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王寧平
口腔頜面的間隙感染均為繼發(fā)性,常見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擴散所致,損傷性、醫(yī)源性、血流性較少見[1]。多為化膿性感染,化膿性炎癥可局限于一個間隙內,也可波及相鄰的幾個間隙形成彌散性蜂窩織炎或膿腫,也稱頜面間隙感染。甚至可致神經、血管擴散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腦水腫、敗血癥、縱膈炎等嚴重并發(fā)癥,特別是病變波及咽旁、口底等間隙感染,可致呼吸困難、危急生命。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觀察細致、準確,患者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和護理。現就我科2008年至2010年82例間隙感染患者治療及護理報告如下:
1.病情觀察:感染區(qū)軟組織腫脹,觸痛明顯,局部皮溫升高,重者甚至淋巴結腫大,可致張口及舌頭活動受限,吞咽困難及疼痛,進食則疼痛明顯,致使語言不清,嚴重時出現高熱和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2]。如遇到此類患者,積極給予全身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配合醫(yī)生行外科治療,對局部膿腫行切開引流術。對呼吸困難者備好搶救物品及氣管切開包,以備搶救。
2.心理護理:由于間隙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癥狀較為嚴重,而且病程較短,患者對疾病突然來臨、預后存有顧慮,因此此時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首先向患者耐心解釋間隙感染的病因及病情發(fā)展,針對此癥所實施的治療及護理計劃,讓患者有個正確的了解,建立相互依賴的醫(yī)患關系,減輕其思想負擔,消除焦慮感,積極配合治療。
3.注意休息: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感染較輕者應適當休息,嚴重感染的患者,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注意靜養(yǎng),盡量減少說話、減少活動,避免不良刺激,為患者提供充分休息的環(huán)境空間。
4.切開引流護理:膿腫形成后協助醫(yī)生切開引流,準備沖洗液和引流條。如為厭氧菌感染,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沖洗膿腔以控制厭氧菌的生長,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可用1%醋酸、0.1%~0.5%多黏菌素或0.2%~0.5%慶大霉素溶液沖洗[3]。
5.飲食護理:在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補充必要的營養(yǎng)、水分、電解質和各種維生素,保證電解質平衡,特別對于張口受限患者,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多維生素、富營養(yǎng)的半流食、流食、吸管吸允及靜脈高營養(yǎng),利于疾病的恢復治療。
6.口腔護理:病情較輕的患者用溫鹽水、含漱液漱口每日3~5次。病情嚴重者用3%過氧化氫行口腔沖洗,每日3次,保持口腔清潔。
7.健康宣教:感染控制后,局部膿腫減輕至消失,皮溫正常,疼痛減輕或消失,疾病可痊愈出院。出院后,注意休息,預防感冒,增強機體抵抗力,保持口腔清潔,避免進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囑咐患者及時治療病灶牙,對不能保留的患牙及早拔除,并定時復查。
1 邱蔚六,張震康.口腔頜面外科學[M].第六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41.
2 彭楠,王興.口腔病癥[M].第一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38.
3 李秀娥.實用口腔頜面外科護理及技術[M].第一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