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學芬,沈建紅,錢旭萍
(湖州市中心醫(yī)院,浙江湖州 313000)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主要是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病死率高,往往留下植物狀態(tài)、偏癱、失語等嚴重后遺癥[1]。時間護理是根據人體生理節(jié)律對患者進行護理的一門新興學科[2]。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本院神經外科對29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實施時間護理,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齡42~82歲,平均(63.4±12.7)歲;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3],經MRI/或CT 檢查確診;病變部位:殼核35例,皮質11例,丘腦7例,內囊5例;出血量30~50ml;均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術后均用相似的治療方案,并采用正規(guī)的康復治療。將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29 例作為對照組,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的29 例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程度及治療方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術后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護理方法,即按傳統時間給藥及常規(guī)護理。服藥3次/d的給藥時間安排為8時、12 時、16 時;2 次/d 的 給 藥 時 間 安 排 為8時、16時;1次/d給藥時間安排為8時。同時給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 給予時間護理。根據患者的生理或病理時間規(guī)律,給予調整服藥時間及早期肢體功能鍛煉時間,指導患者進食,選擇合適的時間實施心理護理。
1.2.2.1 服藥時間 根據患者生理節(jié)律、血壓變化規(guī)律、藥物特性,并維持有效血藥濃度,選擇最佳用藥時間給藥,即根據患者每天服藥次數的不同安排給藥時間,如硝苯地平片(心痛定)3 次/d,給藥時間為6時、15時、22時;馬來酸依那普利片(依蘇)2 次/d,給藥時間為6 時、22 時;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1次/d,給藥時間為6時。
1.2.2.2 肢體功能鍛煉 根據血壓晝夜變化規(guī)律,6~7時、14~16時、19~21時為血壓高峰期,應減少活動,注意休息,防止因活動后血壓進一步升高而引起再次出血。宜在血壓高峰時間以外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包括被動肢體運動、主動肢體運動及日常生活自理活動。
1.2.2.3 指導患者進食 晚餐最好在17∶30左右,餐量相對減少,為午餐量的70% ~80%,進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清淡飲食為宜。
1.2.2.4 心理護理 19∶00~21∶00是心理護理的最佳時間。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大多有肢體或語言功能障礙,意識清醒者會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此時作心理護理,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患者的積極因素,使其處于最佳心理狀態(tài)。本科夜班護士有2人,1人負責常規(guī)的治療及護理工作,1人負責巡視病房及書寫護理記錄,分別在巡視病房或實施治療時對患者心理護理。
1.3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全國第4 次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總的生活能力狀態(tài)評分進行評定?;局斡汗δ苋睋p評分減少91% ~100%,病殘程度為0 級;有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 ~90%,病殘程度為1~3 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 ~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有效率計算包括基本治愈、有效、進步。術后隨訪1年,監(jiān)測患者的療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1年,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兩組有效率比較,x2=7.28,P<0.0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3.1 實施時間護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療效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的治療效果除與手術清除血腫及降壓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有關外,尚與患者血壓波動時間規(guī)律、用藥時間規(guī)律等多種因素有關。大量研究資料表明,人體動脈血壓晝夜變化有較強的時辰節(jié)律,夜間2時~3時處于最低谷,凌晨6時~8時血壓急驟上升,至8時左右達最高峰,而白晝基本上處于相對較高的平坦水平且略有波動,從18時起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4],所以易致心腦血管事件凌晨發(fā)生率增高,且體內藥物經過一夜的代謝后,在血漿中的濃度很低,失去降壓效果。采取6時給藥,以盡快補充體內血液的藥物濃度[5],使降壓藥物峰效應與血壓清晨高峰相對應,有利于對晨峰血壓控制,15時給藥是在血壓波動第2高峰前給予降壓藥,可及時降低血壓,減少血壓升高后對靶器官的損害,22時給藥可維持夜間有效的血藥濃度,有效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根據血壓晝夜變化規(guī)律,避免血壓高峰時間行肢體功能鍛煉,可防止因活動后血壓進一步升高而發(fā)生腦血管意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由于血壓較高,血壓生物節(jié)律的低谷期在18時以后,如晚餐過飽、進餐時間過晚增加胃腸耗氧,使心肺負荷過重,甚至脹大的胃牽拉迷走神經誘發(fā)心絞痛、心衰,故晚餐最好在17:30 左右,餐量相對減少。有學者研究指出[6],人體每天9~11 時、16~17時、19~21時為精神活性提高的時間區(qū),表現為精神欣快、喜歡與人接觸、樂意回答和提出問題,因此19~21時是心理護理的最佳時間,19~21時醫(yī)護操作少,病區(qū)環(huán)境安靜,患者易感寂寞[7],而神經外科患者多有失語,易出現緊張、恐懼情緒,情緒波動致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耗氧量,加重腦水腫,在此時間實施心理護理,多接觸和關心患者,使其處于最佳心理狀態(tài)。表1顯示,結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生理、病理時間節(jié)律及藥物治療的節(jié)律進行時間護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療效,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3.2 保持時間護理的持續(xù)性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且康復鍛煉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所以患者出院時要做好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要遵循服藥、飲食及康復鍛煉的時間性,勿擅自更改時間;對出院后患者每月電話隨訪,了解時間護理的實施及病情康復情況,以保持時間護理的持續(xù)性。
[1]陳波.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7,10(6):671-672.
[2]馬曉萍.時間護理在腦卒中病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3B):709.
[3]劉力生,龔蘭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高血壓雜志,2000,8(1):94-102.
[4]唐祥囡.重視時間護理,提高護理質量[J].天津護理,2005,13(1):46.
[5]柏秀芳.時間護理在高血壓患者降壓過程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8):1707-1708.
[6]金紅芳,王靜雅,董麗群,等.時間護理理論對冠心病病人心臟事件的影響[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6,6(1):63-64.
[7]沈麗萍.時間護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8,7(10):7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