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鋰膏外敷治疔暑癤
暑癤是發(fā)生在炎熱潮濕季節(jié)的一種常見皮膚病?;颊叨酁閶胗變汉蜕倌陜和?,有的初產(chǎn)婦亦可發(fā)生。其發(fā)病機理為炎熱、潮濕多雨季節(jié),患者汗液得不到排泄,形成痱子又未及時治療,繼發(fā)細菌感染而成暑癤。
千錘膏是由丹皮、黃連、黃芩、生地、魚腥草、夏枯草等中藥煎熬而成的一種中成藥,具有清熱祛濕、抗菌消炎等功效。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痱子、暑癤、須瘡、丹毒、膿皰瘡以及毛囊炎等夏日感染性皮膚病。用法:洗凈患處后外敷本藥,每天2次(早晚各1次),最好用于暑癤初起未潰破時。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少見,偶有局部瘙癢或一過性小風團,停藥后即可消失。
芙蓉膏外敷治療狐臭
狐臭在中醫(yī)學中稱為“腋疽”和“腋癤”等,是發(fā)生在雙側(cè)腋窩大汗腺的一種感染性疾病,主要為厭氧菌感染。因厭氧菌分解汗液尤其是其中的蛋白質(zhì),發(fā)出如狐貍一般的惡臭,故又稱“狐臭”。本病年輕女性多見。其病因為炎夏多汗潮濕,抓搔破傷,感染厭氧菌而致。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腋窩大汗腺結(jié)節(jié)、腫大,腋部散發(fā)臭味。
芙蓉膏是由生地、黃芩、赤芍、梔子、天花粉等中藥研末煎熬而成的一種中成藥,具有消炎、祛腫、殺菌、除臭等功效,對夏季常見的青春痘、濕疹、體股癬、汗皰疹、手足多汗癥也有一定療效。用法:用溫開水洗凈患處后,涂以本藥,每天2~3次。患處腫脹破潰后,再以中成藥紅靈藥紙膏蓋貼,一般可在3~7天后痊愈。
金黃散外敷治療丹毒
丹毒是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紅、腫、熱、痛,病變部位游走不定,嚴重者伴有畏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的一種常見夏日病。其病因主要為夏季天氣悶熱,潮濕多雨,局部多汗不潔,以及患者身體抵抗力減弱等。
金黃散由生地、黃連、大黃、蒲公英等中藥研末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祛瘀、托毒生肌等功效。臨床上廣泛用于丹毒、痤瘡、濕疹、外傷腫痛等疾病的治療。用法:洗凈患處,取本藥適量,用涼開水調(diào)成糊狀后,輕輕涂敷于患處,每天1~2次。一般3~7天可痊愈。不良反應少見,偶有局部瘙癢和皮疹,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青黛散油外敷治療毛囊炎
毛囊炎是指毛囊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種夏季化膿性疾病,嚴重者可并發(fā)毛囊性膿皰瘡,愈后有瘢痕,影響美觀。其病因主要為夏季炎熱多汗,皮膚不潔,加上局部瘙癢抓撓,皮膚破損,細菌侵入而致。臨床表現(xiàn)為毛囊后有一紅色化膿伴瘙癢的小丘疹或膿皰瘡。
青黛散油是由青黛、苦參、丹參、赤芍、生地等研末加麻油而成的中成藥,具有解毒、消炎、排膿、祛腫等功效。臨床上廣泛用于毛囊炎、膿皰瘡、癤癰疔瘡、蚊叮蟲咬等的治療。用法:用苦參煎水洗凈患處,再以青黛散油調(diào)敷。不良反應少見,偶有局部輕微瘙癢,病愈停藥后可消失。
解毒消炎丸治療蜈蚣咬傷
蜈蚣又稱百足蟲、千足蟲、金頭蜈松和百腳等,喜于潮濕陰暗地棲居,多于夏夜出沒。咬人后可導致局部紅、腫、熱、痛,嚴重者可致過敏性休克或心律失常(蜈蚣唾涎含過敏性物質(zhì)和心臟毒性物質(zhì))。
解毒消炎丸是由丁公香、牛黃、蟾酥、朱砂等中藥制成的中成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抗過敏等功效。臨床上廣泛用于毒蟲咬傷、癤癰疔瘡、咽喉腫痛等的治療。用法:成人每次口服4~6粒,每天3次,兒童每次2~3粒,每天3次,飯后原粒吞服,外用適量(溶化后)局部涂抹。不良反應有惡心、欲嘔等胃腸道癥狀,以及局部刺激癥狀,故不宜空腹服用,體表有潰爛者不宜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