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wèi)紅 梁 毅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465醫(yī)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失眠是臨床常見癥之一,在一般門診患者中,成年人失眠達10%~20%,65歲以上老人約50%存在慢性失眠。導致失眠有以下幾種原因:精神焦慮;身體不適如:心悸、疼痛、咳嗽、瘙癢或尿頻等是引起失眠的常見原因;飲用有興奮作用的飲品;脾胃不和,如飲食過量、飲水過多等。中藥治療失眠效果顯著,無依賴性成癮性等副作用。我們采用安神口服液治療失眠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患者均來自門診,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28例,年齡30~60歲,其中男35例,女33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理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應用安神口服液組方成分:黨參20 g、柴胡10 g、龍骨20 g、牡蠣20 g、白芍15 g、半夏10g、茯苓15 g、黃芩6 g、桂枝10 g、三七5 g、百合10g。制備方法將龍骨、牡蠣先煎30 min,然后與其余藥物煎煮2次,第一次1.5 h,第二次1 h,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冷卻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0%,冷藏靜置48 h,取上清液后,抽濾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藥液無醇味,加適量尼泊金乙酯、單糖漿,蒸餾水至足量,精濾,分裝每支10 ml,滅菌,燈檢,制成安神口服液。10 mL/次,3次/d,連續(xù)服用一個月。對照組采用七葉神安片,100 mL/次,3次/d。
如睡眠時間恢復正常,而且夜間有6 h以上的深沉睡眠,醒來后精力充沛,此類患者為痊愈;如感覺睡眠質量、睡眠深度都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此類患者為顯效;倘若失眠癥狀有所減輕,但是睡眠時間增加小于3 h,則為有效;治療后失眠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則為無效。
所得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服用安神口服液未見不良反應。
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西醫(yī)普遍認為失眠是由于過于興奮或激動,從而使大腦皮層長期處于異常興奮狀態(tài),抑制了睡眠中樞產生的沖動導致。中醫(yī)有關睡眠主要有4種理論:陰陽消長論、營衛(wèi)循行論、心主神明論、腦主神明論。雖然臨床上有“腦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爭論,但很多醫(yī)家在承認心腦共主神明的同時,往往依據臨床各有所側重,現代關于睡眠機理的中醫(yī)論述大都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醫(yī)認為雖然導致失眠的原因比較多,但內在因素是主要的。如憂慮、體弱、抑郁等,飲食也有一定的關系。通常,失眠涉及等肝、心、腎、脾多個臟腑,心是主要病變因素,心神的安定與失眠有直接關系。因為心藏神,心神安定,則睡眠質量良好,反之,則夜不能寐。失眠可以是心經自病,肝病、脾病、腎病及胃病也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多數發(fā)病是由于疲勞過度,思慮不解,而使心脾受損。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不得安寧,不能成寐多是由于心臟受損,而脾氣受傷與主血不足密不可分,這是由于脾傷會引起氣血生化不足,從而不能上奉于心,造成心失所養(yǎng),進而心神不安。身體虛弱的人,由于心血不足,心脾兩臟發(fā)生病變,心血虛,也可能引起失眠,常見于產后失血,老年人形體日衰以及生育過多的產婦。在中醫(yī)上講,睡眠是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guī)律的轉化結果,是心神所主,失眠主要是由于這種規(guī)律被破壞了。失眠的辨證:肝陰上擾,肝膽火熾,心火獨亢,脾胃不和等證型為實證。心腎不交,心膽虛怯,陰虛,火旺心脾兩虛等癥型為虛癥。治療本病的中藥之原則以泄實、補虛、安神利眠、調整陰陽為主。方中黨參有補氣健脾、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益智等作用;黨參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皂苷可延長環(huán)己巴比妥所致的小鼠睡眠時間;黃芩既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又有鎮(zhèn)靜安神作用,黃芩中的有效成分黃酮類化合物有中樞抑制作用,能減少小鼠自發(fā)活動,協同閾下催眠量的戊巴比妥鈉催眠作用。柴胡有疏肝理氣解郁的功效,柴胡中的總皂苷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白芍能養(yǎng)血斂陰和營,與桂枝配伍通陽發(fā)汗解肌,既有相輔相成的調和營衛(wèi)的相使關系,又有相反相成、相互制約的相畏關系;白芍與柴胡配伍,有疏達肝氣,養(yǎng)血柔肝之功效。方中龍骨、牡蠣鎮(zhèn)靜安神、平肝潛陽。安神口服液諸藥配伍,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養(yǎng)血以寧心神,健脾以資化源。是一劑無毒副作用、無依賴性、無成癮性,效果較為顯著的鎮(zhèn)靜安神藥物。治療失眠用生百合100 g和粳米100 g洗凈,加水1000 mL煮至米爛,可時常食用,不但可以幫助入睡,減少噩夢,還有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一般心理治療是使患者了解有關睡眠的基本知識,主要通過指導、解釋等方式,在減少不必要的預期性焦慮反應的同時進行放松訓練,教會患者入睡前進行,加快入睡速度,減輕焦慮。
[1]宋玉華,孟凡欣.平衡針灸治療失眠癥106例[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9(6):165.
[2]肖傳石,原天尚.綜合醫(yī)院神經衛(wèi)生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