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樺甸市中醫(yī)醫(yī)院,吉林樺甸 1324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長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質(zhì)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tǒng)損害,導(dǎo)致眼、腎、神經(jīng)、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jìn)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1]。
表1 糖尿病診斷標(biāo)準(zhǔn)
常被描述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可有皮膚瘙癢,尤其外陰瘙癢,視力模糊。許多患者無任何癥狀,僅于健康檢查或因各種疾病就診化驗時發(fā)現(xiàn)高血糖[2]。
由于糖尿病的臨床表現(xiàn)具有多樣性、非特異性的特點,臨床容易誤診,現(xiàn)舉誤診病歷分析借鑒。
例1。郭某,男,36歲,工人,惡心嘔吐、胃脹1周,2006年11月3日來診,1周前無誘因出現(xiàn)上癥,服“三九胃泰”每次1袋,每日2次,未效來院診治,現(xiàn)惡心、嘔吐、胃脹、不舒,既往:健康。查體,生命體征均正常,右上腹無壓痛及反跳痛,病人未進(jìn)食,查消化系統(tǒng)彩超及上消化系統(tǒng)鋇餐透視:彩超:膽壁粗糙,膽壁厚0.4 cm;鋇餐透視:提示輕度胃炎;診斷:“膽囊炎”,予“消炎利膽片”每次5粒,1d 3次,“雞骨草丸”每次 4粒,1d 3次,2d后癥狀加重,惡心、嘔吐、乏力、汗出。復(fù)診,尿量多,近2d突然減少,尿常規(guī)示GLU+++,KET++,PRO++,顆粒管型 1~2個/100*,空腹血糖:16.2mmol/L,腎功能:BUN 8.6mmol/L,Cr 167umol/L,CO2CP 26mmol/L。診斷:2型糖尿??;糖尿病腎?。患毙阅I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癥;
入院治療15d,好轉(zhuǎn)出院。分析:①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訴就診,查消化系統(tǒng)彩超及上消化系統(tǒng)鋇餐透視,干擾醫(yī)生的正常思路;②醫(yī)生問診不夠詳細(xì),考慮不全面;③病人對糖尿病一無所知,致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就診。
例2。張某,女,84歲,家庭婦女,頭暈乏力 1周,加重2d,2009年11月30日來診,無誘因,自感頭暈、納減、夜間口干、行走乏力,測血壓90/60mmHg,診斷低血壓,給生脈飲1支 3/日口服,5%葡糖糖100mL,參脈3支 10mL/支,日一次靜點,2周未見效,2d 來嗜睡、尿頻、便秘、拒進(jìn)食,來院急診,查頭部 MRI(-),空腹血糖 19.6mmol/L,尿常規(guī) GLU++++,KET(-)。 診斷:2 型糖尿病。入院,胰島素治療,半月好轉(zhuǎn)后出院。分析:①老年人糖尿病癥狀不典型,應(yīng)定期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②老年糖尿病常有頭暈、乏力、納減、口干、尿頻等不典型癥狀;③直立性低血壓是老年糖尿病的常見癥狀之一。
例3,杜某,男,38,農(nóng)民。 頸部癤腫 4個月,2009年10月 3日來診。自述6月天氣熱,頭頸部痱子未愈,局部奇癢,抓撓后破潰感染,按多發(fā)癤腫治療,服頭孢霉素、中藥、靜脈點青霉素、局部換藥、外敷中藥、理療,效果欠佳,7月癤腫如核桃大、流膿性分泌物,診為癰,切開引流,分泌物漸增且不封口。平素喝水多,近日口干明顯,夜尿2~3次/d,體重減,易餓。既往:健康,否認(rèn)糖尿病史。
查體:神情合作,R 78 次/min,HR 20 次/min,BP 120/80mmHg,頸部紅腫,潰瘍約4cm×5cm,分泌物呈紅黃色,有異味?;灒篧BC 12.1×109, 尿 糖 (+++), 尿 酮 體 (± ), 血 糖 13.8mmol/L(0)28.0mmol/L(2h),肝、腎功能(-),血脂(-)。 診斷:2 型糖尿病。 頸部癰。治療:①飲食及運動指導(dǎo);②甘舒霖30R 14U 12U GLU 10.9mmol/L (0)20.5 mmol/L (2h)20U 16U GLU 8.0 mmol/L(0)14.8 mmol/L(2h);③文迪雅 4mg/d GLU 6.4 mmol/L(0)10.3 mmol/L(2h);④換藥。
觀察:3周分泌物減少,6周傷口愈合。分析:①久治或難治性皮膚感染可為糖尿病的不典型表現(xiàn)之一;②口干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現(xiàn);③體重變化要引起警惕。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xiàn)大多不典型,臨床醫(yī)師要掌握糖尿病診斷的共性,應(yīng)當(dāng)熟悉其并發(fā)癥的特殊表現(xiàn),方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減少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能力。
[1]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xué)[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70.
[2]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xué)[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