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超
咽異感癥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泛指除咽部疼痛外的各種咽部異常感覺,由于病因復雜,治療有效率低,復發(fā)率高,成為久治不愈的頑癥[1]。我科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配合甘桔冰梅片治療咽異感癥80例,經臨床觀察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選自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就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0例,男28例,女52例;年齡21~58歲,平均36.8歲;病程6個月至13年。對照組76例,男25例,女51例;年齡19~53歲,平均35.6歲,病程3月至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條件:自覺咽喉有異物感,咽干、癢、緊束感等癥狀,空咽時癥狀明顯,飲食時反覺減輕,咽后壁不同程度的淋巴濾泡增生,患者均為無煙酒嗜好者,行耳鼻咽喉常規(guī)檢查及經電子纖維喉鏡檢查,觀察鼻、鼻咽、口咽、喉咽及喉部等部位,排除咽喉及其鄰近器官病變;無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無明顯胃痛、胃脹等。兩組在病程、年齡、臨床表現(xiàn)等方面的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組患者取坐位,用1%丁卡因噴霧口咽部3次,行黏膜表面麻醉,采用低溫射頻消融治療儀(德國賽隆低溫射頻消融手術系統(tǒng))予以射頻治療,將功率調至15W,在直視下用射頻治療探頭對準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濾泡,選擇4~6點進行組織蛋白凝固,使濾泡完全變成白環(huán)或白斑,從而降低咽后壁黏膜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改善咽部異物感、搔癢、緊束感等不適癥狀,術后即服用甘桔冰梅片,0.4 g,3次/d。對照組:給予地塞米松針5 mg加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壓縮霧化吸入,1次/d,口服咽炎片,每次2片,3次/d。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1.3 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判定以治療后的癥狀體征變化進行評價。顯效:患者自感咽異感癥狀消失,咽后壁無明顯淋巴濾泡;有效:自感咽異感癥狀明顯減輕,咽后壁淋巴濾泡較治療前明顯減少;無效:自感咽異感癥狀無變化或加重,咽后壁淋巴濾泡無明顯減少。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統(tǒng)計分析通過SPSS 11.0軟件完成。采用χ2檢驗,以P<0.05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對照組療效對比詳見下表。從表可見,治療組咽部異感癥顯效率48.75%及總有效率88.75%,均高于對照組的32.90%和78.95%,經統(tǒng)計學處理 (P<0.05)有顯著性差異。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咽異感癥是指排除咽部明顯器質性病變的多種咽部異常感覺或幻覺,是咽喉科常見多發(fā)病之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以咽部異物感、粘著感、緊迫感、球塞感、蟻行感、灼熱感等最為常見,其發(fā)生與多種致病因素有關,治療較為困難。咽異感癥的發(fā)病率近年來逐年增加,雖不威脅人們的生命,卻折磨著廣大患者,因此,如何正確診斷和有效治療咽異感癥是耳鼻咽喉科醫(yī)生亟需解決的課題[3]。
低溫等離子射頗消融術是微創(chuàng)技術,它利用低頻電磁波使刀頭和組織間的電解質液形成等離子體薄層,層中離子被電場加速,并將能量傳遞給組織,使靶組織中的細胞在低溫(40~70℃)下被打開分子鍵,分解為碳水化合物和氯化物,造成蛋白凝固、血管閉塞、組織壞死、脫落,使增生的咽后壁淋巴濾泡萎縮、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其特點是低溫凝固無炭化,對正常組織無輻射及損傷,操作時間短,治療的同時起到止血作用,避免了術后粘連。但僅淋巴濾泡治療而言,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有效率可達100%,然而單純消除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濾泡,不一定能使咽異感癥患者的癥狀得到緩解。甘桔冰梅片處方依據(jù)著名中醫(yī)經典組方清音丸改良而成,由八味(桔梗、薄荷、烏梅、甘草、冰片等)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宣肺、止咳化痰等作用的中藥組成,桔梗(含桔梗皂甙)具有消除組織腫脹的作用,甘草(含甘草次酸、甜素)具有抑制肉芽腫增生的作用,冰片(冰片龍腦)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烏梅則可抑制細菌生長,因此甘桔冰梅片有抗急性炎癥、抑制肉芽組織生長、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細菌生長等作用。組方通過消炎、消腫散結、止咳化痰作用,有效地消除組織水腫、充血、滲出、肉芽腫等病變,明顯減輕術后疼痛、水腫或干燥,加快了術后黏膜病變的恢復[4]。配合服用甘桔冰梅片治療后,使射頻治療后的咽部黏膜功能迅速恢復,多數(shù)患者的黏膜干燥癥狀也明顯改善,治療療效顯著。本組資料表明,治療組治愈率48.75%及總有效率88.75%,均高于對照組,采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配合甘桔冰梅片聯(lián)合治療咽異感癥,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在引起咽異感癥的因素中,器質性病變多于精神性,咽喉部因素多于其他部位的因素,但咽異感癥病因除咽部本身病變、感覺神經異常外,還與胃食管、鼻竇炎、頸部、下呼吸道及全身其他疾病有關。有資料表明[5],咽異感癥患者往往伴有多夢、月經紊亂、胸悶、上腹部不適等癥狀。咽異感癥患者伴上述癥狀時,耳鼻咽喉科醫(yī)生切忌慣性思維,需及時請消化科、精神科等相關科室會診,進行病因追蹤,以徹底治療。
[1] 郭志祥,郭睿.重視咽異感癥的診治.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8):638-639.
[2] Wootten CT,Labadie RF,Chen A,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urfactant protein A in the nas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allergy symtoms.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2:1001-1007.
[3] 朱佳芹,黃繼華.中西醫(yī)結合綜合療法治療咽異感癥的療效觀察.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10):2567.
[4] 胡國華,田理.甘桔冰梅片治療早期聲帶小結的藥理及臨床研究.重慶醫(yī)學,2003,32(10):1403-1404.
[5] 普霞,賈彩霞.咽異感癥與食管炎的臨床分析及治療.基礎醫(yī)學論壇,2008,12(2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