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平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文化安全
徐世平
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關系。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文化安全的基本內(nèi)涵,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基本途徑。
文化安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諧文化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diào)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保?]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建設必然涉及文化的安全問題。文化安全的核心就是要“解決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處境、地位和發(fā)展方向問題,即面對國際上不同文化的碰撞與沖突,如何保持特定國家文化的獨立和完整性,使其在體系上不被解構、風格上不被改變、價值上不被消解,始終能夠保持先進的發(fā)展方向。 ”[2]
作為非傳統(tǒng)國家安全的文化安全,其產(chǎn)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tài),被各民族的各方面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zhì)的生產(chǎn)是如此,精神的生產(chǎn)也是如此?!保?]因此,文化安全問題是經(jīng)濟發(fā)展、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必然產(chǎn)物。當經(jīng)濟沖破封閉狀態(tài)走向一體化之時,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是必然。由于各個民族有著價值取向的差異,存在對生存空間的爭奪,代表著不同的國家利益,不同文化之間產(chǎn)生沖突和對抗,從而就出現(xiàn)了文化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信息高速公路將打破國界,并可能推動一種世界文化的發(fā)展”[4]。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僅給各國帶來了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變革,也給全球的文化傳播帶來新境遇。
“我們正經(jīng)歷著一場文化地震——文化全球化,它幾乎涉及地球的所有地方。文化全球化既不是一種簡單的重大承諾,也非一種簡單的巨大威脅,而是一種文化層面上的多元化挑戰(zhàn),原先被認為是不成問題的傳統(tǒng)如今陷于崩解,信念和生活方式上出現(xiàn)了多種選擇。”[5]在當今形勢下,我國文化建設面臨西方對意識形態(tài)的爭奪、西方文化中糟粕的沖擊以及本民族自身的威脅。因此,綜合文化國力西強我弱的態(tài)勢將長期存在,國家文化主權安全沖突將進一步上升,加之國內(nèi)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系數(shù)仍在加大,所以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更趨復雜多樣[6]。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十七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zhì)、內(nèi)容、關系、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統(tǒng)的概括。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xiàn)到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tǒng)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guī)范?!保?]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鄧小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保?]胡錦濤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qū)??!保?]因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tǒng),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改革創(chuàng)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最能激勵中華兒女銳意進取?!保?]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是精髓。最后,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它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判斷行為得失、做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四個方面相互依賴、相互貫通、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成完整科學的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和諧文化的建設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更加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用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主義新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zhì)體現(xiàn)。價值體系作為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任何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在統(tǒng)治階級主導下按照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形成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仍有矛盾,但已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人民內(nèi)部矛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體現(xiàn)。
從靜態(tài)維度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身是我國文化安全的基本內(nèi)涵。我國的文化安全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經(jīng)濟全球化條件下能否保持自身的獨立,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zhì)體現(xiàn),因此,我國文化安全的基本內(nèi)涵包括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獨立性、方向性和主導性。當前,經(jīng)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背景下,西方國家把持著文化交流中的主動權,因此,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就必須要提升自身文化的先進性、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獨立性。各種國際競爭和斗爭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價值體系的方向性提出了挑戰(zhàn)。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應對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關系到我們能否很好地堅持文化的社會主義方向性。改革開放在帶來許多新的積極的思想觀念的同時,也有一些消極的思想觀念涌入,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社會長期存在的封建殘余思想也可能沉渣泛起。因此,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必須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性,必須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經(jīng)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10],積極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踐行榮辱觀。
從動態(tài)方面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根本途徑。面對西方國家的“西化”、“分化”戰(zhàn)略,除了在策略上加強防范外部勢力的滲透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抵御和抗衡西方社會價值體系滲透和影響的力量源泉。只有完善中國特色的核心價值體系,才能抗衡西方社會以“自由民主”為核心的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激發(fā)全國各族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在制度上建立起一系列的調(diào)整社會利益關系的制度和機制,為維護文化安全提供物質(zhì)基礎和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彰顯和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它在思想觀念上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基礎、思想道德基礎和精神文化基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和諧社會提供了思想基礎,對維護我國文化安全起到根本的保障作用。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文化安全的基本內(nèi)涵,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基本途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維護文化安全的根本保證,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動力所在。
在當前,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就要強化文化安全意識,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各個方面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保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獨立主導性,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文化,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具體來說,要加強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現(xiàn)形式,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保障制度。
(一)加強宣傳
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首先必須使這一核心價值體系廣為人知。因此,必須要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在廣大群眾中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組織廣大群眾集體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人們真正懂得它的基本內(nèi)容、理論內(nèi)涵和價值訴求。要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wǎng)絡等多種途徑增加宣傳力度,提高宣傳效果。學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加強學生的理性認識。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形成正確的信仰和追求,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尤其是在當下,我們面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對本民族文化的沖擊,又存在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不足、人們道德缺失和信仰危機等問題,人們也急需用科學的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抵制西方各種腐朽文化思想和封建糟粕的侵蝕。
(二)自覺踐行
先進的思想需要體現(xiàn)在行動中,需要先進分子用行動加以引導,“引導黨員、干部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zhí)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11]。在踐行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廣大黨員應該敢為人先、以身作則、勇做先行者,為廣大人民群眾做好表率。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和階級立場,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發(fā)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用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規(guī)范公民的行為,把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到實處。要重視榜樣的作用和力量,在全社會構建榜樣效應。在家庭,父母應注重言傳身教,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舉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子女的榜樣;在學校,廣大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榜樣和楷模,不僅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方式,更應該在工作、生活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該成為人民群眾的榜樣,以身作則,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三)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形式
在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要注重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現(xiàn)形式。在加強宣傳引導時,不僅要重視教育,還要運用各種傳播媒體營造輿論氛圍,通過媒體的手段使宣傳工作獲得更好的實效。如通過廣播新聞、播放教育片等方式,使全社會廣泛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可以通過展現(xiàn)、報道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案例,把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學習宣傳典型結合起來,使人民群眾通過實例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榮譽感和自信心,感受到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感受到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榮譽感。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現(xiàn)形式,還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精神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之中,引導全社會發(fā)揚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滿足社會需要的文化產(chǎn)品??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相結合,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加以推進,努力實現(xiàn)形式創(chuàng)新。
(四)不斷完善保障制度
要把制度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相結合。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滲透到社會管理之中,就要發(fā)揮規(guī)章制度對人們行為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首先,在維護文化安全視域下,應構建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國家文化安全預警機制。注重在全社會學習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構筑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思想長城。其次,應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制度。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和教學過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體系教育融入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過程中。其三,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道德教化機制。社會榮辱觀的踐行,不僅要依靠法律法規(guī)的制約,更要注重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教化機制。最后,要鼓勵人才發(fā)揮創(chuàng)新才能,建立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所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建立創(chuàng)新制度,鼓勵全體人民發(fā)揮聰明才智,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進步。
[1]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1-10-19(A1).
[2]社會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文化安全與社會和諧[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8:10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
[4]花建,等.軟權力之爭:全球化視野中的文化競爭潮流[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261.
[5]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21.
[6]胡惠林.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報告[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31-51.
[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8]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Z].人民出版社,2007.
[9]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N].人民日報,2011-10-26(A1).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636.
[1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9-09-27(A1).
D616
A
1673-1999(2012)11-0003-03
徐世平(1988-),女,安徽全椒人,華東師范大學(上海200241)社會科學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yè)2010級碩士研究生。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