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秀,孫長艷,王錦芳,樊其蓉
Orem自理模式對無主女精神病病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重建的影響
周國秀,孫長艷,王錦芳,樊其蓉
隨著流動人口的逐年增加,流浪街頭的精神病病人也逐年上升,他們由于受精神疾病的影響,對自己、他人、社會構成了嚴重危害,影響城市交通管理、市容市貌。近十年來,我院受政府委托,負責收治這些精神病病人。這類病人長期流浪街頭,往往行為退縮、懶散、衣衫襤褸、臟亂不堪,到處撿食,露宿街頭,大部分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處于退鈍(衰退)狀態(tài)。為幫助無主女精神病病人重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根據(jù)Orem自理模式理論,正確指導和幫助病人,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1]。無主病人入院后,經(jīng)過常規(guī)治療及Orem自理模式的實施,幫助其重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為回歸社會奠定基礎。
1.1 對象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女病區(qū)收治的無主精神病病人60例。其家庭地址、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過去史、家族史不詳,病史欠缺。其中精神分裂癥50例,阿爾茨海默病8例,精神發(fā)育遲滯1例,情感性精神病1例。無重大軀體疾患,能進行簡單交談,將60例病人按住院號奇、偶數(shù)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
1.2 方法 兩組病人均常規(guī)用藥治療,執(zhí)行精神科護理常規(guī)。實驗組根據(jù)入院時量表評定結果分組,應用Orem自理模式,對需要完全協(xié)助料理軀體生活的病人實施全補償系統(tǒng);對需要協(xié)助料理軀體生活的病人實施部分補償系統(tǒng);對需要督促料理軀體生活的病人實施輔助教育系統(tǒng)。8周末對兩組病人軀體自理能力再次評定。
1.2.1 自制軀體生活自理能力評定量表 軀體生活自理能力評定量表參照盛嘉玲等[2]推薦的住院精神病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而自制。主要包括10項內容:吃飯、穿衣、如廁、洗漱、梳頭、行走、洗澡、洗腳、剪指甲、月經(jīng)料理。每項采用1分~4分評分,1分為自己完全可以做到,2分是需要督促才做,3分需要他人幫助,4分是完全不會做。并且對每項均配有評分標準,如第1項吃飯的評分標準為:會用調匙上桌吃飯,不掉飯粒,無吃飯狼藉。1分為自己完全可以做到;2分為自己能夠完成吃飯動作,但動作較慢或吃的不太干凈;3分為需要協(xié)助下才能完成吃飯動作,或弄得很臟;4分為自己不能完成吃飯動作,或吃飯狼籍。軀體生活自理能力綜合評定:10分為自己料理;11分~24分為需督促料理;25分~34分為需部分協(xié)助料理;35分~40分為需完全協(xié)助料理。
1.2.2 入院時病人的軀體自理能力評定 評定工作由2名對量表使用及相關內容的一致性已接受培訓的護士執(zhí)行,于病人入院當天即進行軀體生活自理能力評定。按評定結果分為3組,即完全協(xié)助料理組、部分協(xié)助料理組、督促料理組。
1.2.3 制定共性訓練計劃 ①理論培訓(1周~2周)。形式為集體授課講座為主,每周2次,每次15min~20min。內容包括:軀體生活自理能力項目與要求;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及具體要求;居民衛(wèi)生知識、科普知識等;為加深病人理解,將一些病人從剛入院到出院全過程的影像資料做成幻燈片讓病人觀看;同時結合宣傳手冊、板報等輔助手段加以強化。另外,針對個別病人具體情況與接受能力,給予與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日常需求和規(guī)范等項目個別輔導。②實踐指導(3周~8周)。示范操作,強化訓練,進行行為干預。對軀體生活自理能力的10項內容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接受能力逐項訓練,并反復指導和督促其認真練習。并以集體游戲、比賽等形式結合獎勵手段給予鼓勵、強化。③考核評定(8周末)。考核組成員由護士長、護士(指定)、責任護士、病員組長組成。用自制軀體生活自理能力評定量表對兩組病人進行考核評定。
1.2.4 運用Orem自理模式設計恰當?shù)淖o理系統(tǒng) 分組制訂訓練計劃并實施8周。訓練計劃由護士長、2名護士及床位護士等人員負責制定并實施。具體計劃根據(jù)病人入院時軀體生活自理能力的評定結果分組,按照Orem自理模式制定[3]。①完全協(xié)助料理組實施全補償系統(tǒng):以滿足最本能的生理需要為目標。提供全面生活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最基本的吃飯、穿衣、叫喚大小便等項目的訓練。②部分協(xié)助料理組實施部分補償系統(tǒng):以達到能在督促下料理軀體生活為目標,提供部分生活護理的同時,進行理論培訓,實踐指導(部分需要協(xié)助料理的項目)。③督促料理組實施輔助教育系統(tǒng):以達到能在指導下自己料理軀體生活為目標。督促軀體生活料理的同時,進行理論培訓,監(jiān)督指導。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病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8周后兩組病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比較見表1。
表1 8周后兩組病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評定比較 例(%)
3.1 計劃訓練結合個性化 Orem自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始終體現(xiàn)以病人為中心,重視病人的意愿、需求和感受。一是遵循個性化原則,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接受能力,制訂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二是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始終讓病人看到希望,樹立自信心;三是要有愛心、耐心,不厭其煩手把手重復訓練。
3.2 正性強化干預不良行為 對完成一項指定任務、糾正一項不良行為(如撿拾垃圾)或有助人舉動時,護理人員立即給予口頭表揚、及時獎勵(如水果、糖果、食品、小玩具等)、黑板公示等獎勵辦法,使病人之間形成互學、互助、互相監(jiān)督的良好風氣,并讓恢復期病人現(xiàn)身說法,激發(fā)她們改變不良行為的動機和愿望,逐漸形成穩(wěn)定持久的健康觀念和健康行為,使病人軀體自理生活的能力得以強化。
3.3 尋求社會支持,多渠道幫助病人重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由于此類病人長時間缺乏親人關懷,因此更需要醫(yī)護人員給予更多的同情、關懷和照顧,不能歧視他們。同時多方面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一是多與病人深入接觸、交談,從而了解病人的住址,盡力幫助病人聯(lián)系家人、社區(qū);二是通過媒體幫助,幫部分無主病人能尋找到家人;三是接受社會志愿者的幫助,共同實施對病人的不良行為干預,幫助病人重建軀體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真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最大限度地恢復自理能力和生活技巧。精神病病人是社會支持的弱勢群體,溫廣妹等[4]調查表明,精神病病人的社會支持明顯低于常人,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加強精神病病人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加大宣傳力度,可利用各種形式如電視、廣播、報紙、墻報等,糾正社會上及家屬對精神病人的態(tài)度,取得他們對精神病病人的關心和支持。使病人感到不被社會、家庭嫌棄、拋棄,調動她們的主動性、積極性,重建軀體自理生活的能力,早日回歸家庭。在我科全體人員的努力與媒體幫助下,先后共有15名病人已回歸家庭。
由此可見,Orem自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無主女精神病人的軀體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值得在精神科臨床應用。
[1]范劍雄.精神科護理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
[2]盛嘉玲,丁關元,孫忠,等.住院精神病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康復,2001,8(12):2202.
[3]何萍,譚小燕,農月稠,等.Orem自理理論在一例低血糖昏迷合并甲亢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內科,2008,6(3):476.
[4]溫廣妹,陳肖玲,李琳.精神病病人的社會支持狀況調查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0):1872.
Influence of Orem self-care mode on reconstruction of body living self-care of ability ownerless female psychiatric patients
Zhou Guoxiu,Sun Changyan,Wang Jinfang,et al(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Jiangsu 224000China)
無主女精神病病人;Orem自理模式;自理能力
1009-6493(2012)11C-3120-02
R473.74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3.026
周國秀,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224000,江蘇省鹽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孫長艷、王錦芳、樊其蓉單位:224000,江蘇省鹽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2012-06-21;
2012-10-20)
(本文編輯 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