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友,唐曉艷,李徐延,夏 成,李修明,徐 闖
(1.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2.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學院,北京 海淀 100193;3.黑龍江省農(nóng)墾九三分局畜牧獸醫(yī)局,黑龍江 黑河 161441)
隨著奶牛生產(chǎn)水平的提高,隱性酮病的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給奶牛業(yè)的發(fā)展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針對該病缺乏有效、實用的預防為主的藥物。因此,本試驗采用組方藥物-“酮病制劑1號”防治隱性酮病,通過血液一些指標的變化,研究探討其作用機制,為該藥防治奶牛隱性酮病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供試奶牛的選擇、分組和飼養(yǎng)管理 選擇年齡、胎次相近,產(chǎn)后10~30d,305d個體產(chǎn)奶量大于6000kg的奶牛24頭,分為4組,每組6頭。其中Ⅰ組、Ⅳ組為隱性酮病組,Ⅱ組、Ⅲ組為健康組。其中,Ⅰ組、Ⅱ組將10g“酮病制劑1號”分早晚兩次混于精料中任其自由采食,飼喂期8d,Ⅲ組、Ⅳ組奶牛不給藥。四組奶牛管理條件相同,試驗期為12d。各組奶牛均飼喂按NRC標準配制的產(chǎn)奶日糧。
1.2 “酮病制劑1號”:組方藥物。
1.3 樣品的采集 試驗奶牛分別于試驗前0d和投喂藥物后第4、8、12天清晨尾根靜脈采血,肝素抗凝,分離血漿,液氮中保存待測。
1.4 檢測項目與方法 葡萄糖(GLU,氧化酶法);β-羥丁酸(BHBA,酶速率法);谷草轉(zhuǎn)氨酶(GOT,比色法);谷丙轉(zhuǎn)氨酶(GPT,酶試劑法);甘油三酯(TG,酶試劑法);乙酸、丙酸、丁酸(高效液相色譜);胰島素(Ins,放免法);胰高血糖素(Gn,放免法)。
1.5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用SPSS 11.5軟件進行分析,組間差異顯著性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統(tǒng)計分析。組間不同大寫字母(A、B、C、D)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不同小寫字母(a、b、c、d)表示差異顯著(P<0.05)。列間不同大寫字母(E、F、G、H)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不同小寫字母(e、f、g、h)表示差異顯著(P<0.05)。
2.1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生化指標的影響 從表1可見:試驗期間,Ⅰ組血漿GLU濃度升高,血漿BHBA濃度降低,與Ⅳ組差異極顯著(P<0.01),Ⅱ組血漿GLU濃度呈現(xiàn)升高趨勢,試驗后12d與與Ⅳ組差異極顯著(P<0.01);Ⅰ組GOT在投藥期間呈下降趨勢,試驗后12d上升至最高(P<0.01),與健康組差異顯著或極顯著(P<0.05或P<0.01);Ⅰ組TG在投藥期間呈下降趨勢,試驗前0d與Ⅱ組差異顯著(P<0.05)。
2.2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揮發(fā)性脂肪酸的影響從表2可見,Ⅰ組血漿乙酸濃度呈下降趨勢,試驗后8d,Ⅲ組與Ⅰ組、Ⅱ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后12d,Ⅱ組與Ⅳ組差異顯著(P<0.05)。Ⅰ組、Ⅱ組和Ⅲ組間血漿丙酸濃度呈上升趨勢(P<0.01或P<0.05),試驗后8d、12d,Ⅰ組與Ⅳ組差異極顯著(P<0.01);試驗后8d、12d,Ⅱ組與Ⅲ組差異顯著(P<0.05或P<0.01)。Ⅰ組血漿丁酸濃度呈現(xiàn)下降趨勢(P<0.05或P<0.01);Ⅱ組試驗后4d、8d、12d與試驗前差異顯著或極顯著(P<0.05或P<0.01);試驗后12d,Ⅳ組與Ⅰ組、Ⅱ組、Ⅲ組間差異顯著(P<0.05)。
2.3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激素水平的影響 從表2可見:投藥期間,Ⅰ組和Ⅱ組血漿Ins濃度呈上升趨勢,試驗后12d,Ⅰ組與Ⅲ組、Ⅳ組差異顯著或極顯著(P<0.05或P<0.01);Ⅰ組和Ⅱ組血漿Gn濃度呈上升趨勢,Ⅰ組試驗后8d、12d均顯著高于試驗前0d(P<0.05)。
3.1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生化指標和揮發(fā)性脂肪酸的影響 血漿GLU和BHBA濃度呈顯著的負相關[1],本試驗中,Ⅰ組奶牛血漿BHBA濃度顯著下降,血漿GLU濃度顯著上升并達到正常水平,提示能量正平衡狀態(tài),隱性酮病得以治愈。Ⅰ組、Ⅱ組血漿乙酸和丁酸濃度下降,丙酸濃度升高,可能是煙酸提高了瘤胃中丙酸鹽的濃度,煙酸還可誘導生糖氨基酸轉(zhuǎn)化為糖,提高血漿GLU濃度[2]。此外,高錳酸鉀可明顯抑制瘤胃中易利用糖的降解,使大量淀粉在瘤胃后消化道吸收,提高了利用效率[3],從而使血漿GLU濃度升高,減少丙酸的利用,使血漿中丙酸含量增加。試驗后12d,Ⅰ組血漿GOT濃度升高可能與酮病本身對肝臟代謝不利有關,即使酮病癥狀有所緩解,酮病對肝臟代謝仍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試驗前Ⅰ組血漿TG濃度較高,并高于健康奶牛血漿中TG濃度[4],這可能是肝細胞受損害,肝臟轉(zhuǎn)化過多攝入的能量并加以儲存的能力有限,使
得血中TG濃度明顯增高[5]。
表1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生化指標的影響
表2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揮發(fā)性脂肪酸的影響
表3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激素水平的影響
3.2 “酮病制劑1號”對血漿激素水平的影響 能量負平衡時,Gn可激活脂肪酶,促進脂肪分解,同時又能加強脂肪酸氧化,使酮體生成增多。體脂動員使血漿GLU濃度升高,而血漿GLU濃度升高會引起lns分泌增多,從而使血漿GLU濃度維持穩(wěn)定。本試驗中,Ⅰ組、Ⅱ組血漿lns、Gn及GLU濃度均呈上升趨勢,Ⅰ組血漿Gn濃度顯著上升(P<0.05),表明在試驗期間,Gn的生糖作用處于主導地位,因此血漿GLU濃度升高。
綜上所述,“酮病制劑1號”通過對奶牛血漿lns、Gn、乙酸、丙酸、丁酸濃度的調(diào)控,起到降低血漿BHBA濃度,提高血漿GLU濃度的作用。
[1]Bruss,M L,Lipids and ketones.In:J J.Kaneko,J W.Harvey and M L.Bruss,Clinical Biochemistry of Domestic Animals[M].London:Academic Press,1997:83-113.
[2]李新建.煙酸和煙酸鉻對奶牛熱應激和犢牛斷奶應激的影響[D].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3.
[3]傅啟高,梁其英,焦勇.高精料日糧條件下高錳酸鉀對綿羊消化代謝的影響[J].八一農(nóng)學院學報,1995,18(3):88-92.
[4]肖定漢主編.奶牛疾病監(jiān)控[M].北京: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1994:90-103.
[5]薛瑞益.圍產(chǎn)期奶牛血中某些生化指標與脂類代謝病關系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