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郁郁 韓啟超
(1浙江師范大學 數(shù)理與信息工程學院;2浙江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一)何謂音樂課堂導入法
課堂導入是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謂導入,即教師在課堂教學講授新知識之前,運用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引導性語言、動作,借助某種教學技巧,巧妙地讓學生進入到特定的音樂教學氛圍中來,或從前一教學內(nèi)容過渡到新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之中。因此,課堂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對于小學音樂課堂,不論是課前的導入還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導入的設計和運用,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以,教師應精心設計導言,好的導入是教師精心設計、藝術構思的結晶,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它為一節(jié)課奠定了成功的基礎,為教師的順利授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新課標下音樂課堂導入法的新要求及其理念
國家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音樂課的教學目的和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強調(diào)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即小學音樂課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要求學習內(nèi)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強調(diào)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及不同的音樂體驗和方式,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等。由此,小學音樂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專門人才,而是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得到開發(fā),獲得初步審美體驗。因此,音樂課程的性質(zhì)與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審美體驗價值、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價值、文化傳承價值。
在此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的導入除了具有傳統(tǒng)課堂教學價值之外,也應適應新課標要求,具有新的變化,反映新課標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即所有課堂導入的設計,都要遵循以審美體驗為核心,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諧個性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在小學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課堂導入法的設計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具體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基本模式。
(一)談話導入法
語言交流是人類溝通的最基本手段,談話導入法就是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通過師生間真誠的情感交流,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談話,使他們產(chǎn)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里融入歌曲的意境之中。這種方法往往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問和答來實現(xiàn)。它的特點是直接、明確,形成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比如,二年級下冊第一課《布谷》,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從學生喜愛的小鳥入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日常的觀察及生活中對小鳥的感性認識來導入新課。同時借助圖片,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布谷鳥,并觀察其形象特征獲得鮮明的印象,并通過想象模仿布谷鳥的叫聲。這樣,在師生的一問一答中,引出新課《布谷》,并進行教唱、賞析。
(二)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法不僅是傳統(tǒng)教學的常規(guī)方法,而且是新課標實施以來慣用的基本引導方法之一。具體策略是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通過復習一些與所授新課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從而為新授課題做好鋪墊。這種方法的關鍵點在于教師要根據(jù)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準知識的鏈接點,以舊引新,溫故知新,能夠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使學生迅速將新知識歸納到舊知識結構中,有效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難度,從而輕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小學音樂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最后一課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將前四節(jié)課的內(nèi)容融會貫通,指導學生在復習舊課的同時導入新課。具體導入如下:
老師提問:“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尋找了各種有趣的聲音,這些聲音匯成了一支動聽的樂曲,有清脆悅耳的鳥叫聲,汽車喇叭聲……(生回答……),那你們說大雨的聲音是……(生回答……),小雨的聲音是……(生回答……)?!庇纱艘龅谝皇赘枨洞笥旰托∮辍贰@眠@種方式復習第二首歌曲《布娃娃彈琴》,繼續(xù)提問:布娃娃高興地彈起了琴,你們聽是什么聲音?(生回答……)。然后繼續(xù)復習《大鼓和小鼓》,師說,音樂廳里有各種各樣的樂器,大鼓聲是(生回答……),小鼓聲是(生回答……)……在學生興趣盎然之際,導入新課《小白兔蓋新房》。
(三)提問導入法
提問是課堂教學最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如何提問,提何種問題,對教師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但這種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設置適宜、準確的提問導入,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要求。比如,在教學《動物說話》一課時,可以采用提問導入法:“同學們,你們知道小雞怎么叫嗎?”學生都紛紛模仿:“嘰嘰嘰?!崩蠋熯M一步問:“那小鴨怎么叫呢?”學生又模仿,同時手也做動作:“嘎嘎嘎?!睅熢賳枺骸澳峭瑢W們還能模仿什么動物的叫聲呢?”“小貓,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如此反復深入,就能把下面的歌詞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都解決了,引出了課題《動物說話》。
(四)謎語導入法
猜謎語是小學生都非常喜愛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或者題目設計有趣的謎語,作為課堂的導入。在低年級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小動物的歌曲,例如,《堆雪人》一課,教師可以設計的謎語是:“一種白色花,只從天上下;不怕天氣冷,不怕北風刮;日出化成水,麥苗需要它?!币源丝梢砸霰菊n的主題。在學習《快樂的音樂家》一課,教師可以設計的謎語是:“水邊有個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著綠大衣,伸出舌頭把蟲抓?!?/p>
《小燕子》一課可以設計成這樣的謎語:“一條飛魚空中飄,腦袋圓圓向上翹,翅膀彎彎尖又長,尾馬分開像剪刀?!痹偃绺枨缎∏嗤苷壹摇愤@一課,可以設計成:“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庇纱耍\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引出新課,一下子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五)情境導入法
所謂情境導入法,即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預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進入新課。這種方法形象、直觀,極易調(diào)動小學生的興趣。如一年級《大樹媽媽》一課,教師可以實現(xiàn)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利用事先準備好好道具,讓學生進行角色裝扮,生扮小鳥,師扮大樹媽媽,身披綠葉,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輕輕地搖擺。在一陣風雨中,大樹媽媽張開雙臂,親切地對迷路的小鳥說:“別哭,別哭,我就是你的媽媽?!痹诖髽鋴寢寽嘏膽驯Ю铮械臉淙~叢中快樂地飛舞,歌唱。然后,播放《大樹媽媽》的音樂。由此,在這種預定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并領會到了新課的內(nèi)容,以及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濃濃親情。
(六)故事導入法
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入新課,也是當前常用的一種方法。小學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教學內(nèi)容,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導入,這樣學生就興趣盎然,學習的積極性很快被調(diào)動起來。如第六冊《快樂的歌唱家》一課,這是一首具有謎語式的歌曲,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比較常見,但同時也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入新課教學:一天,在大樹林里,有一群小動物正在開音樂會呢。它們的歌聲多動聽??!聽,一號選手小狗正在得意洋洋地唱歌呢(狗叫)。誰愿意跟他一起唱歌呢?現(xiàn)在二號選手小貓正從容地站在臺上唱歌呢(貓叫)。小朋友,讓我們也隨著小貓唱起來吧。這時候小鴨子也不甘示弱,你們聽(鴨子叫)。
(七)肢體表演導入
古人常說:“言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笨梢姡w語言是表達感情的主要方式,也是最佳方式。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常常高興起來就手舞足蹈,且越是年齡小的同學肢體語言越是豐富。由此,為了貫徹新課標審美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運用肢體語言與學生交流,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導入。以期通過形象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并引導學生按照音樂的旋律進行肢體表演,從而融入音樂之中。如第三冊《金孔雀輕輕跳》一課,教師可以先設定一段簡潔柔美的傣族舞蹈,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合著音樂為老師拍手伴奏,并根據(jù)時機讓學生也隨著音樂和老師一起模仿孔雀舞蹈。隨后再讓他們欣賞一段由楊麗萍表演的《雀之靈》,在這種動靜交替的氛圍中讓他們充分感受傣族的風土人情。
當然,律動也是肢體語言的一種,在講課過程中,也可借助律動節(jié)拍如拍手、跺腳、身體晃動等,進行導入。尤其是在講授節(jié)拍如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側(cè)重體驗節(jié)奏的課程中,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再如,小馬跑、大家走、開火車、開飛機、打雷聲、劃船等都可以讓學生們用手拍、用腳跺、用身體去活動。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學習的效果是最佳的。
(八)懸念導入法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歡問為什么?對未知世界有著強烈的探索意識。根據(jù)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懸念導入法,抑或稱為設問導入法。即實現(xiàn)預設某一問題或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預設一種懸念,讓學生根據(jù)懸念自己去探索,從而進入新課的方法。如,第五冊《快樂的小木匠》一課,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懸念:“小朋友,上次我們到小熊家里去,小熊特別的熱情,我們玩得多開心?。‖F(xiàn)在小熊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學習手藝了,它學什么手藝???你們想去看看嗎?(學生:想。)不過,路途遙遠,中途要經(jīng)過音樂王國,還要有許多關卡要過,有許多有關音樂的問題要問小朋友,你們怕不怕?(學生:不怕。)這樣一個懸念的設置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當然,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nèi)容廣泛,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總體方針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境施教。因此,導入的方法不勝枚舉。只要是能夠根據(jù)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征,讓學生參與其中,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符合新課標的理念要求,實現(xiàn)新課標的審美價值的導入法,就是優(yōu)秀的導入法。
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魅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鄙鷦佑腥ぁ⒏挥兴囆g性的導入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等。適宜的音樂導入法對營造氣氛,激發(fā)靈感大有裨益。
具體來說,恰當?shù)慕虒W導入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課堂導入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提高課題教學質(zhì)量。興趣是情感的體現(xiàn),是促使學生產(chǎn)生動機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集中在學習對象上。根據(jù)心理學家研究,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一般只有10分鐘左右。這就要求教師課堂上及時的把握好時機,適當運用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四面八方集中起來。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目的。
其次,良好的課堂導入法有利于開啟學生思維,引發(fā)思考,進而實現(xiàn)音樂的教化作用、認識功能。新課標要求小學音樂課堂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徜徉音樂的海洋,體驗美的所在。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愛學、樂學、主動學是主要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學而不思則罔,教師要在審美體驗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思索,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認知功能。因此,教師要利用導入巧設懸疑,引人入勝,這樣才能起到開啟學生思維,啟發(fā)他們的思考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開啟學生學習思維,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培養(yǎng)觀察力,為更好地感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了條件。
再者,良好的課堂導入法有利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并突出教材重點,便于學生理解作品,接受新知識。教師根據(jù)教材重難點的不同要求,按照教材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故事、音樂游戲、范唱、直觀教具,以及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的刺激導入形式,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情境。也可以抓住新舊知識內(nèi)容之間相似或不同之處,利用學生的已知,把他們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導到追求未知上來,以故引新,學新聯(lián)舊,以舊啟新,新舊相連。這樣,學生的知識就會像鏈條一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但能溫習舊知識,而且能快速掌握新知識。
總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導入法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恰當?shù)膶敕ㄊ情_啟兒童走進音樂殿堂的一把金鑰匙。它是溝通師生的橋梁、學生與音樂之間的紐帶,也是彰顯教師教學藝術和能力的表征。當然,法無定法,所有的方法都要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實現(xiàn)因材施教、有效教學,從而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審美價值。
[1]朱名燕.小學音樂美術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孫偉.實用現(xiàn)代音樂教育技術[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伊紅.音樂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新課導入法[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12).
[6]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法[J].廣西教育,2007,(25).
[7]談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法[J].小學教學參考,2007,(30).
[8]小學音樂新課導入法初探小學教學研究,1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