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 雪
人生之思思人生
□ 芮 雪
【編輯微語】
他談才命、談心性、談功利、談道德,博古通今,真知灼見。他談情、談性、談靈魂與肉體、談欲與好,篇幅不長,卻句句點醒人生。他認為圣人不是無情,而是有情而不為情所累。他道中庸、調(diào)情理、行忠恕、為無為、存誠敬 ,借古論今,直逼現(xiàn)世人生。
【書 名】《馮友蘭追問人生》
【作 者】馮友蘭
【出 版】新世界出版社
【日 期】2012年10月版
【編輯微語】
他談人生,親切、平等,“文不甚深”,深入淺出卻是至理名言、含情之理、耐人尋味。他賦予了生活美的情趣、美的品質(zhì),也會在枕邊常讀常新。
【書 名】《朱光潛美的人生》
【作 者】朱光潛
【出 版】新世界出版社
【日 期】2012年10月版
【編輯微語】
他的文字是平實的,然而魅力也就在這平實之中。他以最坦率、真誠的態(tài)度,把自己對人生世相,友情、愛情以及讀書、做人的體悟與認識娓娓道來。
【書 名】《季羨林真實人生》
【作 者】季羨林
【出 版】新世界出版社
【日 期】2012年10月版
人生之思思人生,近日,由青豆書坊策劃推出的“人生之思”系列叢書:《馮友蘭追問人生》、《朱光潛美的人生》、《季羨林真實人生》出版,這三本書從不同角度集中詮釋了人生真相和要義,點醒人生迷思。
作為一代大家,世人公認的一大哲學高峰,馮友蘭于孤寂的哲學研究中問“智”,站在哲學制高點,孜孜構(gòu)筑人類精神的理想境界。書中用45篇文章,四大主題,囊括了人生的諸多方面,從人生真相、境界一直到道德修養(yǎng)以及對人生的漫談,無不把大道至理滲透到字里行間。
而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泰斗和主要奠基者之一的朱光潛先生,在廣泛的美學實踐中談“美”。作為青年人親密的朋友,朱光潛先生傾其一生關(guān)注青年成長,他用參透人生的大智慧、美學家的特殊視角、促膝談心一般的語言,來談有關(guān)人生修養(yǎng),生命、青春與成長,為人處世,讀書與教育等方面的話題,娓娓道來,提倡人生的藝術(shù)化。
這個時代的 “文化符號”、“學術(shù)大家”季羨林先生,則在平實的生活中求“真”,撥開紛繁,求索東西,讓真理纖毫畢現(xiàn)。把自己對人生世相,友情、愛情以及讀書、做人的體悟與認識娓娓道來。
同樣談人生,珠璣之文,側(cè)重各有不同。
朱光潛先生用美的視角告訴你:
不完美才是美。
人生的幸福始于愿望與能力的平衡。一個人應(yīng)該從幼時起就學會在能力范圍以內(nèi)許愿望,想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蟲魚一樣。人們生活在變幻無常的世相中究竟為著什么?生活就是為著生活,別無其他目的。
自然界事物紛紜錯雜,人能不為之迷惑,賴有兩種發(fā)見:一是條理,一是分寸。條理是聯(lián)系線索,分寸是本末輕重。有了條理,事物才能分別類居,不相雜亂;有了分寸,事物才能尊卑定位,各適其宜。
極自然的道理,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思考人生??鬃釉唬骸皬男乃挥饩亍薄6祟惿畋旧?,應(yīng)順應(yīng)這種本性和規(guī)律,才是最好的尺度。了解自己,才能平衡外物與自身。
而馮友蘭則以哲學的高度闡明事理:
大凡于生活無阻礙的人,從來都不問人為什么生活,有些人對于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就產(chǎn)生了悲觀,他的生活達不到目的,他才會問:“人為什么生活。”這就可以證明“人就是為了生活而生活”的。
一個人,因其所處的境界不同,其舉止態(tài)度,表現(xiàn)于外者,亦不同。此不同的表現(xiàn),即道學家所謂氣象,如說圣人氣象,賢人氣象等。一個人其所處的境界不同,其心理的狀態(tài)亦不同。此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即普通所謂懷抱,胸襟或胸懷。
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gòu)成他的人生境界。
馮友蘭在現(xiàn)實生活中,體現(xiàn)著他的哲學境界。正如哲學家任繼愈先生說的那樣:“同事們沒有見過他發(fā)脾氣,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沒見他鬧過情緒。他受到不公平的批判,從不垂頭喪氣,也未影響他的生活節(jié)奏?!蔽覀兛梢詮倪@些垂范后世的學人風度中,找到一絲努力的方向,作為前行的力量。
讀季羨林先生的文章,會讓你更加真實的生活: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guān)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第二,人與人的關(guān)系,包括家庭關(guān)系在內(nèi);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這三個關(guān)系,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可惜把別人當傻瓜的現(xiàn)象,自古亦然,于今尤烈。救之之道只有一條: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他明白地告訴我們:“真理”就是生命中那些最真最實的存在,我們只要面對就好。這些話或許我們一時不能完全體味,但這些箴言經(jīng)得起時間的推敲與提純,相信這些大師的作品,可以促使我們反思生活,幫助人們獲得內(nèi)心的從容淡定。
細細體味這些大家的文章,無不有大智慧讓人們更加明心見性。把從書中汲取到的醒悟帶入生活,會有一種“一念既悟,眾生是佛”的感受,所以此后看許多人和事從模糊走向清晰,發(fā)現(xiàn)許多現(xiàn)實的迷思都迎刃而解。
或者有一種思路你未曾嘗試,或者有一些迷津就差一步就會洞穿。讀書,不是在無奈中尋找慰藉,也不是在破碎的現(xiàn)實中隔岸觀火。而是去改變精神,強大自我。現(xiàn)在流行一個詞叫 “正能量”,地鐵、海報上隨處可見。而 “人生之思”系列叢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正能量,而是建立起“正能量”的信念和根源。
或許我們真的需要經(jīng)典作品來支撐我們偶爾困頓迷茫的精神,用大師的智慧燭照我們前行的步伐,才可以看得更深,行得更遠。
對人生的叩問、追尋,永遠是人類的精神需求。他們的作品有著穿透歲月阻隔的力度,喚起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里,重新對人生的追索,從眼前困擾的現(xiàn)實中超脫出來,叩問人生的意義。
□ 編輯 王季璐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