨》,明顯地呈現出古希臘戲劇的“命運悲劇”、莎翁戲劇的“性格悲劇”、易卜生戲劇的“社會悲劇”的藝術元素,并將它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現上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生活中各種人物的精神鏡像和性格特征,成就了20世紀中國第一出真正的悲劇,開創(chuàng)了新文學中具有中國化的一種獨特的文本敘事形式,包括他所塑造的一個個在現代文學史走廊中獨具性格的典型人物形象。

        曹禺一生在漫長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戲劇數量不算多,連同獨幕劇和電影加在一起,不過14部??陀^或主觀條件的種種制約,尤其是作家人格、心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其后期創(chuàng)作未能再創(chuàng)輝煌,重現我們期待視野中的優(yōu)秀劇作。但以他的四大杰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家》連同最受爭議的《原野》,就足以證明曹禺在20世紀中國話劇史乃至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地位,而他開創(chuàng)的融會中西且具有現代意味的中國話劇,其價值意義是無可替代的。因此,稱之為中國20世紀的“話劇大師”,也許并不為過。

        中國話劇,因一部《雷雨》的問世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或者說,新文學的話劇藝術幾經艱難探索,到了曹禺的出場才真正開一代之風氣。曹禺戲劇到底有何特別之處,今天我們解讀曹禺戲劇的關鍵切入點是什么,應如何從曹禺個體存在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去觀照和把握曹禺藝術世界?

        有學者認為,《雷雨》表現在大型化的戲劇結構、激烈的戲劇沖突、富有潛臺詞的戲劇語言等多個方面的創(chuàng)造上,都達到了相當的藝術水平,不僅遠遠超過了以前中國現代劇作,而且完全可以與世界名劇相媲美?!独子辍返某霈F,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走向成熟。于是,在現代文學史中,人們一提到戲劇,就必然要說到《雷雨》,甚而立即感動起來,贊嘆、感慨、評說。蓋其源在于《雷雨》似乎最能凸顯和展示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在曹禺的生命歷程中乃至百年話劇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就文學史而言,這部話劇以陌生的面孔呈現,賦予讀者(觀眾)充滿激情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讓人完全可以透過其劇作嗅到曹禺的美學氣息。當然,欣賞和解讀曹禺,可以有諸多途徑。重要的是,我們應立足當代視野,重返歷史現場,在時代坐標上認識曹禺個體存在的豐富性,更好地闡釋曹禺的獨特性和復雜性,充分把握其作品所建構的藝術世界。

        其一,陌生刺激與意外驚喜。讀曹禺劇作,首先感到作家的想象力豐涵而宏大,其詩性感悟和開闊視野是一般人所鞭長莫及的,本來看似司空見慣的東西,經過他的渲染、點化,立即別開生面,令人嗟嘆不已。譬如《雷雨》和《原野》,借助內心獨白、幻覺、夢境、潛臺詞等多種表現手法,具有濃厚的表現主義色彩?!对啊返谌?,為了將主人公仇虎的精神危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以幽寂恐怖作為背景描寫互為映襯,借助黑森林的幻像加以神秘夸張,如此從內在而非外在的“刺激”對仇虎的恐懼與驚畏進行刻畫。這似乎是一種無所不在的神奇力量在驅使,而那個蟄伏在終極之處的龐大黑影到底是什么?是“情欲”或“命運”,還是“天地間的殘忍”?誠如作家在《雷雨·序》中所說“蘊成我對宇宙間許多神秘的事物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如果說《雷雨》和《原野》中有某種讓人不可解的陌生刺激及意外震驚,那么這種對于人生奧秘的表現和追尋便顯示出作家對于命運終極的深切關注。由是我們明白了作家超乎尋常的想象力給作品帶來的不可預知的爆發(fā)點。美國詩人布萊克如是說:“有一種能力可以造就一個詩人:想象、神的視力。”同理可推,曹禺富有詩人氣質的創(chuàng)造力正是依賴于“第三只眼”的神視,具備了這種洞察力和穿透力,我們才一次次地從其劇作中領略到陌生刺激或意外驚喜所帶來的美感。

        其二,象征意蘊與悲壯色彩。曹禺筆下的人物大多是情感型,無論是愛恨冷暖還是悲喜哀樂,無論是外張的還是內斂的。從《雷雨》中展示的轟轟烈烈,到《原野》上充滿野性的呼喚,再到《北京人》與《家》里如巖漿般運行的,隨時可能爆發(fā)的東西,都富有強烈的情緒張力和自然流露的情感。而象征性意象的呈現讓人從字里行間觸摸到某種特殊的詩意感或超現實的想象力。除了以場景、道具的方式外,作家善于或通過令人瞠目結舌的故事,調動和聚焦各種鏡頭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或通過驚心動魄的畫面,使人物形象獲得與大自然呼應后產生的夢幻永恒,讓人讀后感受到一種沉潛的隱形力量,在歲月穿梭中時起時伏。如最具“雷雨”式性情的蘩漪,她那種狂熱又執(zhí)著、渴望又絕望、敢愛又敢恨等多重交織的富有強烈個性的矛盾性格,猶如自然界中的雷雨閃電,既充溢著某種原始狂暴,又潛隱著一股神秘力量。漪者,蕩漾之水波之浪花,如雷響之后雨水奔瀉而來,多么富有象征意味。性格即命運。從蘩漪身上我們覺察到悲劇元素的成分。這樣的命名是曹禺的高超和過人之處,也是一種自然生成的契合。其他劇作的命名如“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皆構成象征性意蘊,從不同層面渲染和烘托了劇作的詩意氛圍,宛如雷雨張開的天幕,籠罩著一種神奇的悲壯色彩和神秘的自然氣息。弗洛伊德曾不無感慨地說過:“悲劇是藝術的最高形式”。若然,我們便能從中找出這些劇作之所以震撼人心的答案了。

        其三,詩化語感與思想力量。語感對于話劇來說顯得至關重要。臺詞作為劇中人物的言語,無論是對話、獨白、旁白、內白、潛臺詞,除了必須具備性格化和富有動作性外,語感體現的言語形象本身便是一種心智能力的展示。對于劇作家而言,那是基于內在生命沖動和充溢生命活力的生動灌注,是發(fā)自生命深處的律動。有時在看似平常的表面背后,語感可能攜帶超語義的深刻,無論是情緒自然流動的有聲或無聲節(jié)奏,還是意識的與無意識的自然外化。由此可見,語感其實就是語言(話語)之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語感的千變萬化,同樣左右著一部話劇的風格形成。

        曹禺天生具有詩人氣質和情懷,1935年4月,曾有導演致信他表示要對《雷雨》劇本處理和演出時刪去序幕和尾聲,他回信明確表示:我寫的是一首詩,一首敘事詩……這詩不一定是美麗的,但是必須給讀詩的一個不斷的新的感覺。[2]在《雷雨·序》中,作家再次表明:保留“序幕”和“尾聲”的用意,在于讓觀眾看完戲后,心中還流淌著一種“詩樣的情懷”,使“觀眾的情緒入于更寬闊的沉思的?!薄#?]據說,曹禺在1981年與田本相談及寫作《日出》之前縈繞心頭的,是劇中人物誦讀的那幾句詩:“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這沉郁俊朗的詩化語言,讓我們觸摸到特定年代里一個詩人型的劇作家的生命呼吸和體溫。作為一代戲劇大家,曹禺從不拘泥于現實和瑣碎的日常生活,而是以詩人的熱情姿態(tài)去擁抱生活和面對現實。從最早的《雷雨》到后來的《王昭君》,他始終傾向于讓詩歌與戲劇相互融合去追尋戲劇的詩意境界。那些彌漫主觀因素的濃郁情感色彩,那些超越客觀真實的具有多義性的表現,那些不確定性且?guī)в凶兓玫臅r空感,那些大起大落的情節(jié)和鮮明激烈的人物性格等等,營造的氛圍更趨近于詩。他的寫作狀態(tài)同樣接近于詩歌寫作,常常在朦朧的、情緒的、想象的、冥想的感受中醞釀演化出劇作的文本,流貫其間的語感則與生命的流動有著一種大致平衡的相應投影關系。語感即風格。這是閱讀曹禺戲劇時給予我們的感覺和啟迪。

        誠然,我們在談論以上問題時,不應該忘記戲劇里的哲學成分或思想力量,這同樣是甄別一個劇作有無生命力的最佳標準。自然地,它必須通過形象有機地滲透出來。海德格爾在追問什么是哲學時說過:“問題本身就是一條道路?!钡@條道路充滿艱辛而無盡頭,詩人唯有將自己的“先知先覺”和“個性”盡情施展開來。曹禺深諳其中三昧。他說:“作品的思想性是作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并通過藝術形象展示出來的。只要你真正地生活了,對人、對生活有真切的感受,把人寫透、寫深,在藝術形象中自然就蘊藏著思想性。思想性是個活的東西,如同生命和靈魂在人體內一樣。凡是活人都有靈魂,藝術形象都含有一定的思想性?!保?]無疑的,這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其劇作中的人物形象、主題意蘊、思想內涵等的解讀和把握。由是我們不難發(fā)現,作家尤其注重于呈現人的內心世界、命運歷程和思想傾向,旨在讓充滿著持久的哲學力量透過文本隱約而真切地傳遞出來,并引起我們長久的回味和沉思。誠如前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對詩的推崇,認為那是“旗幟與炸彈”。以這來理解曹禺戲劇同樣適合。

        從百年話劇的命運流程來觀照曹禺,更需要我們思考的是:曹禺的意義不僅屬于過去,同樣屬于現在和未來。曹禺話劇對人類自身和人性的體察關切以及悲劇力量的展示所體現的精神向度,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警醒和沉思。如是,我們應如何進行當代性思考并重新審視曹禺精神成果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

        認真說來,對于曹禺研究,筆者是門外漢,最多只能稱為“票友”。因為專業(yè)的緣故,感知到曹禺在戲劇史或文學史上的深遠影響、分量和地位,驅使筆者重新喚醒記憶,走進曹禺為我們留下的文本世界作一番探尋和思考。依愚淺見,今天我們之所以還要閱讀和觀看曹禺話劇,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提醒我們怎樣重新審視其精神成果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因為曹禺為文學史留下的文化資源具有進行現代性轉換的豐富價值。這方面尤為值得我們領略和思索。

        首先,是作家深沉的歷史意識和生命精神,包括在融合中與外、古與今的文化對話中,出色地完成他在話劇藝術中的精神敘事,體現出成熟而高超的藝術才能,證明了現代話劇寫作在中國所可能達到的超越性境界。我們唯有將曹禺的作品,放置于其所產生的具體歷史語境里,追蹤作家的或有感而發(fā)或個性獨異的思路背景,從歷史理解與現實關注的互動中,去把握其文字背后所蘊涵的深刻而豐沛的詩性特質和文化內涵。換言之,曹禺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話劇藝術流動漫溢的審美藝術愉悅,而且是他特有的震撼靈魂的詩意氛圍,是穿透歷史與洞察現實的深度融合凝成的精神結晶體。在某種意義上說,曹禺對人類自身和人性的關注是現代中國文壇所罕見的?!八脩騽肀憩F他對張揚人的生命力的渴望,以及對侵蝕、毀滅、消磨人的生命力的一切惡勢力的痛恨。曹禺以全新的視角探討著國人幾千年遺傳下來的劣根性,真實而抒情地表現了亂世中的國人,深入到他們的靈魂深處,以中國人的目光來認識他們,同情他們,并把一些受著煎熬的靈魂定格在歷史的煙塵中,給后人以警醒和深思。曹禺的功績在于,他真正地發(fā)掘出在歷史文化的重負下掙扎的‘國人的靈魂’。曹禺超越了政治,超越了歷史,超越了短暫的時代,將眼光投到更遠大的天地間,追問人類的根本命運。”[5]108-109可見,我們閱讀曹禺,就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歷史背景,從文本出發(fā),重新審視其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成果,去發(fā)掘和體味其中潛藏的豐富價值內涵與深刻的生命意蘊,并作為一種文化資源進行現代性轉換。

        此外,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走近曹禺的藝術人生,把曹禺研究不斷引向深入,我們在閱讀曹禺劇作時,常常為其文字里隱含的情緒所激蕩,從而在自覺與不自覺中以自身的生命體驗,把情感介入自己的閱讀和理解。倘若從表面意義去閱讀,就難以獲得其中的精髓。對此,如何處理好閱讀主體與審美對象之間凝思的關系,如何進入深層理解與把握要害的區(qū)位,便成為接受曹禺面臨的重要話題。盡管學術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與深拓,仍是曹禺研究能否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但對其中復雜文本的解讀,必須有的放矢,尋求一種科學的尺度,以免陷入過度闡釋的偏執(zhí),或者導致另一種效果,即對理解作品包含的客觀實在意義帶來不必要的傷害、變形或扭曲。學術研究不僅需要詩性思維,需要主觀創(chuàng)造的內驅力,同時需要冷靜分析,省察凝思。倘若我們?yōu)榱饲笮虑螽惽笊睿瑢Σ茇奈谋救我庵夂完U釋,將創(chuàng)新當成索隱式的臆造,將閱讀變成牽強附會的解讀,無異于踐踏批評與闡釋的神圣與尺度。昂貝多·艾柯在《詮釋與過度詮釋》中認為:“在無法企及的作者意圖與眾說紛紜、爭持不一的讀者意圖之間,顯然還有個第三者即‘本文意圖’的存在,它使一些毫無根據的詮釋立即露馬腳,不攻而自破。”由此可見,對于曹禺劇作進行科學的閱讀與解析,需要的是對于作家自身意圖的說明與客觀呈現的“本文意圖”的尊重,才能在拓深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把握好分寸,體現出嚴謹審慎的科學態(tài)度。唯其如此,我們才能以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在對話互動中產生同頻共振的審美效應,以常讀常新的方式展開當代性思考和帶來豐富性啟示。

        [1] 宋劍華.試論《雷雨》中的基督教色彩[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1).

        [2] 曹禺.《雷雨》的寫作[J].雜文《質文》,1935(2).

        [3] 曹禺.《雷雨》序[M]//雷雨.上海: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4] 曹禺.和劇作家們談讀書與寫作[M]//曹禺談創(chuàng)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5] 溫儒敏,趙祖謨.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劇作曹禺雷雨
        雷雨天
        幼兒畫刊(2020年8期)2020-09-15 07:09:16
        論羅周劇作的情感與形式
        戲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6:50
        詩性的叩響——羅周劇作中“詩”的重塑與探尋
        戲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6:40
        雷雨
        小讀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3:42
        劇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樣東西學不來!
        電影(2018年11期)2018-11-24 09:30:20
        雷雨
        曹禺與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成立始末
        曹禺與一出沒有魯大海的《雷雨》
        從《日出》看曹禺怎樣處理戲劇結構的矛盾
        雷雨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无线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每天更新的免费av片在线观看|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 少女韩国电视剧在线观看完整|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精品91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大胆人体亚裔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专区尤物|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有码|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韩| 午夜男女很黄的视频|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区| 黄色av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精品综合网站|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蜜桃|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播放| 丝袜美腿诱惑区在线播放|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中国农村妇女hdxxxx|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久久| 亚洲在战AV极品无码| 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变影院|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系列不卡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女人天堂av人禽交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av| 日本一区午夜艳熟免费| 久久精品免费无码区| 区三区久久精品水蜜桃av|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69一区二三区好的精华|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色超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