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剛
(中國刑警學院,遼寧沈陽 110854)
共情技術(shù)在偵查訊問中的應(yīng)用
劉啟剛
(中國刑警學院,遼寧沈陽 110854)
將心理學的原理、方法與技術(shù)借鑒和應(yīng)用到偵查訊問領(lǐng)域是現(xiàn)代司法實踐的必然要求,也是心理學彰顯其應(yīng)用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心理咨詢和偵查訊問雖然具有不同的法律意義,但在理念和應(yīng)用環(huán)節(jié)上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將心理咨詢中的成熟技術(shù)嫁接到偵查訊問中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共情作為心理咨詢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在偵查訊問中具有重要的應(yīng)用價值。
共情;心理咨詢;偵查訊問;應(yīng)用
在偵查訊問的研究和實踐中,借鑒、移植、轉(zhuǎn)換、拓展和應(yīng)用心理學的相關(guān)原理是豐富偵查訊問手段,確保偵查訊問過程符合法律規(guī)范、更為人道文明和更靈活有效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心理學彰顯其應(yīng)用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歷來受到理論研究者和實務(wù)工作者的重視。不容否認的現(xiàn)實是,目前的這種努力和嘗試由于缺乏對偵查學和心理學兩個專業(yè)領(lǐng)域都有較深的研究和實踐造詣的人才隊伍,導致相關(guān)的研究成果多流于經(jīng)驗總結(jié)和簡單應(yīng)用,心理學在偵查訊問中的應(yīng)用缺乏突破。實際上,包括心理咨詢在內(nèi)的相關(guān)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偵查訊問領(lǐng)域還有很大的應(yīng)用空間,一些心理學的原理、技術(shù)和方法在偵查訊問領(lǐng)域的研究和應(yīng)用價值還遠未得到充分的挖掘、開發(fā)和應(yīng)用。在眾多和偵查訊問實踐聯(lián)系密切的心理學領(lǐng)域中,心理咨詢由于在理念、應(yīng)用技術(shù)與方法上與偵查訊問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值得從事偵查訊問應(yīng)用研究的工作者給予足夠的關(guān)注,將心理咨詢中應(yīng)用較為成熟的原理和方法嫁接到偵查訊問中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心理咨詢是指由專業(yè)人員即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guān)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各種技術(shù)和方法,幫助罹患各種心理障礙的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最終實現(xiàn)來訪者心理成長的目標。偵查訊問是指偵查人員為了查明案件事實,依照法定程序,采用適當?shù)挠崋柌呗詫Ψ缸锵右扇诉M行的正面調(diào)查活動。雖然心理咨詢和偵查訊問的法律意義不同,但二者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共同點,這為將心理咨詢技術(shù)應(yīng)用到偵查訊問中提供了可能。共情作為心理咨詢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在幫助心理咨詢師理解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打開導致他們心理障礙的自我防御機制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偵查人員如能了解和掌握共情技術(shù)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將之靈活運用到偵查訊問實踐中,將對快速有效地突破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防線、突破訊問僵局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共情(Empathy)是心理咨詢過程中的一項關(guān)鍵技術(shù),又稱“同理心”、“同感”、“神入”、“通感”、“通情”,是指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心理咨詢師能敏銳、準確地領(lǐng)會和理解來訪者所表達的意思和內(nèi)含的情感,并將這種領(lǐng)會和理解向來訪者傳遞[1]。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共情是指心理咨詢師能夠正確了解來訪者的內(nèi)在的主觀世界,并能將有意義的信息傳達給來訪者,共情是促使來訪者心理轉(zhuǎn)變的必備因素,是心理咨詢師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zhì)。從心理咨詢的角度來看,共情至少包含以下三層內(nèi)涵:一是心理咨詢師能暫時地拋開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設(shè)身處地地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fā),體會他們的獨特內(nèi)心體驗和感受,并嘗試站在來訪者的立場去理解和接受;二是心理咨詢師要適時將自己這種理解、體會和感受來訪者的態(tài)度傳達給對方,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感受是可被理解和體會的;三是心理咨詢師要及時引導來訪者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感受,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突破自己的不愿面對現(xiàn)實的心理防御機制,從而實現(xiàn)心理成長,恢復心理健康[2]。對于心理咨詢師而言,共情并非僅僅是簡單的表達同情,而是在對來訪者態(tài)度認知的基礎(chǔ)上體會對方感受的能力。在心理咨詢中,心理咨詢師靈活有效地應(yīng)用共情技術(shù)來幫助來訪者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在情感上承認和接受自身現(xiàn)狀,擺脫可恥、畏懼、焦躁等負面情緒,并最終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和指引下,認清問題根源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在偵查訊問中“期望任何人都會勇敢直率地供認其罪行是十分殘忍的,甚或說是心理上的錯誤,我們必須為坦白鋪平道路,使其容易化”(漢斯·羅格斯)。因此,犯罪嫌疑人在偵查訊問中存在心理障礙是自然的,這種心理障礙突出表現(xiàn)為無法接受現(xiàn)狀的情感障礙。偵查人員通過采取合適的、犯罪嫌疑人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方法,幫助犯罪嫌疑人克服自身心理障礙尤其是情感障礙,打開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防線。偵查人員有必要學習和借鑒共情技術(shù)的應(yīng)用原理和操作技巧,通過適當?shù)卣驹诜缸锵右扇说慕嵌?,傳達出理解對方實施犯罪的原因和因懼怕法律懲罰而導致的各種心理障礙,為犯罪嫌疑人突破供述的情感障礙打下基礎(chǔ)。具體而言,共情技術(shù)在偵查訊問中應(yīng)用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必要性:
良好的訊問關(guān)系在偵查訊問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揭示著偵訊雙方一開始彼此之間的認可和接受程度,對訊問工作能否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影響。共情技術(shù)強調(diào)建立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良好關(guān)系的重要性,如果能夠在咨詢的開始確立融洽和諧的關(guān)系,就有助于來訪者打開心扉,解除心理顧慮,說出自己的困惑,同時也對心理咨詢師的指導更為理解和認可。在訊問過程中偵查訊問人員往往過于注重自己在犯罪嫌疑人中威嚴、專橫和不可侵犯的印象,把犯罪嫌疑人視為邪惡的化身,對他們的辯解進行冷嘲熱諷,試圖在氣勢上壓倒犯罪嫌疑人,以使犯罪嫌疑人在強大的壓力下不得不供述犯罪事實。實際上,這種方式并不總會取得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根據(jù)現(xiàn)代法治理念,偵查訊問人員和犯罪嫌疑人是平等的訴訟主體,偵查人員通過適當運用共情技術(shù),與犯罪嫌疑人建立良好的訊問關(guān)系,有助于取得犯罪嫌疑人的理解和信任。偵查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表現(xiàn)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有助于消除對方的敵對情緒和恐懼心理,從而使偵查訊問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偵查訊問的功能一方面是要求犯罪嫌疑人交代與犯罪有關(guān)的事實,核實和完善證據(jù),具有很強的程序性和訴訟性;同時這一過程也應(yīng)強調(diào)對犯罪嫌疑人的感化教育。傳統(tǒng)的偵查訊問模式偏重于對抗和強制,此種高壓模式雖然有助于突破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防線,但因欠缺對犯罪嫌疑人的感化教育,并不利于對其以后進行改造。良好的訊問通過運用共情技術(shù),有助于使犯罪嫌疑人真正從內(nèi)心認識到自己的犯罪行為給被害人和社會帶來的危害,促使其轉(zhuǎn)變以往的犯罪認知,真心悔罪并為以后踏實接受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此種偵查訊問的操作模式與只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機械的指責和訓斥相比,很多時候會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
犯罪嫌疑人在偵查訊問中面臨著多方面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的混合體構(gòu)成了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強大動機。通過運用共情技術(shù),偵查人員讓犯罪嫌疑人認識到他們的這些心理壓力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犯罪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有外在動因的,甚至在具體條件下是值得同情的,如果能夠真心悔罪是有機會得到諒解和寬大處理的。偵查人員將這些認識和情感因素傳達給犯罪嫌疑人,有助于消除他們供述的顧慮,突破妨礙他們供述的心理障礙。
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推翻、改變原來所作的認罪供述,在實物證據(jù)不足或過分依賴口供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一旦翻供,整個偵查工作將會陷入難以獲得突破的僵局中。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訊問策略不當導致犯罪嫌疑人并未真心悔罪是一個重要原因。偵查人員如能適當運用共情技術(shù),通過換位思考理解犯罪嫌疑人真實的心理感受,如“在那樣的情況下,一般人是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我理解你很難面對你曾經(jīng)做過的事”,進而鼓勵犯罪嫌疑人樹立起承擔責任的決心,如“一個人不管做過什么事,敢做敢當才是讓人尊敬的”,等等。通過運用共情技術(shù),有助于讓犯罪嫌疑人真心反思自己的行為,體察自己的行為所引起的嚴重后果,喚起他們通過認罪伏法來重新獲得尊重和認可的決心。在犯罪嫌疑人真心悔罪的基礎(chǔ)上,他們才有可能做出如實的供述,翻供的可能性將會大大下降,這也為他們未來接受改造、重新做人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傾聽是指通過自己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向?qū)Ψ絺鬟_一個信息,表示自己正在很有興趣地聽著對方的敘述,并表示理解和接納[3]。傾聽是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shù)之一,通過認真的傾聽,借助適當?shù)恼Z言引導,能使對方感受到信任和理解,從而說出更多事實。在過去,偵查訊問人員在抓獲犯罪嫌疑人后,急于想了解犯罪事實,迫切想通過訊問打開突破口獲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問”在其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忽視了有效傾聽的作用和價值。實際上,通過傾聽犯罪嫌疑人的辯解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他們對被害人的看法,以及他們可能的犯罪動機。在偵查訊問中,將問題過于直接地指向犯罪事實,往往會誘發(fā)犯罪嫌疑人的拒供態(tài)度。傾聽是帶著目的進行積極的傾聽,偵查人員既要表達出對犯罪嫌疑人的關(guān)注和理解,同時也要注意從辯解中發(fā)現(xiàn)破綻,適時引導和積極回應(yīng),防止陷入犯罪嫌疑人毫無意義的辯解和訴說中去,并為最終引導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事實做好心理鋪墊。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暫時的價值中立是成功運用共情技術(shù)的重要前提,不管來訪者自身的問題是如何嚴重和難以理解,心理咨詢師盲目教導、指責和糾正都會嚴重挫傷來訪者的自尊心,使他們更加難以面對自身的問題,對解決問題并重新獲得心理成長目標的實現(xiàn)就更無從談起。在偵查訊問過程中,大多數(shù)偵查人員常會從法律和正義的角度出發(fā),對犯罪嫌疑人的行為進行嚴厲的訓斥,力圖在一種高壓和對抗的氛圍中壓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以獲得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但這樣的操作模式并不是經(jīng)常奏效的,有時甚至會引起犯罪嫌疑人更為激烈的對抗,部分偵查人員在訊問工作陷入對抗僵局后,常會在憤怒情緒的支配下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訊逼供。因此,非法的訊問行為也使偵查人員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偵查人員在訊問工作中如能做到暫時的價值中立,不首先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進行法律評判和道德指責,而是與犯罪嫌疑人一起探討他們在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心理原因、心理感受和心理變化,這樣就有助于拉近偵查人員和犯罪嫌疑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為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打下基礎(chǔ)。
心理咨詢師在應(yīng)用共情技術(shù)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對來訪者的處境進行敏銳的觀察與思考,從更深層次上理解他們的感受。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觀察來訪者的語言、留意來訪者語調(diào)的緩急高低、來訪者的非語言行為(如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動作和坐姿等)來了解來訪者,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咨詢師應(yīng)當準確表達出對來訪者情感或處境的共鳴,以此來增進咨詢過程中的共情[4]。偵查人員如期望通過應(yīng)用共情技術(shù)打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同樣需要在訊問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的語言和行為進行敏銳的觀察,并將之與犯罪嫌疑人可能的處境與心理感受結(jié)合起來進行理解和思考,以便偵查人員能夠及時準確地找到和犯罪嫌疑人進行共情的角度和切入點。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的外在表現(xiàn)與其內(nèi)部心理活動和感受之間很少是線性關(guān)系,傳達給偵查人員的這種關(guān)系經(jīng)常是復雜的、多變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偵查人員如不能對此進行細致觀察和準確把握,常會做出錯誤判斷,共情技術(shù)就不能發(fā)揮其應(yīng)有的作用,訊問的效果也就很難保證。
共情的重要價值在于喚醒來訪者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來訪者正視自己的能力和經(jīng)驗,真實地領(lǐng)悟自己的情緒感受和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其自我分析、自我感悟、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的能力[5]。要達此目標,心理咨詢師在與來訪者交談的過程中,就需要適時地根據(jù)來訪者的心理變化進行及時的反饋與引導,如果陷入到來訪者無休止的訴說中,不能抓住反饋與引導的良機,咨詢的效果就很難及時地達到。在偵查訊問中,犯罪嫌疑人由于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波動,同時會產(chǎn)生對自身犯罪行為可能暴露而引起的自責、恐懼、焦躁等情緒反應(yīng)。偵查人員在應(yīng)用共情技術(shù)的過程中,應(yīng)對犯罪嫌疑人表現(xiàn)出的波動、迷茫甚至求助等心理反應(yīng)給予及時的反饋,對可能促使犯罪嫌疑人趨向供述的心理變化要給予及時的引導,促使犯罪嫌疑人通過供述來獲得心理上的解脫。需要注意的是,偵查人員一定要準確把握反饋和引導犯罪嫌疑人的時機,這對于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王燕,白雪蘋,張世平.解讀心理咨詢中的共情技術(shù)[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3).
[2]Rogers C.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therapeutic personality change.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J],1957,(21).
[3]畢惜茜.論偵查訊問中的傾聽[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4]金怡,姚本先.心理咨詢技術(shù)中的共情解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0).
[5]張松.共情: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shù)[J].許昌學院學報,2008,(4).
Application Value of Empathy Technology in Interrogation
LIU Qi-gang
(China Criminal Police College,Shenyang Liaoning China 110854)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principles,methods and technology in the interrog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est of modern law practice,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sychology application value.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interrogation,although they have different law implications.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apply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ology in the interrogation.The empathy which is an key technology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interrogation.In this article,efforts are made to analyze the definition of empathy and its application necessity,and discuss the empathy application way in the interrogation.
Empathy;Psychological counseling;Interrogation;Application
D631
A
1008-2433(2012)03-0040-04
2012-03-16
劉啟剛(1980—),男,山東臨沂人,中國刑警學院刑偵系副教授,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犯罪心理學與心理測試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