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政斌 孫紅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因其手術時間短、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特點,應用廣泛,目前已經成為一種常規(guī)的手術方法[1]。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對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處理,麻醉效果滿意,現(xiàn)將麻醉處理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100例,其中男35例,女65例,年齡22~76歲,平均48歲;體重35~100 kg,平均49 kg;病程3個月~30年。術中診斷膽囊結石69例,膽囊息肉31例,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處理方法,其中硬膜外麻醉78例、硬膜外加氣管插管麻醉9例及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13例。
1.2 麻醉方法
1.2.1 硬膜外麻醉 選取T8~9或T9~10椎間隙行連續(xù)硬脊膜外穿刺,向頭側置管3 cm,麻醉配方是2%利多卡因[2],若手術時間長第2次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15 ml及0.375%布比卡因5 ml。
1.2.2 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2~3 mg/kg和氯化琥珀膽堿2 mg/kg靜脈誘導氣管插管,然后接麻醉機控制呼吸,O2流量2 L/min,潮氣量8 ml/kg,呼吸頻率12次/min,吸呼比為1∶2。術中持續(xù)靜注異丙酚2~4 mg/(kg·h)、氯化琥珀膽堿2~3 mg/(kg·h)、氯胺酮2~3 mg/(kg·h)維持,根據(jù)麻醉濃度可調整滴速。
1.2.3 硬膜外加氣管內插管麻醉 先選T8~9或T9~10椎間隙硬脊膜外穿刺,成功后向頭側置管3 cm,麻醉藥配方同方法1,然后再氣管插管,誘導插管與麻醉靜脈滴注藥配方基本同方法2,不同處是維持靜滴液中不加氯胺酮鎮(zhèn)痛劑,間斷硬膜外推注局麻藥。
1.3 麻醉管理 術前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使其消除恐懼、緊張心理,術中連續(xù)監(jiān)測血壓(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CG)等情況,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采用相應處理方法,密切關注患者反應,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所有患者均無麻醉和手術并發(fā)癥,均順利在腹腔下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三組SpO2≥97%,手術時間20~160 min,平均42 min,患者血壓、呼吸平穩(wěn),無躁動、胸悶等現(xiàn)象,三種麻醉方法均滿足LC的要求,手術順利進行,對心血管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影響小,患者蘇醒快,麻醉效果滿意。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段、患者痛苦小等優(yōu)點[3],目前已在臨床廣泛應用,而且患者滿意度高,術后患者恢復快,深受廣大患者歡迎。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時間相對較短,隨著新的麻醉藥物的應用,麻醉效果良好,對患者的影響明顯減少,加上采用各種監(jiān)護儀對患者實行時時監(jiān)護,出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因此手術得以順利實施,患者滿意度高。雖然如此,麻醉前、中、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管理仍然非常重要,處理得當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及患者的恢復。術前要注意對患者的重要器官進行檢查調整,保證患者身體處于最佳狀態(tài)[4];術中要注意維持適宜的麻醉深度,充分鎮(zhèn)痛,保證患者各個系統(tǒng)穩(wěn)定,同時盡量降低氣腹壓力,合理調節(jié)CO2流量,密切監(jiān)控患者呼吸參數(shù),保證患者腹壓情況穩(wěn)定;術后輸液時注意把握量及輸液速度,保證體液電解質平衡,采用監(jiān)護儀對患者進行密切監(jiān)護,防止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
總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選用麻醉方法處理,麻醉方法選用恰當,更能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及處理好病情與安危問題。
[1]周松花,胥亮,李學,等.咪唑安定靜脈復合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壓病人手術的臨床觀察.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7):465-466.
[2]耿先行,宋琳琳,許幸,等.異丙酚復芬太尼或瑞芬術尼靶控靜脈麻醉與靜吸復麻醉比較.中華麻醉學雜志,2004,24:14-17.
[3]陳勇,余守章,閆焱.硬外注入不同濃度得多卡因對全麻異丙酚及異氟醚用量的影響.中華麻醉雜志,2004,24(10):750.
[4]王慶,王珊娟,杭燕南.老年高血壓病人麻醉誘導期的心血管功能變化.臨床麻醉學雜志,2003,19(4):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