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wèi)紅 張 玲 黃鳳舞 李惠枝 劉月余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康復一科,湖南 長沙 410007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道,在所有腦癱患兒中約有20%~40%的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的癥狀,還有很大一部分有流涎的癥狀。這嚴重影響到了患兒的生活質量,更影響了小兒初期的語言的發(fā)育。因此,在對腦癱患兒進行治療的時候,不應只是簡單的關注對患兒藥物的治療,還應對其康復性訓練投入更多的精力[2]。吞咽協(xié)調康復治療就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手段。該院從2007年11月—2011年11月對120例腦癱伴有流涎癥的患兒進行了吞咽協(xié)調障礙的康復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所選擇的對象為2007—2011年期間,該院收治的120例小兒腦性癱瘓流涎癥的患者,其年齡跨度在1.5~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歲,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所有患者近半年來都無癲癇病的發(fā)作史,也排除了患兒腭裂、口腔真菌感染等疾病。本院收治的所有病例均符合教師流涎分級法(TDS)Ⅰ~Ⅴ級。其中Ⅱ級12例,Ⅲ級56例,Ⅳ級36例,Ⅴ級16例。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恢復訓練,主要包括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理療、身體機能訓練以及發(fā)音訓練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訓練的基礎上要進行吞咽協(xié)調訓練。在訓練與吞咽有關的身體的部位時,要注意增加其運動協(xié)調的功能性的恢復。對患兒要每天進行一次訓練,并且每次的訓練時間要在保持在20~30min,每周不少于4次訓練。訓練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①要進行構音器官的訓練。首先要訓練患者進行唇部的運動,幫助患者做出呲牙、鼓腮、咂唇、撅嘴等動作,以幫助患兒恢復舌、下頜的運動,并且要盡量幫助患兒將其舌頭向外伸出,并且盡量的在左右兩邊能夠擺動,進而要求其做到舔上、下唇以及硬腭部的動作,之后要求患兒將舌頭收回,閉緊嘴唇,然后做出叩齒咀嚼的動作
②被動手法:如果以上的訓練患兒不能自行完成,醫(yī)務工作者就要采取輔助性的措施強制患兒進行鍛煉。比如治療師可以用裹紗布壓舌板來刺激舌頭進行運動,并且通過自己手法的變化來被動的活動患兒的下頜,做咀嚼動作[3]。每個動作要重復10次以上,在進行喉部的吞咽訓練時,治療時應該根據患兒的年齡大小,用不同的牽引器幫助其反復練習吞咽的動作。
③發(fā)音的訓練:發(fā)音的準確與否主要和患兒吞咽能力的強弱有直接的關系,要監(jiān)督患兒每天重復練習“a”、“o”、“wu”、“yi”等元音,之后再交患兒發(fā)“b”、“p”、“m”、“f”等輔音,每天重復練習10次以上。
④其他訓練:還要對患兒進行吹氣訓練,監(jiān)督患兒完成諸如吹水泡、吹蠟燭等需要對氣息進行控制的訓練?;純簯搨溆袕妥x機,以幫助其反復進行跟讀和對比?;純哼€需進行吞咽模式的訓練,操作方法是:用冰凍棉簽蘸取少許的清水,用其輕輕的刺激舌根、軟腭以及后壁,以幫助患兒做出空的吞咽的動作,寒冷的物體能夠有效的刺激患兒的吞咽反射,促進其吞咽力度的提升,訓練要每天做2~3次。對患兒還可以進行針灸的輔助治療。用針刺激舌的地倉、下關、頰車、等位置,1次/2d,每次30min。
有效:吞咽協(xié)調功能障礙癥狀明顯改善,患兒營養(yǎng)狀況良好。顯效:吞咽協(xié)調功能障礙癥狀初步消失。無效:吞咽協(xié)調功能障礙提升不明顯或完全無變化。進展:病情無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根據TDS標準進行評判,流涎減輕1級為有效,減輕2級及以上為顯效。
采用SPSS 11.0軟件包,檢驗進行治療前后的療效。
在3個月的治療后,進行吞咽協(xié)調訓練的患兒(觀察組)的吞咽協(xié)調障礙得到了有效的恢復,其中顯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40例,無效的有6例,總的治療有效率達90%。而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患兒(對照組)治療后顯效的有12例,有效的有34例,無效的有14例,總有效率為77%。兩組的差異比較有顯著性意義(P < 0.05)。治療后患者的恢復情況見表1。治療前后患兒可進行吞咽活動的人數(shù)比較見表2。
表1 治療后恢復情況及比例[n(%)]
表2 治療前后患兒可進行吞咽活動的人數(shù)比較[n(%)]
有研究顯示患者的肢體癱瘓、腦部發(fā)育障礙、語言障礙、認知缺乏都有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吞咽協(xié)調能力。因此,我們探索性的推出了在患兒的身體訓練的同時還要注重改善其認知的能力,通過多種強制性運動來加強患兒對構音障礙的訓練,這樣能夠對其腦癱的治療有進一步的促進作用。腦癱的患兒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癥以及吞咽功能障礙等癥狀。因此在對患兒進行訓練時,要針對患兒的口腔肌肉協(xié)調功能不全等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反復的訓練,一旦遇到患兒不能自發(fā)的進行嘴唇閉合,舌頭伸縮或者喉部不能自發(fā)進行吞咽時,可以通過治療師的輔助,幫助其進行被動的練習。除此之外,患兒還可以配合針灸的治療,以刺激舌頭的、地倉、頰車等位置,以增強口咽括約肌的功能[4],使患兒能夠形成吞咽反射,從而促進其吞咽力度的提升。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在3個月的治療后,患兒的吞咽協(xié)調障礙得到了有效的恢復,其中顯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40例,無效的有6例,總的治療有效率達90%。因此,對腦癱患兒流涎癥的治療而言,吞咽協(xié)調訓練是一種簡單、有效、安全的療法,應該得到推廣和使用。本項主要是通過運用綜合分析的康復療法,將針灸、語言訓練和吞咽功能協(xié)調訓練相結合,以增強患兒的吞咽協(xié)調能力。
[1]Szwed H,Sadowski Z,Pachocki R,et al.The antiischemic effects and lolerability of lrimetazidine in coronary diabetic patients.A substudy from TRIMPOL-1[J].Cardiovasc Drugs Ther,1999,13(3):217-222.
[2]許世躍,鄭路.阿托品治療腦性癱瘓流涎癥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康復,1999,3(2):180-181.
[3]龐國象,許紅偉.腦性癱瘓兒童流涎癥的治療[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1993,20(5):246- 249.
[4]王勇.針刺治療殘疾兒流涎癥[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27):182.徐艷杰,劉曉紅,王心崇.小兒腦性癱瘓的語言訓練[J].現(xiàn)代康復,2001,5(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