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新華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作為基層醫(yī)院的醫(yī)生,可以做到固定的醫(yī)生對固定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指導,抓住每位高血壓患者就診的機會。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門診選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76例,按隨機和平衡的原則分為兩組。實驗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齡(53±8)歲,高血壓分期屬1級者28例,2級者10例,病程3~18年,平均(9±7)年。對照組:38例,男29例,女9例,年齡(51±7)歲,病程2~7年,平均(9±5)年。兩組的年齡、性別結構、對高血壓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FBG、CH、TG、BMI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至少每月分別進行門診隨訪一次,用水銀柱血壓表測量坐位血壓,每次測量需重復2次,取平均值。入組前給予拍片、心電圖、驗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尿微量白蛋白、電解質、血糖、血脂、腎功能,根據高血壓分期和危險因素分層制定檢查周期,1年后分別復查相同項目。
1.3 方式
1.3.1 實驗組 個體化指導包括:固定的醫(yī)生為固定的高血壓患者詳細地介紹病情、與患者共同商定治療方案、解決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預約隨診時間、健康教育。
1.3.2 對照組 只對患者進行門診常規(guī)的高血壓病情介紹及指導,使患者接受治療。
1.4 療效標準 顯效:坐位DBP下降≥10 mm Hg,并降到正常(90 mm Hg)或下降幅度超過20 mm Hg)或SBP下降幅度≥40 mm Hg。有效:坐位DBP下降<10 mm Hg并降到正?;蛳陆捣?0~20 mm Hg或SBP下降幅度≥32 mm H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全部資料輸入微機,并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及療效評價。
2.1 有效率 實驗組的降壓總有效率為89.5%,對照組為68.4%,兩者間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收縮壓及舒張壓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觀察1年后,收縮壓分別下降至(133±12)mm Hg,及(144±16)mm Hg,舒張壓分別下降至(86±8)mm Hg,和(92±7)mm Hg,實驗組1級高血壓總有效率為96.2%,2級高血壓總有效率為75%,對照組1級高血壓總有效率為82.1%,2級高血壓總有效率為30.0%。
2.2 相關指標改變情況 與對照組比,實驗組FBG、CH、TG、BMI在觀察1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CH呈顯著下降(P<0.01)。
2.3 療效與觀察 實驗組對改善或消除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頭脹、頭暈、頸強、心慌、胸悶等癥狀效果更明顯些。兩組胸片、眼底、心電圖、血、尿常規(guī)、血鉀、鈉、肝功能等輔助檢查有不同程度改變,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4 不良反應觀察 76例患者在服藥過程中,部分病例有乏力、口干,1例有心動過緩,2例有踝部水腫,在減量或繼續(xù)服藥后反應減輕或消失,1例齒齦增生、1例干咳,換降壓藥后癥狀好轉。
有一項210例的“門診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對疾病的病機、病因、危害、用藥指導、并發(fā)癥防治需求程度排在前列,而對飲食、休息、心理、隨訪指導需求較低。以患者所需求的不同內容有針性地對患者指導,患者會感到所就診的醫(yī)生是一個熟練掌握高血壓防治的醫(yī)生,而對其產生信任,同時對自己的高血壓防治有了自信,也就會主動地與醫(yī)生配合,醫(yī)生對患者健康教育的說服力便會更強一些,降壓、降糖、調脂及減少可控制的危險因素的遵醫(yī)行為會更好,血壓、血糖、血脂就能更好地達標,減少了可控制的危險因素。
這種個體化指導使患者更清楚的了解病情,主動參與治療、學習高血壓防治知識,使高血壓患者既不害怕高血壓及其危險因素,又能給予重視。基層醫(yī)院門診高血壓患者的個體化指導方式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1]張國力.關于高血壓社區(qū)防治.吉林醫(yī)學,2010,31(4).
[2]木仙.門診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健康教育,2010,48(27):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