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超
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qū)肖營小學 河南平頂山 467000
隨著當前教育制度的不段完善,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這些年的不斷改革和完善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語文課堂變得越來越生動,學生的個性以及綜合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人文精神得到了張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小學在新課改上已經得到了完善,表現(xiàn)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對新課改并沒有深刻認識和準確判斷,將重點完全放在求新求變上,在教學上急于轉變,而忽視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小學語文中所選取的文章,每篇都包含了文章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和想要表達的寫作意圖,同時具備特定的情景。語文學科本身所提出的課程目標以及特點都充分突出了情景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首先根據文章來進行相關情景上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充分融入情景的基礎上形成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照文章的特點,依靠教師形象比喻以及語言描述的生動性,或者是選擇一些多媒體、實物以及掛圖等課件對學生在閱讀情境上進行引領,提高學生在語言實踐上的主動性,從而在加深對文章進行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享受審美樂趣。
比如在對一年級的小學生進行《雨點兒》的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以及相對缺乏的生活經驗??梢試L試利用多媒體的電腦課件來對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展示。比如一些大雨過后雨過天晴的圖片,或者是視頻,看雨點在草葉以及花瓣上的滾動,蝴蝶以及蜻蜓在花叢中翩翩飛舞,田野和草地上開除了各種顏色的小花,小草正在慢慢的發(fā)芽……這些畫面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都是很大的吸引力,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身臨其境。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對文章的第五小節(jié)進行有感情的閱讀,先由教師進行示范閱讀,引導學生產生文章想要的意境,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而對小雨點所產生的喜愛、佩服或是感激之情在閱讀之中進行釋放。最后再讓學生在閱讀之后進行思考,那些野花、小草在受到雨點的滋潤之后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這不僅有利于閱讀教學提高有效性,同時對于學生寫作也是一種良好的培養(yǎng)方式
在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方面,必須要讓學生自主的學會對問題進行探究,同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在這方面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給予足夠的思考時間。首先在閱讀教學中的,教師不能提過多的問題,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過多或者是過難,那么留給學會進行思考以及討論的時間就比較少了,往往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到思考的狀態(tài)就已經沒有時間了。思考時間如果不能滿足,學生就無法對問題以及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較為深刻的認知和領悟,也不可能實現(xiàn)對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二)鼓勵學生去進行質疑。質疑是一切創(chuàng)造思維的開始和基礎。在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學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景,對學生的思維思路進行開闊,讓他們學會多思考,無論是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學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和比較,讓學生學會去提問題,并提高問題表達的準確性,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同時教師要學會善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傾聽和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所提出的這些問題,引導和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尤其是學生所提出的一些很有代表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對這一問題進行把握,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理解、辨析和討論,也就是采用一種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的教學方式。在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思路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于小學生一般都帶來比較強的好奇心,而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往往很容易就能抓住文章中的關鍵性問題。比如在二年級《葡萄溝》一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就會問:“葡萄溝在哪里?”“葡萄溝是什么樣子?”“葡萄溝里是不是全都是葡萄?”帶著這些問題的疑問,很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期待,刺激學生進行主動的閱讀,然后在對文章進行理解的基礎上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讓學生知道葡萄溝在新疆吐魯番,由于當地盛產水果,葡萄干非常有名。這樣不僅讓學生找到了自己要想的問題答案,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與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都存在著一種相互關聯(lián)、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關系,學生的各種認知、動機、態(tài)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學習境遇中產生的。因而,促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持續(xù)的新鮮感是最好策略,具體說來,就是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肯定學生,激勵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課堂上被提問的學生回答不出時,應該想到這是學生對某學科的某一部分知識點沒有內化為內在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重新解釋一下,教師絕對不要露出任何不滿,甚至連一聲無可奈何的否定聲都不應發(fā)出。越是對理解力差、成績不好的學生,越要考慮讓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以此不斷增強他的對學習的成功感,尊重、維護他在課堂學習中應享有的平等地位。在課堂上,教師應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對話與交流,針對其作業(yè)內容、完成質量等說一些鼓勵的話。教師的一個點頭或一個微笑,一句贊賞的話,一聲親切、熱情的指導,都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的欲望。
綜上所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語文老師的永恒話題,永恒追求,也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同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每個對兒童關心、對學生負責、對祖國熱愛的教師和每個普通人的共同努力,唯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順應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
[1]黃平仙.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09,(24).
[2]袁春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3期.
[3]王敏;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4]李國忠;小學語文考試命題改革成果摭拾[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