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根華 萬淑琴 袁慧華 陳云娥 何淑寧
造口皮膚黏膜分離是指造口黏膜與腹壁縫合處皮膚愈合不良,使皮膚與黏膜分離造成的傷口,是腸造口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常發(fā)生在術后1周內[1]。造口皮膚黏膜分離發(fā)生后,因分離處傷口大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危險,同時也易發(fā)生造口回縮、狹窄等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和貼袋困難[1-2]。對合并感染的腸造口皮膚黏膜分離傷口的沖洗以往的處理方法是使用無菌生理鹽水。自2010年6月,筆者嘗試著使用無菌生理鹽水加0.5%甲硝唑溶液沖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9月江西省腫瘤醫(yī)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造口皮膚黏膜分離患者。對照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35~66歲,平均56歲,采用無菌生理鹽水溶液沖洗分離的傷口;觀察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齡28~69歲,平均59歲,采用無菌生理鹽水溶液加0.5%甲硝唑溶液沖洗黏膜分離傷口。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分離程度最深達皮下,未達腹腔。
1.2 方法 將2007年6月~2010年5月32例合并感染的腸造口皮膚黏膜患者作為對照組,在徹底清除黏膜分離處壞死組織及分泌物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傷口,擦干,灑上潰瘍粉。根據(jù)滲液情況使用康樂保藻酸鹽敷料覆蓋黏膜分離處,周圍涂防漏膏保護,貼上造口袋,更換1次/2~3d,直至痊愈。將2010年6月~2012年9月28例腸造口皮膚黏膜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除了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黏膜分離處傷口外,加用了0.5%甲硝唑溶液沖洗局部。
1.3 感染傷口的診斷標準 根據(jù)劉勝文[3]主編的《實用醫(yī)院感染管理手冊》和衛(wèi)醫(yī)發(fā)[2001]2號衛(wèi)生部關于印發(fā)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淺表手術切口感染標準。
1.4 療效標準[4](1)痊愈:傷口肉芽組織充填,傷口的上皮細胞向中間移動,進行覆蓋;(2)顯效:傷口充填,傷口的上皮細胞向中間移動,傷口直徑較前縮小1/2以上,但尚未覆蓋;(3)有效:分泌物明顯減少,傷口有少量肉芽組織充填,傷口直徑較前縮小1/3以上;(4)無效:傷口仍蒼白、水腫、分泌物多,無肉芽組織生長。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l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痊愈24例,顯效3例,有效1例,愈合時間為(15.18±7.20)d,對照組痊愈19例,顯效6例,有效4例,愈合時間為(19.63±8.45)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傷口愈合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傷口愈合時間比較(±s)
注:t=2.20,P<0.05。
對照組 32 19.63±8.45觀察組 28 15.18±7.20
造口皮膚黏膜分離所形成的傷口靠近造口旁,不可避免地會被腸黏液、糞便等污染,再加上患者術后營養(yǎng)狀況差,往往合并細菌感染。所有傷口在環(huán)境污染和理化作用下都會產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內細胞損傷,從而會加重受傷區(qū)鄰近組織的缺血水腫、缺氧,造成更廣泛的細胞死亡和組織溶解等一系列繼發(fā)損傷。常規(guī)使用生理鹽水對感染傷口起沖洗作用,但無殺菌作用。腹部手術切口感染主要為厭氧菌,甲硝唑對殺滅厭氧菌有特效,可透過細菌膜,作用于脫氧核糖核酸,抑制細菌核糖和蛋白質合成。甲硝唑溶液局部沖洗能有效保證藥物在傷口局部的抑菌、滅菌作用,臨床應用廣泛且無毒副作用[5-7]。
筆者通過對2007~2012年60例合并感染的腸造口皮膚黏膜分離傷口分別給予傳統(tǒng)方法及改良方法處理。經比較分析表明,改良式處理方法其療效及切口愈合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方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改良法促進了創(chuàng)面愈合,保證了造口袋的有效粘貼,同時也有助于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復[8]。
綜上所述,使用生理鹽水加0.5%甲硝唑溶液沖洗黏膜分離處傷口的換藥方法是可行的,能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喻德洪.腸造口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95.
[2]蔣理立,李卡,楊婕.德濕康、潰瘍粉聯(lián)合防漏膏治療結腸造口皮膚黏膜分離的療效及護理[J].華西醫(yī)學,2011,26(12):1898.
[3]劉勝文.實用醫(yī)院感染管理手冊[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2:45-51.
[4]張挽華.外科基本功[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77.
[5]林關聰,章霞,陳愛,等.甲硝唑、慶大霉素與維生素C用于傷口換藥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20-21.
[6]魯澤春,周玲,杜建新,等.剖宮產術中甲硝唑溶液和生理鹽水局部沖洗效果比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2):216-217.
[7]李惠勤.會陰側切口縫合前兩種處理方法效果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1,32(22):4571-4572.
[8]施婕,羅比可,劉琳,等.41例腸造口患者造口皮膚黏膜分離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