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可新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交互性是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動力
侯可新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益陽413000)
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性的重要任務,是高職教育真正實現信息化的重要途徑。如果缺乏交流互動,職教新干線空間將失去更新與完善的最大動力。要促進交互性的發(fā)展,必須要促進形成以自身工作、研究實際需要為目的,以自身職責為中心的空間使用習慣;形成科學有效的機制,提供更好的平臺與話題,為交互的可持續(xù)性提供基礎;推進資源海量化、內容系列化、形式多樣化的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以高度的交互性為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的發(fā)展提供強大動力。
交互性;職教新干線;空間;可持續(xù)
基于云計算的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性的重要任務,是高職教育真正實現信息化的重要途徑。職教新干線是信息庫、交流平臺,而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動力在于交互性。這里所說的“交互性”,一方面指使用者之間通過這樣一個平臺進行交流與互動,另一方面指平臺本身為使用者提供人性化的、方便的交流方式和友好的人機界面。沒有充分的、活躍的交流互動,再多的資源也會變成一潭死水,再好的理論也被會束之高閣,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就不能發(fā)揮其根本作用。由此看來,良好的交互性是職教新干線生命力的源泉,是其實現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動力。因此,在平臺使用上,應將交流互動作為中心內容進行要求和引導;在平臺的設計上,應進一步完善平臺交互的便捷性、兼容性和實時性,為使用者能夠進行交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首先,在教學中,良好的交互性是基于空間平臺的新教學模式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與保證。
如果說從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到采用多媒體形式教學是實現了教學效率上的一次飛躍,那么從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到采用職教新干線空間平臺進行教學,是教學模式上的又一次飛躍。與傳統(tǒng)多媒體課件相比,它不僅有更多的資源、更靈活的形式、更方便的使用途徑,而且其資源的更新速度與頻率也大大提高。
然而,面對更多的資源和更快的更新速度,如何將這些資源充分、有針對性地應用于教學,使學生受益?那就需要發(fā)揮空間在資源豐富與交流方便等方面的優(yōu)勢。借助空間的龐大資源,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盡量多地傳授知識,需要的案例、佐證材料可以信手拈來,省去了攜帶資料的麻煩。通過空間多樣化、立體化的展示形式,可以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索的積極性。課堂外,學生可以隨時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登錄教師的個人空間、各類機構空間,查閱相關的教學資料,還可以在線進行咨詢與交流,真正實現“時時課堂”、“處處課堂”,從時間和空間上大大拓寬了課堂的傳統(tǒng)定義。以上教學方式的實現,都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礎上的。如果教師空間的資源遲遲不更新,或者更新的過程很繁瑣、很費力,就會失去活力;如果空間平臺設計不人性化,學生查閱和交流不方便,話題沒有吸引力,學生課后就不會積極登錄空間與教師交流、向教師提問,空間的優(yōu)勢就不能充分發(fā)揮。
教師之間積極良好的交互性也是職教新干線平臺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教師之間不僅可以交流和共享資源,還可交流教學方法和教學心得,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職教新干線平臺的作用,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良好的交互還有利于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
第二,良好的交互性是通過職教新干線空間形成全校性的交流網絡,實現學院領導、教職工及學生的建議、看法及時得到表達的保證。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的“院長話題”欄目持續(xù)火爆,自設置以來,從院長到學生都能夠暢所欲言,收到極佳的效果,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如果話題不吸引人,大家不愿參與;如果沒有充分調動全院師生的積極性,認真思考并熱情參與、充分交互,這樣的火爆場面是難以想象的。要實現職教新干線大信息量、可持續(xù)地發(fā)展,涌現更多的像“院長話題”這樣的優(yōu)秀的主題信息交流平臺,必須以良好的交互性為動力。
第三,只有在管理中保持良好的交互性,才能在學校管理中發(fā)揮職教新干線空間平臺高效率的優(yōu)勢。
管理是講求效率的活動,更加需要充分考慮信息的時效性和交流的便捷性。職教新干線空間的建立,使指令的傳遞和信息的反饋更加迅速。通過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可以實現直接垂直的信息交流,實現各級之間全方位、無障礙的溝通。比如,只要登錄空間,基層的管理人員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院領導的最新動態(tài)和管理信息,并能及時進行信息的傳播。各種管理信息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管理網絡。這個管理網絡是建立在良好的交互性的基礎上的。每一個管理者都是管理網絡上的一個節(jié)點,只有每一個節(jié)點都能保證信息的時效性,才能保證整體的流暢運行,實現管理的“全息化”。管理網絡的形成和不斷健康發(fā)展是以良好的交互性為動力的。學生管理也是如此。
良好的交互性對職教新干線空間的建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職教新干線空間的交互性,為其發(fā)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呢?筆者有如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正確認識職教新干線作為新的信息平臺和交流平臺的作用,形成以自身工作需要和研究實際需要為目的、以自身職責為中心的職教新干線空間使用習慣。
只有緊密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才會自覺、自發(fā)地積極使用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專任教師在使用職教新干線過程中,時刻牢記網絡空間服務于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這一宗旨,就會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資料的收集。在教學過程中,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與能動性,提高個人空間的資源豐富度、操作便捷性,以吸引學生通過空間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效果。管理人員在使用職教新干線過程中要明確使用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就會有更明確的空間建設目標。教師從事研究工作的過程中,以自己所做的研究為中心,科學合理地使用空間,也是空間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以上科學使用方式,除了需要使用者自身的自覺性以外,還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保證。
在職教新干線建設初期,出現了少數使用者不能正確認識職教新干線的現象,不論什么資源只管上傳,不考慮資源質量只注重刷積分等,這種使用方式非常不利于職教新干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以工作需要為中心的使用方式往往導致建設三天熱度、不能堅持,信息平臺的發(fā)展也就失去了動力。
第二,形成科學有效的機制,群策群力,提供更好的話題與更便捷的平臺,為交互的可持續(xù)性提供基礎。
教學工作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職教新干線的優(yōu)勢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研究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狀態(tài),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與專業(yè)課程有關的話題討論、問題解答等。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空間中進行作業(yè)的提交,在空間中進行批改,更好地豐富和發(fā)展空間的作用。教師自身加強個人空間的建設,持之以恒地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專業(yè)資源,吸引學生來互動交流。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專業(yè)建設有自身特色的空間,教師要經常登錄學生空間,給學生以指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管理工作中,可以以一定的制度為保障,形成高效、快捷的交互習慣,提高使用效率,改進使用習慣促進以平臺為基礎的管理網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職教新干線本身也要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信息,不斷改進平臺的交互性,使交互更加人性化,操作更便捷,使使用者方便使用、樂于使用。
第三,推進建設信息海量化、內容系列化、形式多樣化、更新常態(tài)化的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促進以平臺為基礎的交流與互動。在個人、組織或項目空間建設過程中,鼓勵多樣化發(fā)展。
空間應該有海量的信息,為使用者和瀏覽者提供大量的有價值信息,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進行交流。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副院長陳鴻俊教授的“工美星空”個人空間,充分發(fā)揮自身在工藝美術方面造詣深厚的優(yōu)勢,整理了大量的工藝美術方面的資料,條理清晰,使用方便,儼然是工藝美術的“百科全書”。這樣的空間自然會吸引大量的工藝美術研究者和愛好者前來學習和交流。我們在空間建設中,首先要有資料的數量保證,為空間的交流打好堅實基礎,數量是交流的前提。其次要有特色,如此才會有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到空間交流與互動,變成愛好者的“沙龍”。
空間內容應該系列化。個人的空間建設不可能面面俱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領域和專業(yè)特長。因此,在平臺建設過程中,鼓勵部門、教職工、學生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空間。這樣既可以提高建設的效率,所謂“術業(yè)有專攻”,隨著信息的不斷豐富,資源的不斷充實,必然會吸引同領域的研究者和其他的愛好者前來交流。
空間的建設形式應該多樣化。美觀、精致的形式是吸引交流的重要條件。這是一個特別講究包裝的時代,空間也同樣需要包裝。美觀、精致、獨特的空間形式是宣傳空間、促進交流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會對交流者產生吸引力,使人愿意一次次地前來交流。
空間內容更新應常態(tài)化。資源再多,不及時更新,也會慢慢失去吸引力,資源更新必須常態(tài)化。以上幾點做好以后,會形成有機制保障、各具特色的空間建設格局,形成良性的競爭環(huán)境,系列化的特色空間形成以后,資源的更新會自然形成常態(tài)化,交流與互動也會具有持續(xù)性。
第四,職教新干線空間在設計上也要實現與時俱進,不斷增強功能的豐富性,操作的便捷性、人性化,提高界面設計的美觀性與可識別性,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環(huán)境。隨著空間“居民”的不斷增多,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這就為空間的設計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只有不斷豐富空間的功能,為“居民”提供更快、更美、更人性化的交互功能和操作界面,才能使空間交互更加順暢、活躍,從而實現空間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梢钥闯?,空間的設計者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交互性也越來越優(yōu)化。
基于云計算的職教新干線信息平臺為職業(yè)教育教學模式的再一次飛躍提供了重要機會,只有使用好這一工具,才能把握機會,實現職業(yè)教育的新的跨越發(fā)展。充分的交流互動是平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只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以各種有效措施保證新干線在教學、管理、專業(yè)建設等領域的高度互動交流,才能充分發(fā)揮發(fā)揮信息平臺信息量大、效率高的優(yōu)勢,有力推進職業(yè)教育的變革,使職業(yè)教育早日步入信息化時代。☉
[1]曾志芳.大學城職教新干線空間建設——當代學生“網絡課堂”時代[J].湘潮,2011(12).
[2]陳鴻俊.世界大學城.論世界大學城教師個人空間的六大功能.Worlduc[DB/OL]http://www.worlduc.com/ blog2012.aspx?bid=3493754,2011-12-17.
[3]劉洪宇.空間革命——高職院校開放發(fā)展的新起點[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
(編輯:金冉)
book=12,ebook=77
G434
:B
:1673-8454(2012)13-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