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蓮,李露,楊鴻飛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牙痛一癥是口腔疾患中常見癥狀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牙齒劇烈疼痛,牙齦紅腫較甚,重者可見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喜冷飲,口氣臭穢,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象洪數(shù)。臨床可分為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三型,而胃火牙痛最多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日攝取肥甘厚味過量,是引起胃火牙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根據(jù)中醫(yī)學之理論,采用《蘭室秘藏》中的清胃散來治療,療效顯著,特介紹如下。
48例患者全部來自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學生,其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齡19歲~24歲,平均23.7歲;病程6~42天,平均12天。均為首次發(fā)病,未進行過其他治療。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的方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按照統(tǒng)計學方法處理,無顯著差異,具可比性。
辨證標準:采用《中醫(yī)內科學》[1]中胃熱型的辨證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醫(yī)辨證標準;2)年齡19~24歲;3)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4)在過去3個月內未接受過牙周的基礎治療,1個月內未服用抗生素。
2.1 對照組 甲硝唑片0.4g,每日2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服用清胃散(黃連 12g,當歸 12g,生地黃 12g,牡丹皮 20g,升麻20g,石膏 30g。)水煎服,每日 1劑,取汁 400ml,分早晚2次溫服。以7天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痊愈:牙痛和牙齦紅腫消失,全身癥狀解除。顯效:牙痛和全身癥狀基本消失,牙齦紅腫明顯消退。有效:服藥期間牙痛和全身癥狀暫時緩解。無效:牙痛及全身癥狀無緩解,或加重。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胡某某,女,22歲,患者近日牙痛,今日因進食辛辣食物疼痛加劇,來我院就診。查體可見左下齒齦紅腫,疼痛牽引患側頭面,左側扁桃體紅腫,咽痛,同時伴有左耳灼痛,面頰發(fā)熱,牙齦無出血,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患者未服任何藥物來院就診。診斷為胃火牙痛,治則:清胃涼血,消腫止痛。方藥清胃散。每日1劑,早晚分服,服5劑有效,2個療程后痊愈。
胃火牙痛病人,其中多為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同時又嗜食辛辣,或風熱邪毒外犯,引動胃火循陽明胃經(jīng)上蒸牙床,傷及齦肉,損及脈絡而為病?!侗孀C錄》卷三曰:“人有牙齒痛甚不可忍,涕淚俱出者,此乃臟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齒而作痛也。”清胃散治療胃中積熱,火氣上攻之證。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則多致血分亦熱,故而會出現(xiàn)牙宣出血等癥狀。方中黃連味苦性寒,清胃瀉火;以生地黃、牡丹皮涼血清熱;當歸養(yǎng)血活血,以助消腫止痛之功;升麻辛涼散火解毒,引藥入陽明之經(jīng)。共成清胃涼血之功。
[1]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407.
[2]孫克,張曉丹,楊銘,等.清胃散清胃熱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成藥,2008,30(6):812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