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銀
(南京市浦廠中學,江蘇 南京 210031)
從一些文章、材料來看,目前在討論加強中小學學生的寫字(書法)教育時,思想認識比較混亂,本文從教育部關(guān)于加強中小學生寫字(書法)的連貫相關(guān)文件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標關(guān)于寫字(書法)的解讀入手,厘清思路,以便我們更好地開展寫字(書法)教育這項工作。這里我用教育而未用教學一詞,是在說明,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寫得好,還要使學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更要讓學生注入情感因素,這也是教育部相關(guān)文件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標的旨要。
1998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試用)》要求,學生要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掌握執(zhí)筆、運筆方法。初步掌握漢字的書寫方法,逐步做到鉛筆字、鋼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要重視毛筆字的教學,加強書寫訓練,使學生從描紅、仿影到臨帖,逐步做到毛筆字寫得勻稱,紙面干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興趣和審美能力。
2001年《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第二部分,在課程結(jié)構(gòu)中關(guān)于初中階段一段中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shù)、美術(shù)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2002年在《教育部關(guān)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中,再次強調(diào)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點明通過寫字教學,使學生初知書法、欣賞書法,培養(yǎng)傳承祖國文化的責任感。
2011年教育部再次發(fā)文,《關(guān)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文件指出,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意見:(1)充分認識開展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2)在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總體要求中涉及兩方面:對開設(shè)書法課的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明確了對書法教學的要求,明確了寫字的基本要求,即課標要求;增加了在毛筆書寫方面的具體要求,明確了使用毛筆書寫的基本要求。學生要用毛筆書寫楷書,臨摹名家書法;大致了解書法歷史和漢字字體源流;從書法作品的內(nèi)涵、章法、結(jié)構(gòu)、筆法等方面鑒賞歷代重要書法家作品,培養(yǎng)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⑶為落實書法教育提供條件保障。
從教育部的文件來看,前兩個是綱領(lǐng)性的,具有指導意義,是教材編寫的依據(jù),在具體操作中就要解讀課標。后兩個意見帶有強調(diào)、督促、落實性。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對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中,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放在第一位,作為基礎(chǔ)的基礎(chǔ),目前在實際操作中,寫字能力被弱化了,甚至沒完成。下面具體看看課標對寫字(書法)提出的目標要求。
在語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標的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中,分階段提出寫字(書法)的目標要求,具體為:第一學段(1—2年級)識字與寫字部分,要求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第二學段(3—4年級),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第三學段(5—6年級),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第四學段(7—9年級),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chǔ)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對教學的建議,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對學生評價上的建議,形成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如,關(guān)于學生平時表現(xiàn)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jié)、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jié)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關(guān)注學生日常寫字的興趣,關(guān)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調(diào)動學生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在九年義務教育美術(shù)課標第三部分內(nèi)容標準中,對應《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內(nèi)容,只給了欣賞我國書法、篆刻的代表作品一句話,沒有進行一定的闡釋和要求。
對應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對涉及寫字(書法)的相關(guān)信息,整理如下:
人教版小學語文未附硬筆手寫楷字,每課生字都是用電腦打印的楷體,絕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就是讓學生對著電腦體練習楷書,有的版本教材干脆用電腦體打出幾個土紅色樣字,讓學生先描一描,再寫一寫。編寫者在語文教材中未附硬筆字的原因是以防天下一支筆,硬筆字的組織、練習需要任課教師自己完成。對沒有開設(shè)寫字(書法)課的地區(qū)和學校,據(jù)我所知,1—4年級語文教師會督促學生自己練習寫字,5—6年級教師只要求學生把字寫好,沒有專項練習,所以學生小學畢業(yè),寫字還停留在四年級的水平。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語文教材中涉及書法的素材如下:七年級語文上冊P202附錄丁永康硬筆楷書書寫的李白《靜夜思》、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和唐詩“鋤禾日當午”三首。P203選取司馬彥節(jié)錄書寫的朱自清《春》文后面三小自然段的行書。P204—205配有鄭紅《寫好硬筆行楷字》文,簡單地從四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寫好行楷字”,①多看一些好的行楷字作品,②先把楷字寫好,③注意筆畫之間的連帶,④注意筆畫的“借代”。七年級語文下冊P262附錄《臨摹、欣賞顏體書法》一文,介紹臨摹的兩層含義,臨和摹的長處和不足,建議練習書法最好是臨和摹結(jié)合起來,揚長避短。P263—65提出欣賞的意義,簡要介紹顏真卿點畫和結(jié)構(gòu)特點,借古人語指出顏字的不足和優(yōu)點,列出顏的楷書、行書代表作。以《顏勤禮碑》為例,截取國、司、楚、嶺四字,從結(jié)構(gòu)、筆畫簡談臨摹。P265—267又從筆畫、結(jié)構(gòu)、章法上欣賞了《祭侄文稿》。P268—269附兩幀《顏勤禮碑》局部碑文。八年級語文上冊附錄P255—259,附有 《欣賞王羲之書法》一文,簡介王羲之和他的主要作品,簡介《蘭亭序》的創(chuàng)作情況和下落。又從筆畫、章法上欣賞《蘭亭序》。再從筆畫、結(jié)體、章法上欣賞《喪亂帖》。P264—265是《喪亂帖》圖片。八年級語文下冊前配圖介紹郭沫若時,有郭沫若硬筆書《雷電頌》手稿一頁,胡適的毛筆手跡:“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名句,梁鼎光毛筆楷書的蘇軾《水調(diào)歌頭》作品。P241—245附錄《欣賞唐人草書》,簡介草書的發(fā)展,從漢代張芝“草圣”今草開始,到唐代名家孫過庭、張旭、懷素。用米芾語“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介紹孫過庭《書譜》。引韓愈“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介紹張旭,旭是“狂草”的創(chuàng)始人,也被稱為“草圣”,流傳下來的作品多,草書作品有:《古詩四帖》、《肚痛帖》等,然后對《古詩四帖》進行了介紹。附錄圖《書譜》一幀,《古詩四帖》二幀。九年級語文上冊前配圖有毛澤東書《沁園春·雪》,傅雷家書墨跡,岳飛書《前出師表》,九年級語文上冊課本后面至九下無涉及書法的附圖。
通過解讀,我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在此提出。
課本中讓學生練習的字是電腦楷體,這種電腦楷體如果不重筆描畫,就是拔尖高手也很難寫好,讓學生怎么練?所以在小學畢業(yè)的學生中,就是字寫得好的,也只能把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擺勻、擺正,基本筆畫的起止筆無從學到,加上目前學生寫字主要用筆是圓珠筆和簽字筆,線條細弱,寫出的字所有筆畫都變成了線,如同電腦中的黑體字線條。
寫字教材要豐富多彩,應防天下一支筆,硬筆字的組織、練習需要任課教師自己完成,這就又引出了一個問題,義務教育階段配套教材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如果任課教師、學校為學生再配寫字教材,就需要學生家長掏錢,如何協(xié)調(diào)解決是政府職能部門要做的事。有人會說,政府直接配套一本習字帖給學生不就完事了嗎?我的意見是不可以,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如果是省配這樣的教材,就是在培養(yǎng)全省一支筆,如果是全區(qū)統(tǒng)一,就在培養(yǎng)區(qū)一支筆。為了體現(xiàn)學生書寫的多樣性,選擇的教材種類越多越好。但為了便于實施和教師交流,最好是一所學校配備同一書寫者的字帖,這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連貫性。在教師的嚴格要求和學生的努力練習下,六年的練習,學生的硬筆書寫會達到較高的水平。學生的毛筆練習也可參照上述思路。其實針對教材開發(fā)的好的硬筆字帖很多,如:田英章、鄒慕白、李放鳴等,已做完了這項工作。
如果小學正常開設(shè)了寫字(書法)課,那么七年級上冊所附的丁永康楷書就多余了。從課標來看,進入初中階段,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練習寫行楷,何必在課本中浪費一頁紙呢?
初中語文課本中附錄的書法圖文信息怎么處理?當然不應該丟棄不管,在寫字(書法)課的教學中應恰當?shù)丶右岳?,使有限資源不至于遭到浪費。
毛筆書法的練習是在小學高年級進行的,到初中沒有毛筆書法課時要求,如何銜接?我覺得為了滿足部分特長生的需要,可以組織學生興趣小組,以學生自學自練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積極組織全校學生參加學校和上級各教育部門開展的書法比賽。
書法欣賞課要明確劃分階段,不要造成“撞車”,免得浪費課時資源。建議在小學高年級練習毛筆書法時,穿插安排部分字的源流賞析。在初中練習硬筆行楷課中,避免學生學習的單調(diào)乏味,穿插安排經(jīng)典名帖賞析。在初中美術(shù)課上,要求適當安排篆刻欣賞課,并要求學生用橡皮刻一枚圖章,與美術(shù)有關(guān)的書法布局的章法也可由美術(shù)課開設(shè)。
只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從素質(zhì)教育出發(fā),檢查督促到位,相信未來學生的書寫水平將跨上很大一級臺階,中華文化之根也一定會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