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路永智
1.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間在我科治療的患者138例,男性96例女性42例,年齡16-42歲,平均35歲,臨床診斷為下頜骨骨折。
2.治療方法:在全麻下行下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
3.結果:以上138例均行下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后恢復骨解剖結構和連續(xù)性并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骨折的愈合,恢復正常的咬合關系和面部外形。
1.全麻后護理:病人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床旁備吸引器,經(jīng)鼻鼻導管3升每分氧氣吸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監(jiān)測生命體征。
2.全麻清醒后病人可取半臥位,可減少局部腫脹。重癥患者注意變換體位鼓勵患者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3.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出口鼻腔分泌物。
(1)舌后墜者,將舌牽出口外固定。
(2)帶舌牽引線的患者,護理時要注意觀察牽引線是否固定避免松脫
(3)頜間結扎的患者因注意呼吸,特別是術后3-5天傷口腫脹明顯,床旁備負壓吸引器,及時清理患者口內(nèi)異物,床旁備鋼絲剪,必要時剪斷結扎絲,以防止嘔吐物誤吸,避免窒息。
4.口腔護理:術后患者的口腔自潔作用減弱,牙列上有結扎固定的金屬絲,污物更容易積存和滯留,不易清除有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容易引起感染。
(1)口腔沖洗法:適用于口內(nèi)有傷口且張口度為一度并通過鼻飼營養(yǎng)支持的患者。具體方法是:患者取半臥位,頭偏向一側,頜下置彎盤,配置負壓吸引器,用20毫升注射器抽取口腔含涑液并予乳頭上接頭皮針軟管3-5厘米,壓力沖洗口腔殘留污物并同時用吸引器吸,術后沖洗3-5天,每天2次,特殊情況可延長沖洗時間或增加沖洗頻率,骨折術后患者唇頰部軟組織水腫,疼痛,操作時動作輕柔,同時觀察頜間牽引有無脫落松弛。
(2)擦拭法:對于昏迷或不能配合口腔沖洗的患者采用擦拭法進行口腔護理。術后擦拭3-5天,每天2次,特殊情況應遵醫(yī)囑適當延長口護時間或增加擦拭頻率。操作時先檢查結扎絲是否刺激口腔前庭粘膜及有無異位然后用牙科探針將牙弓夾板及鋼絲間隙中的食物殘渣輕輕勾出,然后用片狀消毒棉球纏在有齒鑷子上進行口腔前庭的清潔,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用力過度引起創(chuàng)口裂開。
(3)含涑法:專用口腔消毒液含涑3-5分鐘于晨起睡前及三餐前、三餐后,共8次。
(4)對于特殊感染者,可行細菌培養(yǎng)后再做選擇。
5.心理護理:患者病程長費用高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因此,心理護理貫穿整個治療過程,根據(jù)個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健康宣教,尊重患者的感受,勤于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傾訴對疾病的感受,引導其積極配合治療。本組138例患者經(jīng)過心理疏導后都能正視自己的疾病,承受能力的提高對待治療的態(tài)度也有被動轉為主動。
6.健康指導: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性格,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可而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護理,另外指導患者行張口訓練。
(1)告訴患者及家屬術后3日內(nèi)患者的體溫稍高或傷口輕度腫脹屬正?,F(xiàn)象。不必增加心理負擔。
(2)在頜骨骨折固定的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靜和動的關系。在2周以內(nèi)治療以靜為主,即強調固定。
(3)飲食以全流食為主。流食要求能提供足夠的熱量、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和纖維素。如:牛奶、豆?jié){、魚湯、蔬菜湯、勻漿、混合奶、果汁等,可用吸管置于磨牙后區(qū)吸入口內(nèi)。
(4)頜間牽引的患者術后第三周起進食時可逐漸去除牽引的橡皮圈,允許適當?shù)幕顒樱藻憻捑捉拦δ苋缓髵焐舷鹌とσ跃S持牽引狀態(tài)。
(5)術后第4周可完全去除牽引的橡皮圈,緩慢進行張口訓練,張口度有小增大。
(6)術后第5-6周可拆除固定的牙弓夾板,張口練習循序漸進至張口度恢復正常,半年內(nèi)禁止咬硬物,飲食為軟質半流食。
(7)術后3個月內(nèi)避免劇烈活動、擠壓、碰撞術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