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4日,是李秉德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在誕辰紀念到來前夕,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組織了學術紀念活動,表達對李秉德先生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在中國當代教育史上,李秉德先生人品高尚,教育思想十分豐富,桃李滿天下,可謂德高望重的一位教育家。
李秉德先生早年留學法國、瑞士,新中國成立之初,他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回國的愛國知識分子之一,而且扎根西北地區(qū),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yè)。他無怨無悔、教書育人,表現(xiàn)出了一位知識分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樂于奉獻的精神。我們紀念李秉德先生就要學習他愛國主義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質,獻身祖國的教育與教育科學研究事業(yè)。
李秉德先生是我國教育實驗研究的開拓者之一。1934年,他大學畢業(yè)后,接受他的老師李廉方先生之聘,擔任 “大花園教育村主辦干事”,從事 “廉方教學法”的實驗工作?!傲浇虒W法”是我國早期教育實驗的一個主要代表,通過實驗,學生可以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學完初小四年課程,掌握基本的讀寫算知識技能?!傲浇虒W”因此名噪一時,在中國教育實驗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早期的教育實驗研究對李秉德先生影響很大,他在后來的工作及研究生的培養(yǎng)中,十分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且?guī)ьI研究團隊深入中小學開展實驗研究。他自己不僅在西北師范大學附小、附中開展實驗研究,而且還和全國從事教育實驗研究的同行們廣泛交流,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更是有自己深入的研究。我們紀念李秉德先生,就要學習他投身教育科學研究事業(yè),始終堅持教育研究必須面向教育實踐,理論必須聯(lián)系實際的精神。
李秉德先生是我國教學論學科體系的構建者之一。1991年李秉德先生和李定仁先生共同主編出版了 《教學論》一書,用系統(tǒng)論的觀點論述了教學的七要素,即教師、學生、教學方法、課程、目的、反饋和環(huán)境,并論述了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樣就基本確立了教學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七要素系統(tǒng)論”的中國教學論學派。該書作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和教育部中小學繼續(xù)教育教材,多次重版印刷,受到了專家學者和高校學生普遍的高度評價,該書還獲得了2002年的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在教育學術界有重要影響。李秉德先生主編的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書,作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普遍使用,也先后印刷了10余次,對于培養(yǎng)我國高校教育科學研究人才作出了貢獻。我們紀念李秉德先生,就要學習他投身教育科學研究事業(yè),持之以恒地開展原創(chuàng)性研究,努力創(chuàng)建有中國特色的教學論學派的工作作風。
李秉德先生是我國課程與教學研究隊伍的締造者之一。李先生從1983年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開始,圍繞教學七要素問題就系統(tǒng)地開展了對博士研究生的專業(yè)指導。李秉德先生還和李定仁教授、王嘉毅教授一起培養(yǎng)了一批博士研究生,形成了穩(wěn)定的師承關系?!跋到y(tǒng)七要素”教學論學派不僅通過學術觀點影響了中國教學論學科的發(fā)展,而且還通過培養(yǎng)大量的人才來擴大學術的影響,兩位李先生先后培養(yǎng)了30余名博士生,這些人現(xiàn)在基本都是全國教學論學術研究的中堅力量,有相當一部分還是全國師范院校教育學院的負責人,他們將李秉德先生的學術思想在全國發(fā)揚光大。李先生不僅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培養(yǎng)了這些人才,而且十分愛護他們、關心他們。我們紀念李秉德先生就是要學習他關心學生,培養(yǎng)學生,誨人不倦的師德和師藝,并將這種師德和師藝轉化到我們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去。
李秉德先生還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在語文教育方面,李先生終身興致不減。20世紀30、40年代主要從事兒童和民眾識字教育方面的研究與實驗,20世紀50、60年代主要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并撰寫了農民識字課本。20世紀80年代后,在語文教育教學方面形成了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發(fā)表了一系列相關論文,出版了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專著,形成了他自己系統(tǒng)的語文教育教學觀。我們紀念李秉德先生,就是要學習他專心致志深入研究,從具體問題入手,在專門學科領域持之以恒的敬業(yè)精神。
以此紀念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李秉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