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寶山區(qū)四季萬科幼兒園 陳 沖
?
幼兒科技教育“做中學”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
上海市寶山區(qū)四季萬科幼兒園 陳 沖
幼兒在科技“做中學”活動中,經(jīng)常會面臨很多問題,非常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如果教師能適時、適當?shù)亟o予指導,不僅能啟發(fā)和幫助幼兒解決問題,還能對他們的探索起推波助瀾作用,使他們獲得樂趣并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也使科技“做中學”活動在良性循環(huán)中不斷發(fā)展。
幼兒科技“做中學” 有效指導 語言策略 非語言策略
科技“做中學”活動向幼兒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世界,它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如果指導不當,則會錯失很多有價值的教育契機,甚至阻礙幼兒的發(fā)展和活動的進展。對于教師來說,在科技“做中學”活動過程中的現(xiàn)場指導是一個開放性的與幼兒互動的過程,這種互動過程要求教師應掌握一定的技巧或策略,并具有較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實踐中能夠靈活機動地運用。所以,科技“做中學”活動中的指導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教師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我園的幼兒科技教育 “做中學”活動中,我們根據(jù)孩子們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一些特點,抓住適宜的時機進行有效的指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可以分為兩大類——語言策略和非語言策略。在語言策略中,教師根據(jù)幼兒不同的性格與表現(xiàn),幼兒能力的差異不同,可運用啟發(fā)性語言策略、暗示性語言策略、鼓勵性語言策略、挑戰(zhàn)性語言策略。在非語言策略中包括材料支持策略和行動暗示策略。
下面將以案例的形式詳細地對指導策略作一闡述。
“做中學”活動案例:制作大吊車
:有些孩子無論做任何事情都一絲不茍,但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弱,缺乏自己的主見。
:啟發(fā)性語言策略
實錄:小妍要制作一輛可轉(zhuǎn)動的長臂大吊車。她選擇了一個透明的化妝品盒子做汽車的車身,想將彈簧固定在透明輕巧的化妝品盒子上。吊車的長臂是小妍從家中帶來的彈簧。車身輕,彈簧又長又沉,怎么也裝不上。老師說:“小妍,你的吊車裝得怎么樣了?能轉(zhuǎn)動嗎?”她說:“不能轉(zhuǎn)動。那怎么辦???”老師啟發(fā)說:“能不能用別的東西來制作吊車的長臂呢?”小妍思考了一會兒說:“彈簧太沉、太長,盒子太小、太輕,那我就用高筒襪子裝紙盒試一試?!?于是,小妍在襪子里裝上了三個牙膏盒。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小妍把車身與紙盒相連,長臂終于立起來了。
策略分析:小妍平時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認真的,是老師眼中的乖乖女,但是在制作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較弱,缺乏自己的主見。這樣的孩子有時需要老師適時的啟發(fā)與引導。
“做中學”活動案例:和泥實驗
:有些孩子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在做實驗的活動中老師只要給他一些暗示,他們就能自己動腦筋完成任務。
:暗示性語言策略
實錄:在“和泥”的實驗活動中,我們準備了水、土、自制量杯、百寶箱等。剛開始小茵和萱萱就發(fā)現(xiàn)草根、小石子很扎手,他們有的動手拾,有的用鏟子鏟,有的用小棒挑。這幾個孩子都是能力較強的孩子,于是老師提示他們:“試一試百寶箱里的塑料紗窗能不能把草根和小石子清理掉呢?”小慧從百寶箱找到一塊塑料紗窗,細心的把土篩到另一個盆子里。他們通過討論、驗證,認為有洞洞的工具才能把土篩干凈。
策略分析:在“和泥”的活動中,由于這一部分孩子都是比較有想法、會動腦筋的孩子。因此,只要通過老師暗示性的語言,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開始制作篩土的工具,就能得到成功。
“做中學”活動案例:有趣的沙雕
:有些孩子在活動中對自己缺乏自信,經(jīng)過老師的鼓勵之后他們能更大膽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試驗。
:鼓勵性語言策略
實錄:在“制作沙雕”的活動中,小杰問:“老師,我堆的大恐龍的身體總是往下塌。”我說:“它是怎么會往下塌的呢?” 小杰說:“我把沙子倒上去它就滑下來了?!崩蠋煂Υ蠹艺f:“孩子們,你們想一想辦法怎么才能讓沙子站起來呢?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好辦法的!” 雯雯說:“是沙子太干了?!鞭鞭闭f:“我看見電視上做沙雕,用水槍噴水?!崩蠋煿膭詈⒆觽冋f:“你們的想法都很棒,可以去試一試,只有試了才知道行不行?!甭犃死蠋煹脑?,小杰趕快說:“那么我們就加水吧!”孩子們在提水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用小桶提水倒到沙子里水一下子就沒了,用大桶倒到沙子里會發(fā)出“噗嗤噗嗤”沙子吃水的聲音。于是,他們換成大桶給沙子加水,用濕沙堆砌成恐龍、烏龜時,流露出難以抑制的喜悅。
策略分析:小杰和雯雯會自己動腦筋,但是遇到問題時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疑惑,并且不能正確地對待結果,害怕失敗。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通過老師的鼓勵性語言,孩子們感受了不同工具的不同作用。
“做中學”活動案例:制作賽車
:有一些孩子在“做中學”的活動中熱情、主動,能力較強,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活動中教師使用一些挑戰(zhàn)性的語言,引導他們打開思路,進行更高一層次的制作。
:挑戰(zhàn)性語言策略
實錄:韓揚和小寶在制作賽車時,選擇了4個瓶蓋做車輪,用雙面膠粘在了車身上。老師問:“咦?車輪為什么不會轉(zhuǎn)呢?能不能想辦法讓車輪滾動起來呢?”老師的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將汽車放在了桌上,仔細地觀察了一會兒。小寶說:“噢,原來是將車輪粘死了,所以它不能滾動了?!庇谑牵麄兘?jīng)過商量之后改用4個螺絲釘連接4個硬紙板,重新為賽車裝上了車輪。他們在地板上開起了經(jīng)過改裝后車輪可以轉(zhuǎn)動的賽車,別提有多高興了!
策略分析:在活動中,韓揚和小寶屬于我們班中能力較強的孩子,他們平時在每次活動中的主動性發(fā)揮得比較多。因此,我們認為對于這樣能力強一些的孩子,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老師只要運用挑戰(zhàn)性的語言加以指導,這樣的孩子只要一經(jīng)老師點撥就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自己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良好的方法。
“做中學”活動案例:斜坡實驗
:有時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有新的想法,但是這些孩子的能力較弱時,老師可以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參與他們的活動,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實錄:老師用長絨毛、地毯、絨布和木板鋪出4塊操作板,用4塊積木壘高,把板的一頭擱在上面,斜坡便形成了。斜坡的出現(xiàn)立刻吸引了更多幼兒的參與,他們爭先恐后地要把汽車放到不同材質(zhì)的斜坡上,觀察他們的滑行速度。老師問:“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了嗎?”小慧忽閃著大眼睛說:“我發(fā)現(xiàn)汽車在木板上滑得很快的,在黑色的板上面就一動不動了?!保ㄋ傅氖呛谏q毛地毯)老師繼續(xù)追問:“那其它兩塊板上呢?”她十分自信地告訴老師說:“第二個快的是黃色的板,第三個快的是紅色的板?!边@小機靈可真厲害,還能將4種材料的速度按快慢進行排列呢。
策略分析:在斜坡實驗中,老師觀察到幼兒在斜坡上嘗試用餐巾紙、抹布增加摩擦力進行實驗時,根據(jù)幼兒的需要老師及時為孩子們提供了材料上的支持——4種材料不一的斜坡,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操作的興趣,在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同材料的斜面會影響汽車的滑行速度。
“做中學”活動案例:做糕點
:有的孩子在“做中學”活動中遇到困難,但他們的能力較強,自己又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那么老師只要為他們提供一些材料,而不告訴他們怎樣使用材料,他們會自己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
:間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實錄:小寶和薇薇利用印模做糕點,倒出的糕點總是粘在模上不能成形,他倆臉上露出了難色。見此情景,教師找來食用油和干面粉,放在操作臺上,并退到一旁觀察,小寶首先拿起干面粉搓搓自己粘著面團的手,發(fā)現(xiàn)手心變干了,就順手抓了一些放在印模里,這次印出來的餅雖然完整但餅上有干粉,顯得不干凈。薇薇受到啟發(fā),在印模里倒入食用油,經(jīng)過嘗試和比較,他們發(fā)現(xiàn)使用食用油加面粉做出的糕點最漂亮。
策略分析:小寶和薇薇在制作糕點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老師認為她們兩個小朋友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因此,當老師發(fā)現(xiàn)她們的問題之后,只為她們提供了一些材料,而不告訴她們怎樣使用材料,她們會自己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
“做中學”活動案例:制作上海小吃
:處于模仿期的孩子,他們在進行“做中學”的活動中以模仿為主,這時老師可以制作示意圖供他們參考。
:行動暗示策略
實錄:在主題活動“上海小吃”中,幼兒對各種小吃的制作方法很感興趣,在參觀了解的基礎上嘗試運用所學的技能制作小吃食品。因此,在活動前,老師在操作臺前貼出操作步驟和工具使用方法的示意圖,活動中遇到困惑的孩子就能根據(jù)示意圖找到答案。
策略分析:一部分孩子的行為還處于模仿期,老師在操作臺前貼出操作步驟和工具使用方法的示意圖。這樣讓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模仿圖片和示意圖中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操作,完成自己的任務。
我們的啟示
在今后教師指導“做中學”的活動時,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心理層次,如:有的幼兒在制作時出現(xiàn)畏難情緒;有的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注意的穩(wěn)定性較差等等,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指導策略,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操作、去嘗試,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充分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1]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綱要》實施課題組.2001—2005年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及活動指導綱要[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 劉占蘭.幼兒科學教育[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龔平.幼兒園科技活動方案設計指南[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3.
[4] 顧志躍.科學教育概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5] 顧志躍,丁沅.《走進科技教育》——中小幼科技教育論文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6] 徐子煜.幼兒科技教育概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陳沖,供職于上海市寶山區(qū)四季萬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