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慧
(黃淮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淺析基礎英語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課堂體現(xiàn)
樊 慧
(黃淮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使得素質教育刻不容緩。論文探討了素質教育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素質教育對英語教師能力的要求,以及素質教育在綜合英語課堂中的具體體現(xiàn)。
素質教育;基礎英語教學;課堂體現(xiàn)
近年來,素質教育早已成為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大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都已十分清楚地意識到:應試教育從一開始就是同義務教育的公平性背道而馳的,這樣一條違背社會常規(guī)、違反教育規(guī)律的舊模式,牢牢地把教師家長及孩子捆在了“考試戰(zhàn)車”上,其結果是使我們花了大量精力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并不能適應現(xiàn)代化的需要。因此,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不僅勢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緩。論文將對基礎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素質教育進行若干探討。
由于幾十年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積淀,我們過去的教育基本上是考試教育,課堂教學圍繞著招生指揮棒轉,教育形式上表現(xiàn)在僅僅為部分升學有望的學生服務,而不是面向全體學生,是選拔教育具體在英語教學中的表現(xiàn)。其具體表現(xiàn)為:
1.教育觀念狹隘。以前的英語教學基本上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學生是考什么學什么,不考就不學,造成學生片面發(fā)展,進而成為考試的機器。
2.教學方法呆板。對于應試教育,教育形式往往是“填鴨式”、狂轟亂炸式的灌輸,學生死記硬背,沉沒在題海中,在學習過程中也是被動的、機械的,缺乏興趣與激情。
3.教育目的單一。過去我們教的目的是學生能寫在試卷上,能得高分就行,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會在紙上談兵,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會話能力及聽力極差,“啞巴英語”一直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據(jù)對一教學班的跟蹤調查,有70%左右的學生不能用英語對話,50%的學生聽不懂英語。
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即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而不僅僅是懂點英語知識,要通過富有教育意義的、饒有趣味的,以及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而素質教育本身的三個要義為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的起著積極的作用。
先從它的第一要義談起,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基礎又不太好的國際合作辦學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本身就有一定難度,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往往使“英語通”也感到無所適從。因此,如果學生因區(qū)域造成發(fā)音的障礙或因生性膽小不敢張口,從而形成表達能力的差異,就要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多鼓勵、多幫助,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忽視每一個學生。
素質教育第二要義是讓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和諧的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還要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對學生道德觀的塑造。如在教給學生有關Teachers’Day知識的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節(jié)日卡、小禮物等,并鼓勵學生用英語寫上自己對老師的祝福,它不僅以實際行動顯示自己尊師重教的美德,而且提高了英語的實踐能力。
其第三要義是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發(fā)展。這就是說,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如果說教室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大舞臺,那么學生便是這個舞臺的主要演員,教師只能起著設計師和導演的作用,至于“戲”如何演,要讓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例如在講Goshopping一文時,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和運用購物用語,因此在學生表演購物過程中,可以不拘泥于課文句型要求,發(fā)揮學生自己的想象,想買什么、買多少、東西貴賤、買不買都由學生臨場決定,這種授課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興趣。
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因此,實施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教師素質的提高。它主要表現(xiàn)在:
1.師德修養(yǎng)。教師職業(yè)性質的神圣與崇高,決定自己必須具備人格、道德力量。英語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許多讀物類文章中都不可否認地帶有很深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印痕,教師應掌握豐富的背景知識,取其精華,恰倒好處地把思想教育滲透到知識傳授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塑造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境界、是非判斷能力等。
2.精通業(yè)務,嚴謹治學,樹立良好教風。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應有系統(tǒng)性和準確性的特征,因為英文中有很多與漢語習慣不同的表達方式,什么場合用什么話都有很嚴格的規(guī)定,如在打擾別人時,通常用Excuseme而不用I’msorry。另外,英語教師還應有廣博的知識面,如生活常識、社會規(guī)范、基本的審美能力,尤其在英文中常出現(xiàn)的一些西方國家的生活習俗、人文景觀、社交禮節(jié)等。
3.多才多藝,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首先是語言的形象生動、新穎活潑、幽默風趣會為語言表達增光添彩。英語中有很多詞匯抽象而難懂,如果教師能用豐富的感情、姿態(tài)來輔助理解,學生便能很容易記住。其次,多才多藝的演示也是一個好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能力。課文中英文歌曲的教唱及簡筆畫教學都是體現(xiàn)教師素質,影響學生素質的一個方面,同時還要能隨著課本中情景交際場合及角色的不斷轉換,隨機顯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導演能力,生動有效地組織教學。
1.注重備課藝術,做到有的放矢
在備課過程中,首先要備學生。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的水平,以及思想品德狀況、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甚至生活特點等。藝術性地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溝通和合作關系,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筆者曾有這樣的經歷,在教Howareyou這個句型時,為了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筆者向一學生問了這樣一個問題:“Howisyour father?”結果,該學生拒而不答。筆者認為這么一個簡單的句型,通過前面幾組的演示,他完全能夠回答,所以我想他是故意的,就狠狠地批評了他,可筆者課后一了解才知他父親因車禍剛剛去世兩周,這事對筆者觸動很大,也顯示出備課先備學生是至關重要的。其次是備教材。教師不僅要熟悉教學內容,而且要著重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yǎng)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廣泛搜集材料,設定使用的教具和教法,并使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扎實、科學、全面的備課將會使課堂教學厚積而薄發(fā)、游刃有余。
2.注重整體設計,力求常講常新
課堂教學是一個多元復合的整體,自覺進行整體設計,才有可能整體優(yōu)化,得到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如課本中關于問路的方式及打電話內容前后共出現(xiàn)三四次,雖然每課的側重點不同,但教學目的都是熟練掌握交際用語,因而在授課時,方法就應節(jié)節(jié)不同、課課有異。久聞芝蘭不覺香,再好的方法也不可過多重復使用,正如毛澤東所說“雷同就成為八股”,要推陳出新、標新立異、常講常新。
3.注重教法選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具體到綜合英語教學課堂中,啟發(fā)式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當然,談話法、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有機穿插,將會使這種教學模式更加充實和豐富。
首先,倡導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每節(jié)授課前播放與課文有關的英文歌曲,或做個小游戲,使學生身心放松,筆者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如在教學動詞不定式時,筆者開始便和學生一起做“Polly says”的游戲,先是老師說學生做,然后學生說、老師做,很自然地導入I ask youtodosth.youask metodosth.這個句型中。再如在講授have(has)been to這個句型時,筆者在上課開始便播放了Old Macdonld had afarm這首英文歌曲,歌曲里面各種動物逼真的叫聲引發(fā)了全體學生的興趣,筆者趁機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導入Howmanykindsof animalshave theygot及Haveyouever beento,使這兩個重要句型銜接十分自然。
其次,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景,揭示該知識的社會實踐意義,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它是啟發(fā)式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為它直接牽動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的興趣,從教育教學目標上否定了以傳授知識為目標的注入式教學,變教師講授知識為學生探求知識,把教學的基本點定在發(fā)展思維和培養(yǎng)能力方面。首先從教學內容上講,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和呈現(xiàn)的社會實踐必須與教學的重點內容相關聯(lián),再從教學結構上講,以學生觀察、聯(lián)想活動為主,通過圖片顯示、幻燈或實物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在goshopping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用兩張白紙在教室的一角設計成一幅商店的平面圖畫,門是活動的紙頁,里面掛著各種用紙剪成的衣服、鞋帽,學生看到圖,便會自然地想今天的交際內容是Goshopping,所以便從以前所學過的商店門開關opening和closing的用法,繼而想到后來到水果商店買東西的情景,從而進一步猜測今天這個場景的設置會有什么新的交際內容。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靥骄恐R,教師再通過精要生動的講解、演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導學生逐步接近新知識結構,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地發(fā)現(xiàn)、掌握知識,從而調動他們潛在的勇氣、膽識,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目標。
再次,堅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及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統(tǒng)一。根據(jù)中學生自制能力差和意志能力薄弱的特點,學生學習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顯性的直觀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占有課堂的時間應超過教師支配課堂的時間,教師的職能表現(xiàn)為宏觀調控和指導,創(chuàng)設主題,為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穿針引線、開路搭橋。同時,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不忽視差生,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比如在表演過程中,可以要求優(yōu)等生多用語言表達,而差生則多以行動及簡單的語言表達。筆者在所教的英語課中,多次采用啞劇表演,即成績好的學生復述,成績差的學生表演出相應的動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又避免了課堂教學容易忽視差生的導向。
最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幻燈、錄音機、電視、掛圖、實物、簡筆畫等,因為它們的基本特點是信息容量大,表現(xiàn)手段形象、直觀、有感染力、概括性強以及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這既與英語教學尤其是總復習時的快節(jié)奏、大容量、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十分吻合,又能很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武英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1):100-103.
[3]朱玉梅.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
G642
A
1673-0046( 2012)2-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