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石家莊學院音樂系, 石家莊 050000]
作 者:李莉,碩士,石家莊學院音樂系講師。
魏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動蕩混亂的時代。從漢末到隋初這四百年中,由于政治環(huán)境的動亂與各朝政權(quán)的急劇交替變革,儒家思想逐漸失去了統(tǒng)治的力量,各種“異端”思想得到了發(fā)展,老莊思想和外來的佛教也日趨興盛。在這種歷史環(huán)境和社會思潮的影響下,使魏晉南北朝的文學也處在變化發(fā)展時期,擺脫了漢以來的儒學束縛,得到了比較自由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繽紛復雜的情況。
當時思想界主要傾向是崇尚老莊,高談玄理,不管世務(wù)和行為放誕。文學也變得不具現(xiàn)實性,所謂“竹林七賢”,都寄情于竹林山水之間,詩風上表現(xiàn)出虛無玄想的傾向。值得一提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散文,在漢代散文的基礎(chǔ)上逐漸向清新通脫的方面發(fā)展,文章中增加明顯的抒情成分,曹氏父子的文章,就明顯地呈現(xiàn)出這一特點。嵇康、阮籍憤世嫉俗,佯狂避世,且文筆犀利、潑辣,富有戰(zhàn)斗性。
魏晉的風度可以說是怪異、灑脫、豁達、風趣。它體現(xiàn)了一種價值觀,一種崇尚與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儀容。這些真實、豁達、爽朗的特點與音樂的產(chǎn)生、音樂的色彩、音樂家的性格乃至音樂人的性格都有異曲同工之效。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曾經(jīng)說過“智慧與知識不同。知識屬于社會,智慧屬于個人;知識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啟迪”??梢岳斫鉃?,“知識”是大家所共有的,必備的。而“智慧”則根據(jù)不同個體的智商、性情以及先天條件的差異或高明、或低劣。而魏晉“真性情、高智商、美儀容”的崇尚,恰恰尊重了“智慧”的體現(xiàn)。這樣的智慧,也體現(xiàn)了人的一種天賦,也或者是音樂的天賦。
從“建安風骨”到“竹林七賢”,從詩歌散文到賦辭小說隨處都可以嗅到當時時代的性情、風骨和儀態(tài)。從中領(lǐng)略到魏晉的風采與雅量。風采與儀容有關(guān),雅量與性情有關(guān)。真性情而有雅量,美儀容而有風采,則是因為智慧。大智如愚,表現(xiàn)出來的是雅量。智者樂水,表現(xiàn)出來的是風采。
由此便想到我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趙曉生教授在《鋼琴演奏之道》一書中所提及的“琴道”一篇。他強調(diào)鋼琴演奏中的“整體系統(tǒng)演奏法”。力圖以中國古代陰陽哲學的辯證方法為基礎(chǔ),以整體、辯證、系統(tǒng)的方式建立起一套獨具特色的鋼琴演奏理論系統(tǒng),強調(diào)“琴法、琴藝、琴韻”三合一的藝術(shù)軌道。琴法即技術(shù),琴藝即表演,琴韻即風格。三者貫穿學琴伊始至成為演奏家的全過程。因而以韻為“理”,又以“氣”貫通始終。這是通過“氣”技術(shù)、表演、風格三個系統(tǒng)才可能合而為一,在“道”的整體大系統(tǒng)中統(tǒng)一起來。以手指為基礎(chǔ),身體為本源,腕、臂為二者中介,作為演奏練習的“外向功”。融入與“氣、心、神”為主導的“內(nèi)向功”做到內(nèi)外合一。這些是作為一名鋼琴家的必由之路和基本條件。
鋼琴家是具備全面素質(zhì)的藝術(shù)家,更需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回、不屈不撓的精神,并且依賴于他的“天賦之才”,依賴于他對音樂的真正感悟,依賴于許許多多音樂之外廣博而豐富的知識的支撐,依賴于他的心境、靈魂。
作為一名音樂家要具備詩人的氣質(zhì),這是因為音樂藝術(shù)本身充滿著詩意。說到詩意,人們自然地會想起浪漫主義的一批音樂大師們,比如肖邦、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等人,常被稱作“音樂詩人”。其實對于一名音樂家來說,“詩人氣質(zhì)”不僅僅局限于在對浪漫主義作品的詮釋上,而且應(yīng)當貫穿音樂底蘊,成為發(fā)自心靈深處的、自我血肉的一部分。由此想起了“建安文學”的中心人物“曹氏父子”。先說曹操,因為他鎮(zhèn)壓過黃巾軍,并且吸取了漢朝衰敗的教訓。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采取抑制豪強、限制兼并、廣興屯田等一系列順應(yīng)歷史潮流的政策,推動了生產(chǎn)的發(fā)展。最終在軍閥紛爭中擊敗了強大的對手,統(tǒng)一了北方。所以他擅長的樂府歌辭,既具有民歌的特點,又可以聽到他用樂府舊題來諷詠時事,抒發(fā)抱負。于此造就了曹操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質(zhì)樸,格調(diào)高昂,形象鮮明,具有一種激昂慷慨的悲壯情調(diào)。
曹操的兒子曹植,是建安時代文學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文具有充實的內(nèi)容。辭賦就其創(chuàng)作精神來說,是屈原《離騷》精神的直接繼承。并在學習樂府詩歌和古詩的基礎(chǔ)上,對五言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居于“真性情、高智商”之后的就是“美儀容”。喜歡漂亮,跟崇尚智慧一樣,也是那個時代的風尚。從漢末到魏晉都是如此。劉孝標注引《魏氏春秋》,說曹操“姿貌雖小,而神明英發(fā)”。嚴格地說曹操的風度乃“帝王氣象”。“魏晉風度”還要體現(xiàn)“漂亮”。當時用得最多的比喻便是“玉”,漂亮的人被稱為“玉人”。這些“玉人”包括“竹林七賢”以及與其同時代的裴楷、簡文帝司馬昱、王 的孫子王恭等等。其實美儀容的風度,是中國智慧藝術(shù)化和人間化的一個里程碑。在當時,政治黑暗,美就在自然。禮教虛偽,美就只在天際。前途無望,美就只在當下。人生無常,美就只在今世。由此可見,魏晉的風度是被動蕩的社會逼出來的。這些風度決定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向往自由,渴望真情,蔑視世俗,服從內(nèi)心。于是,英雄輩出,佳作迭起。
魏晉時期的音樂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由于曹魏時期“思想通脫”,充分容納異端及外來的思想。貴族文士打破輕視俗曲的傳統(tǒng)觀念,學習民間歌曲并用民間歌曲作詩,一時蔚成風氣。相和歌和平調(diào)、請調(diào)、瑟調(diào)三調(diào)歌曲的清商樂,魏晉時期有較快的發(fā)展,并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魏晉時期這種向往自由、渴望真情、蔑視世俗、服從內(nèi)心的豁達與灑脫也正是一位真正的音樂家所具備的氣質(zhì)與靈性。比如一位真正的鋼琴演奏大師,他的演奏往往并非完美無缺。但他有著常人所無法企及的高貴軒昂的氣質(zhì)和匪夷所思的靈感。據(jù)史料記載,貝多芬的演奏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漏音、錯音的錯誤瑕疵;安東.魯賓斯坦也常在舞臺上發(fā)生意外,甚至有過忘卻整首樂曲而即興演奏四分鐘之久的事情。然而,這一切絕不會掩蓋他們作為最偉大的鋼琴家的聲譽和地位。他們之所以偉大的最根本原因,是那些音樂可以令人感奮、流淚、沉思、具有強大的內(nèi)心力量與感人的閃光靈感。貫穿著音樂家對人生、社會透徹的感悟。這是演奏家和演奏匠的區(qū)別;演奏匠缺乏靈性,缺乏貫穿始終的“大氣”,依靠出眾的機能在演奏。而鋼琴家不但有出眾的機能,而且還有豐富的靈性。他們傳達的是音樂的內(nèi)涵與底蘊,而不僅僅是音符。
不由得我們再次想到了的曹操。在《三國志》中,對曹操相貌的描寫一個字都沒有,這樣一名開國皇帝,如果一表人才,肯定會大書特書的。由此后人斷定曹操一定形象不佳,有記載,連曹操自己都自慚形穢?!妒勒f新語·容止》記錄。曹操當了魏王之后,有一次匈奴派使節(jié)前來。他“自以形陋”,怕震懾不住匈奴人,就讓崔琰做替身。崔琰是當時的名士,《魏志》記載“聲姿高唱,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于是,曹操讓崔琰穿上魏王的衣服,自己則扮一個侍衛(wèi),拿著刀,站在榻旁邊。事畢,曹操派人去問匈奴人,匈奴人說道,魏王(崔琰)“雅望非常”??!但是,他旁邊站的那個“捉刀人”,才是真英雄。這些足可以說明,外貌固然重要,但最關(guān)鍵的還是一個人貫徹心骨的精神氣質(zhì)。像曹操這樣,無論長相如何,都一定是霸氣十足,不怒而威,能在自己周圍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讓人不知不覺地被他所控制。這就是一種風度。和具有魔力、魅力、聚眾力、感染力的音樂大師如出一轍,大概來自常人“匪夷所思”的感悟與風采。
作為一名喜愛音樂的人,之所以對“魏晉風度”情有獨鐘,原因是它與之前的思想學派大為不同。它是一個轉(zhuǎn)折點,也是一個里程碑。它是從人格到人情的轉(zhuǎn)折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法家只講治國,不講做人,墨家也很少講到。講人生的是儒道兩家,但講法不同,觀念不同。老子講人生智慧,莊子講人生態(tài)度??着c孟都講人格塑造,結(jié)果生成了一群偽君子。到了魏晉儒家思想邊緣化,《周易》、佛家、玄學盛行,表現(xiàn)為魏晉的風度,就是“內(nèi)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脫俗的言行,漂亮的風貌”。這就必須需要講人情,講內(nèi)心感受、心靈慰藉、情感交流。其次,它還實現(xiàn)了從社會到自然的轉(zhuǎn)折。先秦諸子也講自然,但都是為了講道理,借自然來講社會。魏晉名士講的自然,卻是真自然、純自然??梢哉f,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魏晉求美。正像音樂家一樣,可以無拘無束、放心大膽地去營造自己的音樂宮殿,如入無人之地——這是何等氣魄,何等暢快,何等真實,何等寬闊!
[1] 林俊榮.魏晉南北朝文學作品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2]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7.
[3] 易中天.中國智慧[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