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洲(安徽理工大學體育部 安徽 232001)
乒乓球教學中,如何使乒乓球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適合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己經成為眾多乒乓球教師所關注的問題。筆者通過查閱、收集大量教學資料,認為分層教學是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途徑,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最大的發(fā)展,促進自我教育。
中學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各30名學生。表1可以看出兩個班在實驗前立成績沒有明顯的差異,幾乎都屬于沒接觸過乒乓球和初學階段,并且很多同學擊球動作不到位。
表1 :實驗前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擊球對照表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大量有關乒乓球教學相關方面文獻和書籍,為本論文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2.2 、實驗法
實驗班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注入式、灌輸式教學。
1.2.3 、專家訪談法
走訪教育學、心理學和乒乓球方面的專家和教師。
1.2.4 、比較分析法
對測試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1.3.1 、分層教學的分層和教學要求
1.3.1.1 、分層教學的分層
實驗前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基礎水平測試,測試內容包括(正手攻球、推擋、左推右攻、)
第一層,接觸過乒乓球運動、技術動作比較規(guī)范的學生為上層;
第二層,沒有接觸乒乓球運動但是在老師的講解下把動作做規(guī)范的學生為中層;
第三層,偶爾接觸過乒乓球在老師的講解和示范下仍感到很吃力的為下層。
表2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技術成績的對比表
表3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技術達標成績的對比表
1.3.1.2 、教學要求的分層
對上層組的學生,教師要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動作技術,使動作技術更加規(guī)范化;對中層組的學生,要求較好地掌握運動技能,使他們技術基本規(guī)范。對于下層組的學生,初步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讓他們慢慢學習規(guī)范動作熟悉球性。
1.3.2 、實驗的時間
自2011年9月份到12月份三個月的時間,每周兩次課,每節(jié)課45分鐘
1.3.3 、實驗條件的控制
兩個班的學生都是同一年級,而且都是剛剛升入高中,因此他們的智力水平也沒有很大的差異。同一任課教師任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shù)、教學時間均是一樣。
1.3.4 、考核方法
兩班學生的所有考核內容均打亂順序同時進行,采用雙盲考試的方法,主考由兩名未參與本實驗的資深教師擔任。
分層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對不同水平,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使每個學生都盡可能的最優(yōu)發(fā)展。
2.2.1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技術評定成績的對比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在實驗后實驗班正手攻球60分以下的人數(shù)占9%,對照班占19.1%;60分到80分的實驗班占48.2%,對照班占62.0%;80分以上的實驗班占42.8%;對照班占18.9%。推擋球60分以下5%,對照班占15.6%;60分到80分的實驗班占75%,對照班占50.1%;80分以上的實驗班占20%,對照班占34.3%。左推右攻60分以下占9%,對照班占22.4%;60分到80分的實驗班占56.4%,對照班占55.7%;80分以上的實驗班34.6%;對照班占21.9%。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分層教學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學有所獲。
2.2.2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技術達標成績的對比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在實驗后實驗班的乒乓球達標分,正手攻球60分以下占2.6%,對照班占22.3%;60分到80分的實驗班占40.1%,對照班占40.8%;80分以上的實驗班占57.3%,對照班占26.9%。推擋球實驗班沒有一人在60分以下,對照班占17.6%;60分到80分的實驗班占39.7%,對照班占45.1%;80分以上的實驗班占60.3%,對照班占37.3%。左推右攻60分以下占3.3%,對照班占12.4%;60分到80分的實驗班占43.6%,對照班占60.7%;80分以上的實驗班占53.1%,對照班占26.9%。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說明分層教學法對學生掌握運動技術達標成績也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2.3.1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有時候導致了教師在同一時間內要兼顧多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安排好各層次的教學助手,配合教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
2.3.2 、分層教學法的實驗結果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不斷地完善整個實施方案。教師應堅持不懈。
3.1.1 、通過對實驗班實施分層教學,實驗班的技能和技術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
3.1.2 、實驗班學生分層教學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了學生學習的不同需要。
3.2.1 、分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 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分層教學。
3.2.2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中及時取得反饋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實現(xiàn)教與學的動態(tài)平衡。
3.2.3 、分層教學法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在教學中不應該將傳統(tǒng)教學法全部否定,在分層教學中要取其精華,使兩者充分的結合,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果。
[1]楊立.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跳遠教學中應用“差異”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集,2003(3).
[2]賴志奎,方善森.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實踐[M].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1).
[3]孫鋒.分層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體育教學,2005.
[4]劉留,張進喜.分層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1).
[5]蔣曉鞠.分組分層教學在體育教學中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2006(10).
[6]楊云琳.高校體育教學中分層評價的模式構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