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葉莉 張 霞[重慶大學藝術學院, 重慶 401331]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音樂史上極為有名的作品,該作品作于1939年3月,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黃河大合唱》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樂曲,下面,筆者主要從創(chuàng)作背景和章節(jié)介紹進行分析。
《黃河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背景主要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民眾因為國家的微弱而備受欺凌,此時,中國共產黨站起來,作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領導人民抗擊侵略者。1938年11月,在日本的侵略之下,我國武漢地區(qū)淪陷,著名詩人光未然受共產黨的領導,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在途中,光未然看到了黃河船夫們?yōu)榱松媾c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他聽著那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順利抵達延安之后,寫出了《黃河吟》。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詩人光未然,在與光未然見面的過程中,冼星海聽到光未然朗誦了《黃河吟》,其朗誦得極有激情,于是靈感突現(xiàn),就此完成了《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共包括八個章節(jié),主要有:《序曲》(樂隊)、《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合唱)、《河邊對口曲》(對唱、輪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wèi)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
冼星海在作曲過程中,確保每個章節(jié)之間有各自相對的獨立性,但是同時,在表現(xiàn)內容上又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黃河大合唱》的《序曲》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整個《序曲》極富民族特色,效果色彩比較濃厚,《序曲》形象地表達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著崇高偉大的民族精神。
《黃河大合唱》主要是歌頌中華民族為了抗日戰(zhàn)爭而不懈努力這一主題,《黃河大合唱》所有的樂章都首尾合唱呼應,突出主題。每個樂章互相結合,提高了《黃河大合唱》的整體高度?!饵S河大合唱》八大樂章在音樂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題,首尾合唱呼應,中間各樂章交替發(fā)展,末樂章則總結概括,而每樂章之前都以朗誦為先導,使整個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統(tǒng)一性。
《黃河船夫曲》主要是采用勞動號子的方式來描述黃河岸邊烏云滿天、黃河水驚濤拍岸以及船夫與暴風雨奮力拼搏的情節(jié),這一情節(jié)展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吃苦耐勞和一定能到達勝利彼岸的優(yōu)秀品質。作為《黃河大合唱》的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可歌可泣的歷史?!饵S河頌》是通過男高音獨唱來演奏的?!饵S河頌》主要是以贊揚黃河來贊揚我們偉大的祖國。整個樂曲充滿了博大、豪放的情懷?!饵S河之水天上來》是通過配樂詩朗誦的形式開展的。第一部分給我們展示了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第二部分則深沉地描寫了善良勇敢的中華兒女被日寇侵略后的無奈和凄慘。《黃水謠》主要是通過敘事般的對唱形式為我們描述了被日本侵略者侵略下的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逗舆厡谇肥址ê喚?,效果甚佳?!饵S河怨》主要以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的角度來進行哭訴,整個訴說低沉凄慘、悲痛欲絕,激發(fā)了大眾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侗Pl(wèi)黃河》主要是以齊唱和輪唱的形式表現(xiàn)了中華兒女特有的的英勇氣概,這是一場激發(fā)人們奮斗的樂曲,它激勵著我們?yōu)榱巳〉脟要毩⑴c自由而不斷抗擊日本侵略者?!杜鸢?!黃河》主要是以混聲合唱的方式來表達?!杜鸢?!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的最后一曲,也是整個樂曲中的高潮。憤怒的情緒、戰(zhàn)斗的號角、堅定的節(jié)奏、豐滿的合唱以宏偉的氣勢使音樂達到了最高潮,作品在樂隊全奏和八聲部合唱的氣吞山河的澎湃波濤中結束。
音樂與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面,筆者主要從《黃河大合唱》中的詩詞、表達技巧以及核心思想進行分析:
《黃河大合唱》是音樂,也是一首首的詩歌?!饵S河大合唱》各個章節(jié)的歌詞極富文學特點。
1.詩詞營造的意境?!饵S河大合唱》重視詩詞意境的營造。從文學角度來看,詩人營造的意境可以讓觀眾更快地、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去?!饵S河大合唱》之所以長久流傳,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好,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所營造的意境。無論是去過黃河的還是沒有去過黃河的,在聽到《黃河大合唱》時,都能感受到那種雄壯的氛圍,有著無窮的力量?!饵S河頌》中提道:“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fā)揚滋長!”當我們聽到“一瀉萬丈,浩浩蕩蕩”時,仿佛能感受到黃河一瀉千里、熱情豪放的力量。
2.視聽結合比較到位。在聆聽《黃河大合唱》的過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黃河就在我們眼前,仿佛我們就是在黃河邊上聽著船夫們歌唱。這種淋漓盡致的表達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音樂視聽結合的魅力。《黃河船夫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樂章,是一首混聲合唱。開篇伊始,作者就開始進行朗誦——“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zhàn)的情景嗎?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那么,你聽吧!”認真傾聽,我們仿佛已經感受到了黃河的驚濤駭浪,仿佛已經看到了黃河上的船夫唱著號子不斷前進。
《黃河大合唱》表達技巧主要包括排比、對仗等方面,下面筆者就這幾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1.排比。排比是《黃河大合唱》中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排比的運用會增強情感表達。從理論上來說,排比既可以抒情又可以敘事。用排比來抒情,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豐富;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排比手法在《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一章運用得比較明顯:“游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后面的“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歌詞形象地表達了中國人民渴望國家安全的思想,他們的歌唱是奮進的,聽后會使人感心悅耳、蕩氣回腸。
2.對仗。對仗是《黃河大合唱》中應用較廣的表達技巧之一。對仗的應用可以使得樂曲整潔大氣。“我們看見了河岸,我們登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氣哪,喘一喘?!边@里的“看見了河岸”中“看見”是動詞,“登上了河岸”中的“登上”是動詞,這兩句對仗?!靶哪摹迸c“氣哪”對仗,“安一安”與“喘一喘”對仗。對仗的表達使得作品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感染力。
3.隱喻。隱喻主要是通過樂曲或者詩詞來表達一定的或者特定的事實。《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首鼓勵人們不斷作戰(zhàn)、堅持就會取得勝利的樂曲,同樣也采用了這種表達方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保衛(wèi)黃河》中,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輪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勢不可擋。輪唱時“龍格龍格”的人聲伴唱,聽來變化無窮,情趣橫生,增強了生動、活躍、樂觀的氣氛。這樣安排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它巧妙地隱喻了抗日武裝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于匯成了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表達了人民最終會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情感。
《黃河大合唱》展現(xiàn)了冼星海的卓越才華和杰出的創(chuàng)造性。縱觀整套樂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黃河大合唱》中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解,并且,由于是具體贊揚黃河的,所以,在描述中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饵S河大合唱》的作詞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通過排比、對仗等多種技巧的應用表現(xiàn)出了全曲的宏偉規(guī)模和樂曲所特有的英雄氣概,而這也構成了《黃河大合唱》獨特的藝術特色。
[1] 郝建蒼.《黃河大合唱》評析[J].作家,2008(6).
[2]龍玉蘭、吳華山.《黃河大合唱》:文學與音樂的珠聯(lián)璧合[J].藝術探索,2003(6).
[3]周廣平.《黃河大合唱》在海外華人音樂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1).
[4] 魏藝.一部紅色精品《黃河大合唱》[J].黃河之聲,2009(11).
[5]駱珞.《黃河大合唱》——一曲史詩般雄渾壯闊的交響大合唱[J].金秋,2010(2).
[6] 嚴鏑.《黃河大合唱》各版本的產生和流傳[J].中國音樂學,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