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淮陰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淮安 223003)
語料庫語言學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fā)展,早期由于收集和分析語料都需要人工處理,既費時又費工,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進入8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普及,語料庫語言學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世界各地先后建成了很多大型的語料庫,如100萬詞的布朗語料庫,1億詞的BNC語料庫?,F(xiàn)在,語料庫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早期的僅對于詞的分析。與此同時,對語料庫作不同層次的標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更多的語料庫工具被先后開發(fā)并投入到語言研究中,使得語言的研究更具客觀性和科學性。
2008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奧巴馬創(chuàng)造了歷史,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tǒng);隨后,“奧巴馬式英語”和“奧巴馬式演講”在全球英語學習者中刮起了一陣旋風,成為世界各國二語學習者競相模仿的對象。本文擬以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在白宮宣誓就職的演說詞為文本,借助語料庫檢索工具Wordsmith、AntConC、Range等軟件對文本進行檢索,再對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定量分析來揭示奧巴馬演講的奧妙所在。
語料庫檢索軟件Wordsmith可對文本進行信息檢索,其具有三大主要功能,即語境共現(xiàn)檢索(Concord)、關鍵詞檢索(Keywords)和生成詞表(WordList)。本研究將奧巴馬2009年的就職演說稿作為文本,利用Wordsmith的WordList功能得出諸如字節(jié)數(shù)、類符數(shù)、形符數(shù)、類符形符比、平均詞長、平均句長等信息。其中,類符形符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者用詞的變化性。表1就是WordLlist功能所檢索出來的奧巴馬就職演說文本的基本信息。
從表1中可以看出,演說詞共使用了2 385個形符,即2 385個單詞,885個類符,即885個不同的單詞,類符形符比為37%。該文本共分33段,平均段長72詞,總計107句,平均句長為22詞。從用詞的詞長方面來看,該文共使用了單字母單詞64個,雙字母詞415個,三個字母的單詞582個,四個字母的單詞418個,五個字母的單詞229,六個字母及以上的詞共有677個。在英語中,多音節(jié)詞和六個字母以上的詞常被看為“大詞”,多出現(xiàn)在較為正式的語體中。在該文本中,五個字母及以下的詞加起來一共是1 708個,約占全部形符的72%;“大詞”大致占總形符數(shù)的28%,這一不低的比例揭示了奧巴馬就職演說較為明顯的書面語特征。
表1 Wordsmith檢索出的文本的基本信息
語域決定著語篇的詞語選擇。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是總統(tǒng)宣誓就職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該演說,新任總統(tǒng)會向全美乃至全球的聽眾宣布他的施政綱領,并勸導和呼吁聽眾接受該綱領。
由于聆聽此次演說的聽眾文化背景與理解能力各異,而就職演說的場合又很正式,所以詞匯的選擇就成了一個必須要認真對待的問題。表2是通過可調(diào)查文本中詞匯深度的Range軟件對該文本所做的檢索。該軟件把英語中的詞匯按照使用頻率分為16級,其中一級詞匯為歐美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用的詞匯。從表2中可以看出奧巴馬的就職演說中使用了80%的基礎詞匯,這應該是充分考慮到了聽眾層次的復雜性。從表1所提供的WordList檢索結(jié)果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奧巴馬還偏好使用短小精悍的詞來傳遞復雜的含義,該就職演說的平均詞長僅為4,即4個字母左右的單詞是使用頻率最高的。
表2 Range軟件檢索出該演說的詞匯深度
表3是通過Wordsmith對文本進行檢索,把文中所使用的詞匯按使用頻率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得到一個詞表(Wordlist)。表3列出了該文本使用頻率最高的50余詞。
表3 Wordsmith檢索出來的使用頻率最高的50余詞
從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人稱代詞“our”、“we”、“us”的使用頻率(分別為66,62 和23 次)要大大高于第二人稱代詞“you”(12次)以及第三人稱代詞“they”(17次)、“their”(10次)、“its”(8次)的使用頻率。第一人稱的頻繁使用有利于縮短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讓聽眾在無形中被拉攏到演講者的一邊,感情上更貼近演講者,這也是演說者獲取聽眾信任和支持的有效語言手段。第一人稱復數(shù)形式“we”的使用表明了新總統(tǒng)的決心:針對眼前的問題與危機,立志要和美國民眾一道共同面對,共同擔當,共同戰(zhàn)斗。交際雙方的權勢關系客觀依然存在,沒有被“we”的使用給抹煞,第二人稱代詞“you”的使用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展示了演說者作為美國總統(tǒng)的權威性地位。在文本中“you”除了用來指代美國民眾外,還被用來指代那些總統(tǒng)心目中的“假想敵”或破壞國際和平的“破壞分子”。
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在文本中的作用也很突出。根據(jù)表3,“will”和“can”(包括以否定形式出現(xiàn)的cannot)的使用頻率最高,各計19次,而“must”的出現(xiàn)也達到了8次。在演說中,will或表示演說者的預測與估計,或表示其信念與意愿,而且will一詞還多次和we搭配使用,表達了新任總統(tǒng)和美國民眾同舟共濟、肩并肩迎接與面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Can在演說中以肯定的形式出現(xiàn)了13次,主要采用“Yes,we can”的形式。精短的句子,加以擲地有聲的語調(diào),極大提升了身在困境中美國民眾的信心,讓他們相信在新政府的帶領下,美國能夠走出困境,“美國人可以”。Must的多次使用一方面體現(xiàn)了總統(tǒng)話語的權威性,另一方面也強勢地傳遞出奧巴馬的態(tài)度與信心。
句法特征是體現(xiàn)文體差異的一個顯著特征。一般地講,非正式文體中句長較短,簡單句使用比例高;正式文體喜使用復雜句。本演說語篇平均句長為22詞,比日常交談的句子要長很多,但句子結(jié)構不算很復雜,可謂“老少皆宜”,適應性強。
根據(jù)表3,這篇近2 400詞的演說中,“that”出現(xiàn)了50次。通過語料庫檢索軟件Wordsmith的Concord功能進一步檢索可以發(fā)現(xiàn)that在文本中的使用只有4處是用作指示代詞的,其余的46次出現(xiàn)均作為連接詞,要么連接賓語從句要么充當定語從句的先行詞。從多達46次作為連接詞的使用中不難看出,奧巴馬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中使用了為數(shù)不少的復合句,這些復合句的使用有助于表達較為復雜的思想內(nèi)容,用從句對主句或追述或補充。演說中嵌入適當?shù)膹碗s句一方面方便演講者的敘述,另一方面也方便促進聽眾的理解,這兩個方面的“方便”為整個演說的一氣呵成保駕護航。
其它的連接詞如“who”、“because”、“what”等也出現(xiàn)在前50個高頻詞中。這些連接詞的多處使用可以看出該文本中從句使用較頻繁,因此句子的結(jié)構也遠比口語中的句子結(jié)構要復雜。不難看出,奧巴馬在兼顧那些理解力較弱的聽眾的同時,又結(jié)合使用復合句來體現(xiàn)該就職演說場合的正式與嚴肅。
奧巴馬的演說詞還大量地使用了祈使句。祈使句在演說語篇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為祈使句的使用可以瞬間實現(xiàn)演講者與聽眾零距離,從而更容易地感染聽眾,呼吁聽眾按照其意愿行動。祈使句在本演說中也有著上佳的表現(xiàn),尤其是在演說的最后,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奧巴馬三次密集地使用了以“Let us”開頭的祈使句,呼吁民眾牢記自己的責任,牢記祖先的遺訓,和他一道去勇敢面對現(xiàn)實與未來。細心的讀者還不難發(fā)現(xiàn)通篇演說中沒有疑問句的身影,在這個有著太多未知的時刻,在新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上,多一些肯定與希望,少一點焦慮與疑問,這也從另外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新總統(tǒng)的愿望與期許。
奧巴馬的就職演說有著它獨有的特征,但究其語篇模式,沒能夠大破大立,跳出以往總統(tǒng)就職演說的框架。它依然遵循了常見的總統(tǒng)就職演說的語篇模式,開篇先向聽眾致意,接著宣誓就職,然后闡述并推銷自己的施政綱領,呼吁國民和自己一起行動來達到既定的目標。
奧巴馬僅用寥寥幾語就跳過了向聽眾致意,向布什政府致謝和宣誓就職的常規(guī)步驟,為了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演說剛開始不久就談到了美國所面臨的“現(xiàn)實、嚴肅與不易面對的困難和挑戰(zhàn)”,共同的問題引發(fā)共同的關注,總統(tǒng)此刻不失時機地提出要重塑國人團結(jié)精神,再造美利堅合眾國的形象。演說緊接著追憶美國歷史上的先驅(qū),表達崇敬之情;重樹國民信心,告訴民眾雖經(jīng)歷著經(jīng)濟危機,但美國依然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在國家安全與外交方面,聲稱要具建設性和合作性,承諾要幫助不發(fā)達國家,呼吁發(fā)達國家一道節(jié)約世界資源;最后,奧巴馬指出了人民的責任,呼吁民眾與政府要團結(jié)一心,克服困難,“勇敢面對寒冬里的風暴”。整個演說詞環(huán)環(huán)相扣,到歷史到現(xiàn)在,從內(nèi)政到外交,從民眾到政府,從困境到人民的責任,一氣呵成,讓人無法說“不”,只能聽之且信之。
演講所使用的語言直接服務于演講的目的。為了能讓聽眾接受其主張,演講者往往使用煽動性的語言或鼓勵或號召聽眾,為此常會采用一些修辭手法來達到他的既定目的。
在演講文本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奧巴馬使用了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數(shù)十次排比手法的運用涵蓋了單詞、短語、句子與段落四個層面的排比。例如,在回顧先輩的付出時,奧巴馬說“為了我們,先輩們……橫渡大洋,尋找新生活;為了我們,先輩們?nèi)倘柝撝?,用血汗?jié)茶T工廠;為了我們,先輩們在荒蕪的西部大地辛勤耕作,定居他鄉(xiāng);為了我們,先輩們……在戰(zhàn)爭中死去?!倍温涞呐疟纫餐苿又恼轮黝}和思路的向前。多層次排比的運用,凸顯出演說磅礴的氣勢,也無形中深化了演說的思想。
反復修辭手法通常被用來抒發(fā)演講者強烈的感受,展示其受壓抑的情感,亦或是用來強調(diào)事物的重要性。很多實詞,如“crisis”、“hope”等,反復出現(xiàn)在奧巴馬的就職演說詞中。使用AntConc的Concordance Plot功能可以發(fā)現(xiàn),“crisis”一詞共在文本中出現(xiàn)5次,無一例外地都出現(xiàn)在演說的前半部分;“hope”在文中出現(xiàn)了3次,其中兩次都出現(xiàn)在演說行將結(jié)束的地方。語境共現(xiàn)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兩個詞在文本中分布的奧秘所在:正如上文所述,奧巴馬在進行例行的向聽眾致意和向前任致謝后,話鋒一轉(zhuǎn),說到了美國人正在面臨的經(jīng)濟挑戰(zhàn)與危機,美國人民需要在其領導下重拾信心,重塑形象;在接近就職演說的尾聲部分,奧巴馬呼吁美國民眾“帶著希望與勇氣來面對寒流,迎接風暴”。
通過語料庫軟件對語料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奧巴馬的就職演說中,奧巴馬既善于使用人稱代詞來拉近和聽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從感情上征服他們;又善于通過情態(tài)動詞的選用,同時拉開了和普通大眾在權力上差距,樹立起總統(tǒng)的權威。簡單詞匯和復合句的結(jié)合使用使得該演說徘徊在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略偏向于書面語多一些。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該演說煽動性增強,演說的效果得以大大地提高。
語料庫檢索軟件的使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客觀地來分析語篇,揭示其從詞匯到句子乃至語篇的特點,給我們提供一個量化的依據(jù)和全新的視角,從而更加科學地進行語言研究。
[1] 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研究與學習出版社,2004.
[2] Norbert Schmitt.應用語言學入門[M].徐晶凝,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
[3] 王佐良,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 熊莉.從就職演說詞看肯尼迪演說的文體風格[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6):407-410.
[5] 鄭啟明.像奧巴馬那樣演講[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