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中共樂山市五通橋區(qū)委黨校 四川 樂山 614800)
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全球范圍內各個領域都在進行著重大的變革,教育也不例外?,F代教育體系中最能適應時代發(fā)展變化的教育方式是現代遠程網絡教育,現代遠程網絡教育也是成人教育的最佳模式。遠程網絡教育可以進行異地教學,打破時空界限,而且信息流量大、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滿足成人教育幫助學員繼續(xù)深造和培訓的要求。
現代遠程網絡教育是指利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師和學生在時空上相對分離的一種現代化的將課程、教學等實時或者非實時地傳送到校外而開展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人們進行再學習、在職學習、終身學習等的主要手段。我國的遠程教育形式在早期主要是電大和函授教育。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產生了以多媒體課件和軟件為主體的通過網絡進行遠距離授課的教育模式。在信息化的社會中,現代遠程網絡教育正以其獨特的模式和優(yōu)勢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現代遠程網絡教育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視頻為主的實時在線遠程教學,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構建視頻會議系統(tǒng),專業(yè)的攝像系統(tǒng)、音響系統(tǒng)、Web服務器和通信網絡等,對教師的現場教學情況進行現場錄制并且通過Internet傳播給各地的學習者。當然,如果學習者所處的地方也有一套這樣的設備,那么就可以通過網絡把自己的情況傳遞給老師,從而到達異地課堂的效果。另一種是自助式的遠程教學,就是說建立一套網上教學軟件和教學資源庫,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通過網絡在網上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也可以把學習的課程內容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在方便的時候進行學習。但是這種自主式的學習缺乏在線的監(jiān)督機制,從而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自覺性和能動性。
遠程網絡教育是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事業(yè)中,它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有以下優(yōu)勢:
1.跨越了時空的限制。隨著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計算機都可以通過通信網絡連接起來進行通信,那么只要連上Internet,不管身處何地,都能做到“足不出戶,學所欲學”,也不用跟老師處在一個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學習。這樣不僅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同時實現了學習資源的共享。
2.實現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F在的社會是一個知識化的社會,社會瞬息萬變,人們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和補充自己的知識以適應各種各樣的變化,這就需要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己生存和發(fā)展的能力,遠程網絡教育使這種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成為可能。
3.自主學習。遠程網絡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者明確學習任務,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并且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4.多媒體教學。遠程網絡教育是基于Internet的,主要是以計算機為工具,結合了視頻、動畫、聲音、圖像等多媒體信息,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避免枯燥的課堂教學。
5.交互式學習。遠程網絡教育不僅僅是學習者和學習材料之間的交互,還包括學習者和教師、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學習者和教師之間都可以通過各種網絡通信手段來進行交流和探討。
如今,遠程網絡教育已經形成了全球化的趨勢,而遠程教育的院校合作和國際競爭正在加強,一些著名的遠程教育系統(tǒng)已經實行了全球教學。2010年,美國已有80%的高校開展了以互聯(lián)網為主要手段的遠程教育,教育網站遍地開花,擁有來自世界207個國家的3萬多名學生,而且通過網絡學習的人數正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我們也必須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能夠迅速滿足數千萬人需要的遠程教育之路。根據目前我國遠程網絡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我國的遠程網絡教育將逐漸走向成熟,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其布局會更合理、結構會更完善、管理和評價制度會更健全,其課程設置更全面,專業(yè)教育師資隊伍會更充足,各種遠程網絡教育方法在實踐中會慢慢涌現,人們也會更加熟悉遠程網絡教育,從而消除對它的偏見。
遠程網絡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礎上產生的,或者說遠程網絡教育是成人教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一種教育模式,它們本身都是面向社會大眾的一種教育形式,即開放式的教育形式。這兩種教育形式有很多共同點:第一,教育對象相同。教育對象都是面向社會中的所有人,不論年齡大小、文化高低,只要愿意學、愿意深造即可成為學生。第二,教學課程相同。它們主要都是一些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課程,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較強。第三,教學方法靈活。成人教育的教學,既可以在學校教室上課,也可以在實習地點上課;既可以采取講授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討論的方式或練習的方式等。遠程網絡教育的教學方法也很靈活,它可以根據學習者個體的不同情況,采取個人單獨從網絡資源中搜尋所需要的信息,從而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也可通過萬維網、電子板報等互聯(lián)網服務得到學習上的指導等。第四,教學形式以自學為主,它們都強調個別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主張學生是學習主體。
由此可見,遠程網絡教育與成人教育都是為社會大眾學習服務的教育形式,只不過它們各有側重點,遠程網絡教育的著重點是教育的距離、教學的技術手段,而成人教育的著重點是教育服務的對象,即社會上所有的成年人。這兩種教育形式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管理方式和教學方式上:在管理方式上,比如說在學籍管理方面,成人教育的學籍大多數也只是計算機管理,而遠程網絡教育的學籍管理具有規(guī)范的網絡管理系統(tǒng),當然其它方面的管理也是如此。在教學方式上,遠程網絡教育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在網絡上進行教學,學生通過網絡上課,以視聽為主;成人教育的教學方式也包含遠程網絡教學的方式,但是還包含諸如函授、集中培訓等其它教學方式。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大力發(fā)展遠程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個人要在知識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因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無時空限制的特點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成人教育自從開始創(chuàng)辦以來,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即使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成人教育的發(fā)展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我國,成人教育無論在辦學形式、辦學層次,還是在辦學規(guī)模等方面都在發(fā)展,學員數量在逐年增多。特別是在近幾年,成人教育中的高等教育自學更是發(fā)展迅速。
可以說,成人教育的迅猛發(fā)展在提高社會大眾科學文化水平、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隨著現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隨著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的大力發(fā)展和廣泛應用,以往成人教育那些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已經明顯落后了,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因此,這就需要變革,需要轉換機制。第一,遠程網絡教育突破場所局限。從當今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來看,現代遠程網絡教育是成人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成人教育的最佳模式,現代遠程網絡教育可以為成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辦學空間。從目前的情況來分析,我國的成人教育院校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辦公室、教室、學生宿舍、活動場所等辦學場所有限的問題。然而,如果運用遠程網絡教育形式辦學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成人教育網絡化之后,招收學生、教學安排、學籍管理、上課等方面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學校只需提供與之相關的課件即可,無需大面積的場地,這就有效地解決了辦學場地的問題。同時,遠程網絡教育在招生人數、辦學規(guī)模等方面也可以進行相應地擴大。第二,現代遠程網絡教育變革學習模式。它具有如信息共享、信息發(fā)布速度快、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更便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時間,這樣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學習模式上直接地體現了主動學習的特點,適合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本要求,從而達到成人教育的目的。第三,遠程網絡教育打破時空限制。它可以更有效地通過互聯(lián)網遠距離傳輸,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這種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校辦學的學科優(yōu)勢和教學資源優(yōu)勢,比如說可以把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過程制作成課件放在網上,這樣學員就能夠通過這些課件在全國各地進行學習,最新的教學成果也通過網絡及時傳遞給學員,在擴大教育規(guī)模的同時,也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第四,遠程網絡教育模式是成人在職人員學習的最佳途徑。就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態(tài)勢來看,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加快,在職人員的工作壓力增大,他們中的多數人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時間去學校接受教育,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個人提升的需求促使他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增加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增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競爭力,適應未來發(fā)展的挑戰(zhàn),因此遠程網絡教育將會是在職人員的理想選擇。綜上所述,成人教育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遠程網絡教育作為成人教育的最佳模式,其發(fā)展也任重道遠。
[1]趙彥彬.現代成人教育研究[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北生.我國成人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方向[J],中國成人教育,2000,(01).
[3]王建宇.遠程網絡教育的實踐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08,(09).
[4]張小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J],職業(yè),2000,(02).
[5]陳明欣.構建21世紀成人教育的新體系—— 兼評《面向21世紀我的教育觀·成人教育卷》[J],中國成人教育,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