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煦,易 紅,袁浩宇,季 平,王嘉川
(成都核工業(yè)四一六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51)
加替沙星屬于第4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可抗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并對衣原體、支原體、厭氧菌及結核桿菌等病原菌也具較好的抗菌活性,為廣譜抗菌藥物。加替沙星對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病原菌感染有強力抑制作用,包括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適合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1-2]。筆者分析了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應用加替沙星治療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26例,均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及細菌學檢查結果篩選確診,均未經其他抗菌藥物治療。均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對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糖尿病者;嚴重免疫缺陷者;近兩月參加過其他藥物臨床試驗者。其中男107例,女119例;細菌性肺炎64例,急性支氣管炎38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43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81例。隨機均分為2組,各113例,采用平行對照試驗設計。治療組中男54例,女59例;平均年齡(45.21±12.53)歲。對照組中男53例,女 60例;平均年齡(44.65±13.8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給予加替沙星注射液(成都貝特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為20091218)200 mg,每天2次,靜脈滴注,療程7~10 d;對照組給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為s09112309)200 mg,每天2次,靜脈滴注,療程7~10 d。詳細觀察并記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變化及用藥后是否發(fā)生不良反應;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各做1次細菌學檢查;檢測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項目,并進行胸部X線攝片檢查。
參照衛(wèi)生部1998年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判斷。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痰菌轉陰,細菌清除;顯效:病情明顯好轉,但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痰細菌培養(yǎng)中有1項未恢復正常;進步:病情好轉,但上述4項中有2項未恢復正常;無效:用藥后72 h病情未見好轉或加重。以痊愈和顯效合計為總有效。
細菌學療效判定標準,清除:治療結束后第1天所取標本中沒有找到致病菌;部分清除:在原有致病菌中僅有1種被清除;未清除:治療結束后原有致病菌仍存在;替換:在治療期間或治療結束后第1天,分離出1種新的致病菌,但沒有任何癥狀,也不須對其進行治療;再感染:治療結束后第1天分離出1種新的致病菌,并出現(xiàn)癥狀和體征,須給予治療[3]。
按與藥物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可能無關、肯定無關5級評定臨床反應及檢驗異常與本藥物之間的關系。前3者合計為不良反應,據此來計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采用 χ2檢驗對各項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1和表2。用藥1周后,治療組發(fā)生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4%,分別為輕微皮疹1例,上腹部不適2例,胃腸道反應1例;對照組發(fā)生6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31%,分別為胃腸道反應3例,頭暈2例,輕微靜脈炎1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現(xiàn)心、肝、腎等損害,停藥后不良反應自動消失,均未影響治療過程。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細菌清除率比較[例(%)]
加替沙星是一種含甲氧基的新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因其結構上的3-甲基-1-哌嗪基團和8-甲氧基團的特征結構,比目前臨床用的氟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更廣。其對革蘭陰性桿菌具有強大抗菌作用,包括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對產生耐藥性的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也有較強殺菌活性,此外對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和厭氧菌也具有抗菌活性。臨床應用較廣泛,幾乎對上述病原體引起的各種感染均有效[4]。加替沙星作用機制與其他抗菌藥物完全不同,以DNA-螺旋酶為靶酶,主要與α-螺旋單位結合構成螺旋酶-DNA加替沙星復合體,阻礙酶反應過程,干擾細菌DNA復制而起到殺菌作用[5]。
加替沙星的不良反應以皮膚過敏較常見,臨床上常與胃腸道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一并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耳鳴、心悸、惡心、疲倦乏力、局部皮膚發(fā)紅、瘙癢、皮疹等,此外還可表現(xiàn)為消化道反應、靜脈炎、精神障礙等[6]。本試驗中,雖然治療組發(fā)生4例不良反應,但反應都比較輕微,停藥后癥狀自動消失,無需特殊處理,均未影響治療過程。
本試驗結果顯示,加替沙星廣譜、抗菌作用強,對多種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療效高,療效優(yōu)于左氧氟沙星。臨床醫(yī)師在治療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更多的選擇,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實施個體化給藥方案,從而使抗菌藥物的應用更趨合理。
[1]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08-109.
[2]付晶晶.加替沙星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5):136-137.
[3]賴木喬,梁小波,王任之,等.加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0,16(9):1 076-1 079.
[4]陳亞豐,俞子彬,高瑞峰.加替沙星的臨床應用及進展[J].臨床薈萃,2008,23(16):1 206 -1 207.
[5]張德運,馬慶亮.加替沙星的藥理和臨床應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3(10):1 389 -1 390.
[6]陳少偉.加替沙星臨床不良反應綜述[J].海峽藥學,2007,19(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