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方
投機鉆營家的行為思想方式往往令人驚異莫名,俄國作家果戈理筆下的乞乞科夫就是如此。這個人物出現(xiàn)在作家著名長篇小說《死魂靈》中,是沙俄政府的一位小文職官員。為了實現(xiàn)快速發(fā)財?shù)膲粝?,他挖空心思,?jù)說找到了一條效率極高的致富門路——廉價收購已經(jīng)死去而尚未注銷戶籍的農(nóng)奴名單,然后拿到救濟局,冒充活人抵押,以騙得大筆錢財。于是,他風塵仆仆,費盡口舌,往來游說于各貴族莊園之間,幽靈一般干起了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但是,紙里包不住火,他因有人揭發(fā)最終落荒而逃。
這是發(fā)生在十九世紀中葉俄國農(nóng)奴制行將崩潰時期的故事。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這本書被介紹到中國,國人往往將其作為茶余飯后不經(jīng)意的笑談。這是因為,一則,當時中國尚無普遍的社會救濟制度,西方那套福利保險體系雖偶有所聞卻無異于天方夜譚;二則,我泱泱中華歷來有尊重亡靈的傳統(tǒng),所謂“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所謂“遣奠之恩,宜再軫悼”。在死人身上打主意,諸如盜墓、刨棺、磔尸之類,均被斥作宵小,向為人所不齒。即便是吳國大夫伍子胥這樣的蓋世英雄,為了一己私仇,對楚平王掘墓鞭尸,結果,連好朋友申包胥也棄他而去。乞乞科夫之流出此下策,在華夏,只能落得個千夫所指。
可是,今天當一個中國現(xiàn)代版的乞乞科夫赫然站在世人面前時,我們的那份震動,同樣是巨大的。
此公名曰李生龍,三十一歲年紀,供職于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社會保險局。他自2007年擔任企業(yè)養(yǎng)老保險股股長以來,短短幾年時間,利用手中的權力,弄虛作假,偽造資訊,從九名死者名下,冒領了六十七萬余元養(yǎng)老金,造成社會養(yǎng)老統(tǒng)籌資金的重大流失。這一事件的性質十分惡劣,公職人員知法犯法,監(jiān)守自盜,其深刻而沉痛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將果戈理筆下的乞乞科夫和李生龍比較一下,老乞乞科夫要自愧弗如了。一個半世紀前的乞乞科夫,做夢也想不到他想辦而沒有辦到的事情,借助現(xiàn)代化的作案手段,竟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還需要風雨中那樣辛勤地往來奔波么,還需要面紅耳赤地討價還價么?李生龍的辦法優(yōu)雅得多、方便得多了。他是企業(yè)養(yǎng)老保險股股長,有權插手企業(yè)養(yǎng)老統(tǒng)籌方面的全部工作,從信息調查、審批、統(tǒng)計到計算機編程,只要輕輕點開計算機就可以輕易調閱和更改。這里,監(jiān)督的失查和管理的松懈無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于是,李生龍可以毫無顧忌地將已故人員改頭換面,移花接木,植入他人信息;可以輕輕松松地拍照、挖補、涂改、輸入、編程。當那些死亡的魂靈重新“復活”,當那些虛擬的人員不斷竊取空餉,李生龍在一條危險的犯罪道路上愈滑愈遠。
雖然現(xiàn)代乞乞科夫有著先進的作案手段,雖然現(xiàn)代乞乞科夫實現(xiàn)了盜取的目的,但是,同老乞乞科夫一樣,他們難逃心靈的譴責和內心的恐懼。如果說老乞乞科夫還有什么可以矜持的地方,那就是還有一點兒人類本能的淳樸和耐心。在浮躁之風日盛的今天,現(xiàn)代乞乞科夫早就將這些丟光了,一夜暴富的妄念和不擇手段的操行幾乎吞噬了他的靈魂。
看到李生龍在法庭受審的報道,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李生龍本來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年輕一代,身為“80后”,讀過大學,并當上了公務員。他工作之初的表現(xiàn)應該是真實的。他工作積極,兢兢業(yè)業(yè),受到同事和領導的一致好評。工作僅僅三年,他便被破格提拔為股長,而且,有了一個賢惠的妻子和美滿的家庭。然而,手中有了一定的權力后,攀比這個精怪便趁機作祟。他開始想著要住好房子開好車子,于是,對存在于工作程序上的漏洞,不是想方設法加以改進和完善,而是琢磨著如何在雞蛋縫中下蛆……
亞里士多德說:“人生的最終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惫昀韺懲辍端阑觎`》之后,曾經(jīng)對乞乞科夫的幡然悔悟抱有希望,在第二部中將乞乞科夫塑造成國家改革的棟梁。可是,在臨終前,果戈理毅然將第二部手稿燒掉了。這是否暗示著,乞乞科夫最終將走向何方,就要看社會和他們自己做何種努力了。
【原載2012年11月5日《西安晚報·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