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現(xiàn)代的殷殷血火。
許多事,本來屬于全國,但一到南京,便變得特別奇崛,讓人久久不能釋懷。歷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艷”,那樣具有文化素養(yǎng)和政治見識,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艷麗色彩?歷代農民起義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為天京的洪秀全,那樣叱咤風云,鬧成如此氣象?歷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現(xiàn)代還一會兒被外寇血洗全城,一會兒在炮火中作歷史性永訣,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華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黃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風夷習的浸染,情景自然就變得怪異起來。南京當然也要領受黃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緊貼長江,這條大河與黃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異,應歸因于兩條大河的強力沖撞,應歸因于一個龐大民族的異質聚匯。
這種沖撞和聚匯,激浪喧天,聲勢奪人。因此,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著南北交戰(zhàn)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玄武湖邊上的古城墻藤葛拂拂,明故宮的遺址仍可尋訪,雞鳴寺的鐘聲依稀能聞,明孝陵的石人石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廟的店鋪重又繁密,棲霞山的秋葉年年飄落,紫金山的架勢千載不移,去中山陵、靈谷寺的林蔭道,永遠是那樣令人心醉。
別的故都,把歷史濃縮到宮殿;而南京,把歷史融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純粹學術性的參觀,也不存在可以舍棄歷史的游玩。北京是過于鋪張的聚集,杭州是過于擁擠的沉淀,南京既不鋪張也不擁擠,大大方方地敞開一派山水,讓人去讀解中國歷史的大課題。我多次對南京的朋友說,一個對山水和歷史同樣寄情的中國文人,恰當?shù)臍w宿地之一是南京。除了夏天太熱,語言不太好聽之外,我從不掩飾對南京的喜愛。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詩中,有不少與南京有關,其中尤以劉禹錫的《石頭城》為最: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1000多年前的詩人已把懷古的幽思開拓到如此氣派,再加上1000年,南京城實在是氣可吞天。
(選自《文化苦旅》)
品讀鑒賞
本文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多種手法的運用,寫出了南京無與倫比的氣魄,還通過對南京文化積淀的發(fā)掘與展示,摸索出一些經驗,為當今的經濟建設和文化走向提供借鑒。
本文先總說了南京歷史的奇崛和文化的多樣,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是什么原因讓南京變得如此神奇?由此作者從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去尋求答案,從中解開疑惑:這主要根植于兩種文明的強烈沖撞。接著作者又將南京和其他故都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南京還有永不衰落的動人魅力:這主要在于南京把歷史融于自然,大方地敞開一派山水,讓人去解讀中國歷史。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南京的喜愛之情。
【李正兵、陳立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