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芳
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學習方式的轉變
劉志芳
劉志芳/井岡山大學附屬中學一級教師(江西吉安343100)。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除了具備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外,還應通過教學加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文學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對文章本質的探究能力、對文學氛圍的感受能力。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很多教師還拘泥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對新課標的理念把握不準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單純追求試卷上的分數(shù),片面地教授和強調解題技巧,導致學生對文章的感知力不強;2.只注重閱讀量而不要求閱讀質量,很多學校增加了學生閱讀的材料用以提高閱讀能力,但是積累的數(shù)量在一定程度上機械化了學生的頭腦,固化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反而與最初提高閱讀能力的愿望越來越遠;3.一味地增加閱讀難度,想以此提高閱讀能力,這種方法對少數(shù)能力較強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卻適得其反,完全忽略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理解能力。
培根說過:“關于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币虼?,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2009年,筆者參與了相關課題的研究,才真正開始轉變閱讀教學方式。這個課題獲益最大的不是學生成績的提高,而是學生閱讀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之具備了獨立的閱讀、分析課文的能力。那么,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學目標,用自身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意識、文本意識和人文意識。
語文教學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規(guī)范應用母語,豐富語言積累,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文字應用能力。教師應該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具備對文章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在教材文本和其他閱讀材料中蘊含的真、善、美方面的豐富意義,深層理解祖國文化本身的精髓和人文內涵,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情愫,使學生親近文本,走入文本,拉近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對學生的道德心靈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之前我們很多老師忽視了這一點,語文課越上越空,遠離了文本,也遠離了最有活力的語言文字。
第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著重引導,建立高效的生態(tài)課堂環(huán)境。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最核心的概念。教師首先應建立“平民意識”,充分尊重并倡導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求異思維,重視學生閱讀之后的感受,分析學生閱讀后的反饋信息,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跟學生一同去感受,拉近與學生思想上距離,實現(xiàn)師生之間在教學上的“零距離”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從而師生之間在教學上產生共鳴。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在教師的指導與帶領下,自主能動地去閱讀、去理解、去探究、去掌握,尋找閱讀的快樂,體會在閱讀中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要以自身的閱讀、思考和探究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開闊視野,用較為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和堅實的知識基礎,加之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豐富的教學藝術感染學生,使之產生閱讀的愿望。
第三,利用課堂環(huán)境,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當教師有了新的教學目標,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接下來就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感知能力、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比如,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以學生的眼光選學經(jīng)典文章,并且著重分析文章的經(jīng)典所在,讓學生在領會之后,進而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由學生討論總結。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討論,這樣不僅會活躍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使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加深,一舉兩得。久而久之,學生不僅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分析的方法,并且鍛煉了學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應該采取怎樣的自主閱讀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強調學生的閱讀質量,擴大學生閱讀廣度,引導學生多讀好文章。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除了具有講解示范作用外,已不屬于高考的范疇,只能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切入點,并且多數(shù)內容老舊,不再受到學生青睞。當代學生自主意識較強,思想活躍,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并且將閱讀心得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分享。例如,推薦學生閱讀《讀者》、《青年文摘》、《啟迪》、《意林》等雜志,同時,要重視名著的閱讀,它可以給學生以文化的積淀、歷史的感悟,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內在素養(yǎng)與文學底蘊。根據(jù)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來確定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教育的目標適合學生,課程內容也豐富實用。
注重閱讀效果的復習與考核,孔子曰:溫故而知新。讓學生自主編制考核評估內容,相互考核、互相提高。自主編制考核內容的過程中,利用工具書,不僅又增加了閱讀量,而且可以學習他人看問題、提出問題的角度,也有利于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將原本死板的知識真正吸收、利用。教師應注意分析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的閱讀習慣、解題時的思考方法等等,查漏補缺,在學生學習的同時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讓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
[1]鐘啟泉.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曹明海.理解與構建——語文閱讀活動論[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8
[3]周小山.教師教學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畢愛蓮.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J].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雜志,2009,(2)
:賀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