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
剖宮產手術可以說是產科最重要的手術,它對挽救難產孕婦和胎兒的生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因為剖宮產術指征的放寬,剖宮產率有了明顯的升高。但其創(chuàng)傷性卻影響著圍產醫(yī)學的質量,其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也越來越多。如何合理的選擇剖宮產手術從而保證母親與胎兒的安全,解決產科實際問題成為了產科現(xiàn)今一大熱點。據(jù)相關文獻報道,與計劃手術比,產時剖宮產會增加母嬰的產后發(fā)病率[1]。筆者通過對本院1000例剖宮產手術病例的回顧性分析來研究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首次剖宮產對母嬰的影響及第二產程剖宮產產程特征。
產科住院患者1000例,均為臨產后選擇剖宮產術的患者,其中第一產程剖宮產550例(對照組),年齡分布為23~38周歲,平均(28.1±4.7)歲,平均孕周為(38.01±0.94)周;第二產程剖宮產450例(研究組),年齡分布為23~36周歲,平均(27.6±3.5)歲,平均孕周為(37.77±1.02)周。兩組的產婦全部為單胎初產,并且無任何妊娠合并癥。剖宮產的選擇指征有:頭盤不對稱、胎兒窘迫、先兆子宮破裂、第二產程延長、胎位不正等,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懷孕次數(shù),手術方式以及指征方面均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新生兒質量;產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兒窒息率;第二產程特點。
手術麻醉全部采用連續(xù)性硬膜外麻醉,并按照婦科產科手術學[2]的方法行剖宮產。
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用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方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新生兒的質量為(3798.4±671.8)g,研究組新生兒的質量為(3666.1±599.1)g,兩組并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研究組產后大出血率遠大于對照組,其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術后感染率大于對照組,其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窒息率也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研究組的羊水污染率與對照組的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第一產程剖宮產與第二產程剖宮產術后并發(fā)癥對比
活躍期延長,宮口擴張延緩及阻滯,胎頭下降系數(shù)異常。
分娩的全程一共分為三個產程。第一產程:從臨產到宮口完全打開,可分為兩個階段,潛伏期和活躍期。潛伏期時,宮縮漸漸加強,宮頸管消失到宮口開大至3cm。該期持續(xù)時間不定,從8~16h不等。假如第一產程超過20h,則我們認為是異常?;钴S期:宮口開3cm到完全開放,先露部進入中骨盆。此期約持續(xù)4~8h。第二產程: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平均持續(xù)約2h,如采用硬膜外麻醉,時間一般會稍有延長。此期,產婦一般會感覺到宮縮疼痛得到緩解,但是在宮縮時會有不自覺的排便感,這是因為胎兒頭部壓迫直腸而引起的。第三產程:從胎兒娩出直至胎盤也完全娩出[3-4]。
由于第二產程本身特殊性及剖宮產的特殊性,決定在其危險系數(shù)必然要大于第一產程剖宮產,而大量臨床研究也表明,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后出血、切口感染,新生兒窒息,巨兒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都遠高于第一產程剖宮產[5]。本研究的結果很好證實了這一結論。
對照組新生兒的質量和羊水污染率與研究組新生兒的并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但是研究組產后大出血率、術后感染率、新生兒窒息率都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二產程剖宮產產程特征:活躍期延長,宮口擴張延緩及阻滯,胎頭下降系數(shù)異常。第二產程剖宮產對于母嬰的危險系數(shù)都遠高于第一產程剖宮產,臨床上醫(yī)生應該注意防止試產過度,盡量避免第二產程剖宮產[6]。
[1]望艷美,萬波,蔡春芳.第一、第二產程首次剖宮產1012例母嬰結局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2008,28(3):197-198.
[2]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882-886.
[3]曹澤毅.中華產科醫(yī)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785-785.
[4]程向群.第一產程與第二產程剖宮產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7,26(21):31-31.
[5]靳冬梅,顏景花.不同產程剖宮產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8(15):25-28.
[6]申素君.應用不同剖宮產手術方式對再次剖宮產手術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1,17(2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