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藝 謝中元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院 廣東 佛山 528000)
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反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做出“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學校”的指示,廉政文化進校園以及在大學生中滲透廉政教育就成為整體反腐倡廉機制的訴求。新的話語范式帶來新的課題,分而論之,廉政教育以反腐敗為出發(fā)點,通過教育的手段來達到反腐倡廉的目的,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旨在培養(yǎng)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人才。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強廉政教育滲透,實現多層對接就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廉政文化是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廉潔從政為思想內涵、以各種文化產品為載體和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1]加強大學生廉政教育,就是要在思政工作中滲透廉政文化,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開展以廉政知識、理想信念、黨紀政紀、法制意識、思想道德、紀律規(guī)范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道德觀念、養(yǎng)成誠信正直的高尚品德、感受健康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形成遵紀守法克己奉公的行為習慣,是加強廉政教育滲透的核心任務。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廉政教育缺失仍較明顯,體現為:
1.廉政教育內容與大學生心理現實錯位。廉政教育以反腐倡廉為終極目的,強調政府公職人員、領導干部和共產黨員廉潔處事、干凈為人,弘揚“明鏡高懸”、“兩袖清風”等宏大剛性的價值理念。這種公共、高蹈的價值內容,能否契合大學生需求軌跡,是一個有待考量的問題。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意識強,權利意識濃厚,并有較強判斷能力。因此,廉政教育內容決定了很難產生如傳播學大師施拉姆所言的“可以毫無阻攔地傳遞觀念、情感、知識和欲望”的教育效果。由于無法做到結合大學生實際,并進而提出可操作性的廉政目標,廉政文化較易游離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2.廉政教育機制滯后于“廉政文化進校園”理念。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提出的“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黨全社會”的重要指示,各地各高校理念先行,由紀檢部門主持開展了一系列面向黨政人員的階段性教育活動。而針對大學生的廉政教育機制仍很缺乏,首先廉政教育進課堂的教材還未出爐,其次大學生廉政教育效果評估處于盲點,最后大學生廉政教育的計劃、形式、時間未能形成體系。可見,在“廉政文化進校園”話語盛行的語境中,大學生廉政教育機制明顯滯后。
3.高校廉政教育的形式載體創(chuàng)新乏力。高校廉政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剛性、理性、單向說服式、規(guī)范訓練式的教育活動,這與“80后”、“90后”大學生本身存有天然的距離。他們身處傳媒時代,有著比較豐富的知識資源,普遍期待個性釋放和自由快樂,追求時尚(包括思想時尚和生活時尚),容易接受鮮活信息的刺激。大學生所期待的廉政教育應該是柔性愉悅、雙向溝通、審美感染、內省自修的,而現階段以灌輸式為主的廉政教育形式比較單一,方法較為呆板,渠道過于傳統(tǒng),大多實行會議討論、演講宣教等模式,因此廉政教育的輸出通道與大學生接受系統(tǒng)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偏差。
由于“大學師生對反腐倡廉的認知程度,他們本身具備的反腐倡廉意識,直接關系到反腐倡廉治本、預防、制度建設,以及拓展源頭治理的力度和水平”[2],必須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滲透廉政教育。而當前各高校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教育的成功開展,正是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取得實效的前提。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廉政教育結合的可行性體現為,把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之中,把大學生廉政觀念的培養(yǎng)融入到日常道德教育之中。這樣便有助于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廉潔教育,使廉政思想、廉潔信念進入觀念編碼,從而為構建和諧校園、加強輿論引導起到關鍵性作用。
大學生成才愿望強烈,競爭意識濃厚,道德自律感強,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等問題。作為職業(yè)后備精英,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黨的事業(yè)的接班人,是高層次人才和黨政干部隊伍的重要來源之一。大學生在讀時期的道德狀況、綜合素質框定了他們的進入職業(yè)狀態(tài)后的職業(yè)道德面貌以及職業(yè)勝任力。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廉政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前瞻性戰(zhàn)略,更是預防教育的關隘前移。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廉政教育滲透是對對國家、對民族未來負責的政治態(tài)度。二者能夠整合互通,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文明教育作為大學生入學時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包孕著廉政教育的主體元素。文明教育包括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校規(guī)校紀與學籍管理等教育,[3]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旨在引導大學生具備廉政意識。其次,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關鍵部分,與廉政教育具有天然的親緣性。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展開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而以校風、學風、考風建設為重點,對大學生實施以廉潔誠信為主題的品格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理想信念的引導,就是要讓他們建構廉政文化觀,樹立廉潔自律的職業(yè)形象。最后,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制教育,與廉政教育的本質使命一致。職業(yè)道德教育包括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服務獻教育,而法制教育是要讓大學生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紀律觀念,從而嚴格依法辦事。廉政教育本質使命則是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廉潔自律、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觀,進而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合格公民與職業(yè)人的培養(yǎng)上,二者具有本質使命上的一致性。
第一,政策先行,齊抓共管,開展活動。高校各級黨組織和部門應齊抓共管、多管齊下,積極出臺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規(guī)劃及政策,讓政策凝聚成人性化的可體驗對象,并加大校園反腐倡廉的正面宣傳教育力度。借助豐富多彩的載體表達和展現廉政文化,讓廉政概念從行政公文中抽繹出來,真正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在大學生社區(qū)設立廉潔宣傳櫥窗,開通廉潔教育專題網站,舉辦圖片展,設立BBS及學生論壇等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來,接受積極的、正確的、主流的廉政文化教育。也可以利用校電臺播放全國新編新創(chuàng)廉政歌曲,在學校報刊上登載反腐倡廉和廉潔教育專版,編印《校園廉政文化學習讀本》,為大學生提供廉政文化文本。因此,利用宣傳陣地,積極開展校園廉政文化創(chuàng)建活動,可以讓健康向上的、先進的廉政文化占領校園思想陣地,使校園廉政文化傳播符合大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廉榮貪恥”的校園環(huán)境也最終對大學生的成才成長形成正面塑構作用。
第二,教師先鋒,思政伴行,共謀長效。加強廉政滲透,一定要發(fā)揮專業(yè)教師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主導作用,讓廉潔教育真正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大腦。思政課教師應深度備課,認真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廉潔廉政思想因素,將廉政教育內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和黨校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對大學生開展廉潔修身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專業(yè)課教師可以在理論教學、實習教學中對學生實施職業(yè)道德教育,使他們在專業(yè)學習中接受廉潔教育。以“輔導員工作論壇”等形式引導他們牢固樹立法制廉政意識。所有教師在對大學生開展廉政教育中,必須以學術道德教育和教風建設為重點,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嚴于律己,當好表率,力爭成為大學生的思想導師和知心朋友,用高尚的人格和敬業(yè)的精神去引導和教育學生。
第三,組織引領,團隊發(fā)力,推動自律。高校從黨政機關開展廉政活動,畢竟與學生群體有所疏離。學生團隊有運作規(guī)范的組織團體,因此必須充分發(fā)揮共青團、學生會、社團等群眾組織的力量,讓學生干部、黨員積極引領,組織大學生學習黨和國家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等,從理性的層面確立廉政在大學生的思想中的關鍵地位。比如可以以活動為依托,舉辦親近學生的廉政文藝晚會、知識競賽、模擬法庭、辯論賽等。也可以從感性層面引導學生從歷史背景、思想根源等邏輯聯系中去理解廉政教育,如通過承辦廉潔公仆事跡報告會,讓學生領會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實施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也可以在實踐層面引入廉政思想教育,讓學生團體組織開展以廉潔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如舉辦大學生黨日活動、參觀廉潔公仆故居、旁聽法院貪污賄賂案件庭審,給大學生提供潛移默化的影響。
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隊伍,應全方位開展對大學生的遵紀、守法、廉潔、誠信教育,將廉政教育滲透于各項思政教育的過程之中,使廣大學生認識到廉潔修身是一個“普遍話題與永恒追求”,廉政文化是一種先進引領的文化。輔導員必須善于挖掘不同層面所蘊含的豐富的廉政教育資源、道德資源,配套一些切實可行的機制,將顯性的學生事務或行政工作與隱性的廉政教育、道德教育結合起來。
第一,培養(yǎng)典型的廉政班級,建立先進示范機制。先進典型是旗幟,是榜樣,展現一種風采,昭示一種精神。先進典型作為一綜合性概念,由典型的人格力量和社會效應共同組成。因此,塑造好先進典型并用先進典型來示范,是對廣大學生進行現實、直觀的教育和引領,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典型廉政班級可以是通過每年學校的學風建設活動,優(yōu)良學風、考風為主要導向評選出來的;也可以由長期以來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沒有任何違紀現象,在多方面都能自律自強,表率為先的班級獲得;還可以是在每年評選先進班集體的基礎上,以申請入黨的積極性、參加廉政活動的積極性來予以榮譽表彰。每年定期推出一批可親、可信、可學的“廉政班級”、“廉政先鋒”先進典型,既可以用典型教育人,又可以反過來促使那些廉政班級更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從而在整個校園弘揚崇尚廉潔、弘揚正氣的良好風氣。
第二,倡導學生的“廉、誠”教育,完善獎困助貸的追蹤機制。首先,對接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大力倡導誠信考試、誠信還貸、誠信人生等思想觀念,使學生明白“以廉為本”與其人生息息相關,倘若逾期欠貸,將會被列入全國的征信檔案,以后貸款“舉步維艱”。其次,進一步完善對借款學生的信息管理,對借款學生的基本信息、貸款和還款情況等及時進行記錄,要將大學生的誠信作為年度考評的重要指標,嚴格規(guī)定有失信行為者不得作為優(yōu)秀學生的評選對象。黨團組織要將誠實守信作為入黨、入團和考評的重要條件,明確指出拖欠貸款相當于“貪污損廉”,一旦違反要受到黨團紀律處分。再次,完善高校征信系統(tǒng)及開發(fā)學生虛擬還款操作系統(tǒng),要求借款生每月按時進行虛擬還息,目的在于培養(yǎng)貸款生良好的還款付息習慣和征信意識,引導學生畢業(yè)后按時還款付息,有效降低貸款違約率,提高貸款學生的誠信意識和感恩意識,以此也作為“以廉育人”的絕佳途徑。
第三,拓展校園內外活動,構建“深入民心”的實踐機制。學校將廉政教育納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總體規(guī)劃,提供必要經費;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充分挖掘廉政教育的社會資源,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深入社區(qū)、企業(yè)或到紀檢、監(jiān)察部門,開展廉政社會調查,參加反腐倡廉宣傳,參觀革命紀念地,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參觀監(jiān)獄等;結合大學生黨團日、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和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青年志愿服務和勤工儉學等各種公益活動。我們還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社區(qū)”、“走進法院”,開展法制和廉政文化的宣傳和咨詢工作,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廉潔文化。還可將廉政教育與新生入學、畢業(yè)儀式等結合,通過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了廉政教育的效果。
第四,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形成廉潔就業(yè)的培養(yǎng)機制。當前,隨著社會的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大學生就業(yè)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我國高校教育過于偏重傳授知識、教人謀生的職業(yè)技能,殊不知“廉政教育”也是學生修身立業(yè),馳騁職場的必修課之一。如何將廉政教育與職業(yè)道德教育相結合?首先,輔導員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當好“職場榜樣”,比如要求學生誠信、守時,輔導員自己在上課或班會活動的時候就因該守時,做到言而有信。輔導員還應經常帶頭參加學校的“廉政進校園”活動,有時侯“身教勝于言傳”,比如09年的時候我就主動參加全校的教師廉政演講比賽,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這個例子使學生們大受鼓舞,我也以扎實、精良的業(yè)務能力讓學生信服。其次,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分層次進行廉政教育。對低年級學生著重加強誠實守信教育和法律法規(guī)常識教育;對高年級學生,著重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和廉潔教育。在畢業(yè)教育活動中,普遍進行了以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操守為重點的廉潔教育,對金融、財會等專業(yè)畢業(yè)生,通過一些經濟犯罪、職務犯罪案例,開展多種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動;還可以邀請一些職場的成功人士或優(yōu)秀校友來參加座談會,從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受感染,自覺增強自身的道德面貌和道德底線,使他們對腐敗行為較為敏感,使他們注重職業(yè)道德品質修養(yǎng),從而提升整體的職業(yè)道德素質。
大學生廉政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兩條平行線,各行其道。二者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目的等方面同質同構,屬性互通。因此開展大學生廉政教育,既遵循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和原則,也是創(chuàng)造性地化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結合廉政教育的內涵、目標和特點,建構廉政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工作體系,從而實現德育為本語境下的目標共贏。
[1]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黨校.新時期領導干部反腐倡廉教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
[2]趙日剛.培養(yǎng)廉潔意識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中國教育報,2008-07-31(3).
[3]許國彬.對廉政文化進校園和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思考.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8):20-23.
[4]董樂鑠.誠信也是人生重要一課———談談強化大學生信用觀教育[N].經濟日報,2005-01-11.
[5]趙寶凱.以就業(yè)為導向搞好職業(yè)技術教育[J].唐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