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邊城》作為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扛鼎之作,曾被譯為多國語言。英文譯本中,楊氏譯本最受關注。本文將通過楊譯本中文化內容的分析,研究楊譯本的翻譯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邊城》 楊氏譯本 翻譯策略
一、引言
《邊城》是中國著名鄉(xiāng)土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純凈的一個小說文本、中國現(xiàn)代文學牧歌傳說中的頂峰之作。
《邊城》的翻譯始于上世紀30年代,迄今已有四個譯本。第一個譯本以Green Jade為名,由邵洵美和Emily Hahn(項美麗)翻譯,第二個譯本The Frontier City由金緹和Robert Payne合譯,第三本是由戴乃迭翻譯,1981年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邊城及其它》(The Border Town and Other Stories),譯林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了楊憲益和戴乃迭的雙語對照版;第四個譯本是在2009年由Jeffery Kinkley(金介甫)翻譯、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出版的單行本,是目前《邊城》的最新譯本。
戴乃迭(Yang Gladys,1919-1999),英國人,生于北京,楊憲益(1915-2009),生于天津,他們于1940年在重慶喜結良緣。從20世紀3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他們翻譯了各種中國文學,有古典詩詞、小說、戲曲、現(xiàn)代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古今文學史等,著名譯作有《離騷》、《九歌》、《資治通鑒》、《紅樓夢》、魯迅小說集、沈從文小說集等。楊憲益、戴乃迭以他們事業(yè)上和生活上的完美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西文化親密無間水乳交融的獨特范例,夫妻倆的珠聯(lián)璧合使他們獲得了“譯界黃金搭檔泰斗”的美譽。他們留下來的上百萬字的翻譯作品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成為后來翻譯和文學領域研究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二、翻譯策略
文化翻譯涉及兩種策略,即歸化和異化。歸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譯中采用透明流暢的風格(transparent fluent style)、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譯策略。異化(foreignization)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異域性(foreignness),故意打破目標語言常規(guī)的翻譯。Venuti是異化的代表人物,他的觀點主要體現(xiàn)于他1995年出版的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一書中。他認為:“譯者可以選擇規(guī)劃或許和異化的譯法,前者以民族主義為中心,把外國的價值觀歸化到譯語文化中,把原作者請到國內來;后者則離經叛道,把外國文本中的語言和文化差異表現(xiàn)出來,把讀者送出國去?!保╒enuti,1995:20)
歸化和異化之爭在國內一直是翻譯界熱議的話題。到底應該使用異化還是歸化策略,很多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郭建中教授(1998:17-18)指出:不論是在當代或是在歷史上,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的原則似乎是占了上風,但是隨著兩種文化杰出的日益頻繁,以源語文化為歸宿的原則將越來越有可能廣泛地被運用,最終可能會占上風。但不管怎么發(fā)展,歸化和異化將永遠同時并存,缺一不可。而孫致禮(2002:44)認為21世紀中國的文學翻譯將以異化為主調,這是提高文學翻譯水平的必由之徑。
三、楊氏的翻譯目的
根據德國翻譯功能學派,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Nord,2001)那么,想要研究楊氏的翻譯策略,就必須了解他們的翻譯目的。
楊氏將忠實原則置于翻譯的首要位置。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在譯文中加入太多的解釋。譯者應該忠實于原文所傳達的意象,不夸張,不增加不必要的內容。當然,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夠保存原文意象的,因為在目標語中有時確實找不到對等的事物。(姜治文,1999:289)我們不難看出,楊氏的翻譯目的在于如實地傳達原文內容,并將賦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如實地展現(xiàn)在譯文中。
1.物質文化翻譯
例1:大哥,副爺,要甜酒?要燒酒?(P21)
Y:Would you like sweet wine or rice wine,master?(P20)
楊氏忠實于原文,將甜酒直譯為sweet wine?!盁啤睘楹我g為“rice wine”呢?那是因為譯者考慮到若將“燒酒”直譯,目標讀者一定不能理解當中的含義,所以根據“燒酒”的制作方法,將之意譯為“rice wine”。這樣,既讓目標讀者一目了然,又傳播了中國的制酒文化。
例2:貫串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P15)
Y:On the frontage between the wharves space is so limited that most houses are built on stilts overhanging the water.(P14)
吊腳樓是我國壯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地區(qū)流行的建筑形式,又稱“半邊樓”。多適應山區(qū)的斜坡地面或者水面,分兩層或三層。最上層很矮,只放糧食不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做牲口圈,其余多為平房,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張紫晨,1991:219)The Yangs采用了意譯的方式,將“吊腳樓”譯為“houses are built on stilts overhanging the water”,能讓目標讀者感受到這種建筑的異域風格,但不能讓他們比較清楚地勾勒出這種獨具湘西特色的建筑。
2.社會文化翻譯
例3:你們在灘上過夜,被村子里女人見著了,人家在你棚子邊唱歌一整夜,是不是真有其事?(P95)
Y:You spent the night ashore,and the village girls after one look at you serenaded your hut all night.Is that how it was?(P94)
Serenade指男女之間為表達愛意的歌唱。(Longmen,2004:1496)楊氏保留了原文“唱歌”的文化內涵,即湘西苗族特有的婚戀民俗——以歌求愛,準確地傳遞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元素。
例4:到了順順家門前,正有人燒紙錢,許多人圍在一處說話。(P161)
Y:Paper money is being burned at Shun Shun’s door,where a group of gossips have gathered.(P160)
“燒紙錢”是中國的傳統(tǒng)喪葬習俗。通過“燒紙錢”來表達對故去之人的思念,祈望他們在陰間過上富足的生活?!凹堝X”有很多形狀,有的是銅幣形,有的則按照日常使用的紙幣的大小和圖案進行仿制。楊氏將之直譯為“paper money”,體現(xiàn)了中國喪葬習俗中的重要部分。
3.宗教文化
例5:“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致,像個觀音樣子?!保≒77)
Y:“Uncle,your Emerald’s grown into a fine girl,a regular Guan Yin.”(P76)
*Note:The Goddess of Mercy.
“觀音”是中國佛教里的救世主,在湘西地區(qū)人們通常用“觀音”來描繪女性美。對于觀音的翻譯,楊氏采取了直譯加腳注的形式,譯文一方面給讀者一種陌生感,同時也附加了中國文化的信息。
四、結語
通過分析,楊氏的翻譯方法以直譯和直譯加注的方法為主,翻譯策略傾向于異化。這種翻譯方法和策略的使用與他們的翻譯目的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本文第三部分所述,翻譯目的決定著翻譯方法和策略。他們的翻譯目的是忠實于原文,如實傳遞中國文化,所以采用了以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翻譯策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中國文化被世界各國關注。但是,由于中外交流過程中存在著諸多障礙及其他各種原因,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遭到扭曲或者誤解。所以,翻譯作為文化交流過程中比較重要的部分,當代譯者應該遵循譯界泰斗楊氏夫婦的翻譯理念,如實地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Loutledge,1995.
[3]Yang,G.The Border Town[M].Nanjing:Yilin Press,2011.
[4]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外國語,1998,(2).
[5]姜治文,文軍.翻譯批評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6]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J].中國翻譯,2002,(1).
[7]張紫晨.中外民俗學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