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分析目前中職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現狀和要求,再結合中職學校商務類課程對于學生培養(yǎng)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探討開展適合中職生的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的必要性,使教育效果最優(yōu)化,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中職生本教育主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57-01
中職生,即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大多數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由于分數低,沒有被普通高中錄取而選擇就讀。在進入中等職校學習的學生中,普遍的基礎文化課水平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自信心不足,甚至有部分學生有厭學的現象。
一、傳統(tǒng)中職商務專業(yè)課堂教學的弊端分析
培養(yǎng)會動手的、高技能的、服務于一線的人才是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基于這樣的目標,在中職商務類課堂中,要求培養(yǎng)出有較強的營銷技能和廣泛的商務領域知識的學生。但是在傳統(tǒng)的中職商務類課堂教學中,以書本知識為主體,教師教學就等同于教書,學生學習就等同于讀書,以教師為主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抱怨知識枯燥,學生只能跟隨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這種以書本知識為本位的教學必然導致重理論、輕實踐,學生沒有興趣,課堂教學沉悶,學生學不到技能,以書本知識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喪失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功能。因此,改變以老師教授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開展以學生為本的主動教學,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生本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生本教育理論的價值觀、倫理觀和行為觀,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郭思樂教授說:“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遠比那些硬件、電腦、高科技手段都要緊得多。”“生本教育”的基石,就是對“人的價值”的重新認識。學生不再是被灌輸的對象,而是有著強烈學習本能的生命。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生本教育”理論的核心理念。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在回避這個問題,它不是把學生看成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而是把學生當作是“容器”,教師的教育教學就是往這個“容器”灌注知識。而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以生命為本的教育,以學為本的教育。從其核心理念我們不難發(fā)現,在生本教育中,教師不再以“主講人”的角色實施“滿堂灌”,反而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生本課堂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關系是融洽的、互動的、平等的、和諧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單極表演灌輸和學生被動靜聽接受的場所,而是師生共同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一個舞臺。但一直以來,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對老師非常依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慢慢退化了。因此,要開展好生本教育,就要從加強自主學習開始。
三、開展生本課堂教學的實踐級思考
深入認識了生本教育之后,我便思考著怎樣在商務課堂里開展生本教育。對于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基本上屬于被動,落后的,而且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生本教育,這些都對實施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本教育埋下了阻力。開學初,我在所教的班級都進行了分組,從開始上課的第一節(jié)課,我就對學生灌輸了生本的理念,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多多提出問題。比如在講到,商業(yè)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時,我就讓學生小組討論,商業(yè)的重要性體現在什么地方呢?小組討論非常激烈,但是到了舉手來小組匯報的時候,沒有人敢舉手回答,我就鼓勵,不管答對還是答錯,都可以加分,而且回答得好的話,整個小組加分,在這樣的鼓勵下,有個學生舉手回答說,如果沒有商業(yè),我們穿的衣服,吃得東西就沒有地方去買。我對其進行了肯定,這個說法很好,就說明了商業(yè)對于個人能夠滿足個人需要。在這個同學的啟發(fā)下,同學們越來越有興趣討論回答。在實施生本教育,學生多說,老師少說之后,我確實感覺到學生們有了成就感,有了自信,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而且班級慢慢涌現出來一些愛回答問題的學生,同時一些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也敢于在課堂上站起來回答問題了。
生本教育中,教師的教學定位在學習引路、學習幫助、學習激勵上,所以特別是讓后進生,漸漸地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增強自信心,激發(fā)了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品嘗學習的快樂。在生本教學的課堂中,教師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經常不厭其煩地去引導他們,關愛他們,細心呵護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糾正有礙于他們進步和發(fā)展的不良習性,使得后進生的人格、自尊得到了保護,得到了尊重,使他們逐漸地感受到原來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被激發(fā)了,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學習。同時,生本課堂的學習形式主要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氛圍中去學習知識,培養(yǎng)與提高各種能力。是生本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后進的學生,使他們在學習之路上奮飛了起來,只要我們做老師的有那份耐心、那份鼓勵、那份期待,相信這些后進的學生會有更大的進步。
四、小結
生本教育讓學生都動起來了,但同時開展起來也會有一些困難。比如,在小組學習方面,小組內部之間水平相差比較大,問題討論不起來,小組同學之間,本來是討論問題,后來慢慢變成聊天,還有敢于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總是那些學生,讓學生預先學習前置性作業(yè),學生的能力還達不到,不能準時準確完成。這些問題,還要好好研究,才能更好的繼續(xù)下去。
在今后的教學中,雖然走以“學生為本”這條教育道路還很長,還有很多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問題,但是還是要堅持對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建立起自信,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郭思樂. 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劉聲揚. 談中職課堂教學[J],貴州教育,2004年,第7期。
[3]劉群.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9(21)。
作者簡介:
張亞楠,女,出生于1986年4月,廣東省珠海市珠海理工職業(yè)學校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