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不止是鳳凰涅槃,亦是駿馬揚鞭,馳騁電影人生。策馬過處,一騎絕塵。
難忘在香港朗豪坊UA影院看《禁閉島》的情形,當時是赴港參加亞洲電影節(jié)第三天,閑來無事,隨便選了一場電影看。坦率講,我并不是受Leonardo DiCaprio這個名字引誘,才進的電影院,而是受我鐘愛的導演Martin Scorsese名字吸引。
看完《禁閉島》后,我徹底被震撼了,為Leo的演技折服,為他的各式神經(jīng)質(zhì)表現(xiàn),各種抓狂、清醒、迷狂折服,一個還不算老的帥男演員,可以根本讓你注意不到他的臉孔?!督]島》里,你甚至徹底忘掉Leo的過去,忘掉了《泰坦尼克號》,忘掉了他過往的精致。
這就是好演員的神奇之處。該青春時帥氣逼人,由粗糲處閱盡人生。從國人熟知的《成長的煩惱》開始,Leo把一個魅力男人的成長過程全情呈現(xiàn),從英俊的文藝范兒少年,到為愛付出生命的大好青年,到復雜的神騙,到飛行大亨,到《革命之路》糾結的Frank Wheeler,到《盜夢空間》里眉頭緊鎖的Dom Cobb,再到永遠道不盡的胡佛……Leo幾乎演遍了男人的各種類型,各種身份,正常、不正常,常態(tài)、變態(tài),偉人、壞人,怪人、好人,他表演的可塑性已經(jīng)不需用任何筆墨褒揚。我對他的感覺是—他是有意思電影的標志,此處的有意思電影并不是說全片都好,但至少,他的表演讓我期待。
我不知道Leo是不是現(xiàn)存長相跟演技結合得最好的男演員,用庸俗的話套是才貌雙全。我私下認為他是湯姆·克魯斯的加強版,是強尼·戴普的稍正常另一面,老了或許就是馬龍·白蘭度。誰知道呢。他徹底改變了我對帥哥演員的看法,是的,Leo甚至像個心理學專家,你會認為他把每個很有經(jīng)歷的角色刻畫得那樣準確,就像他曾經(jīng)在那個時代,那個地點,那個人腦海里生活過一樣。
Martin Scorsese和Steven Allan Spielberg在談到Leo時無一例外都用了“真正的藝術家”的提法。馬丁·斯科塞斯說:不像很多其他演員,Leo總是保持著前進的動力,直到他突破性地達到角色在情感和心理上的真實性,無論它是如何的丑陋、幼稚或是令人費解。斯皮爾伯格則說:Leo能比任何人更好地分析自己的角色,挖掘展現(xiàn)角色最深層次的東西。——我相信這些并非客套之詞,在導演眼中,Leo在藝術感覺和票房號召之間的平衡感,是好萊塢70后男星中最好的,沒有之一。
我留意到這中間的蛻變巨痛。《泰坦尼克號》里,Leo從前期多變的角色開始轉(zhuǎn)向成為一個正常帥哥,就像詹姆斯·卡梅隆想要的那樣。全世界關于沉船的苦楚最終被Leo的英俊臉龐和夢幻遺情所沖淡。但巨大的商業(yè)力量讓Leo感覺到無法承受,比如,無數(shù)個相類似的劇本,夾雜著位數(shù)特別多的支票面額,雪片般飛向Leo。那段時間的Leo有些迷失,他甚至陷入了《泰坦尼克號》恐慌癥,很怕人再提到這部戲,這個角色。
這其實是一個牛逼演員的大坎。邁過去,就能成就另一片天地,邁不過去,他可能就成了靠無數(shù)泡泡糖電影混吃的高級油子,靠昔日榮光被人緬懷。所幸Leo內(nèi)心的堅守幫助了他,讓人對一個真愛表演的天才演員重新充滿期待。他拒絕了無數(shù)劇本,每天試圖從收到的邀約中找到他要的精彩。他不重復過去,用不同的形象塑造,展現(xiàn)自己的各種可能。他在商業(yè)機器的籠罩下,但他盡可能讓自己獨立。我注意到,Leo成名后幾乎沒演過任何系列電影,這體現(xiàn)了他對角色不可重復性的近乎偏執(zhí)要求。這樣的要求有些不可思議,映射出Leo對影像藝術的追求:不重復塑造,在新挑戰(zhàn)中擴大藝術疆域。
自2000年之后,Leo以每兩年一部的速度沖上云霄,2006年甚至成為史上首個金球獎雙提名的男演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打下“千變”烙印。你可能不喜歡,但沒有任何人能從里面看到“不認真,沒創(chuàng)造”幾個字。我對《盜夢空間》這種“智商爆炸”式電影并沒有多少個人好感,但不得不承認,Leo有助于我把它看下去。
Leo的選片標準,大的,我認為主要有:一、角色跟過往有區(qū)別,有改變;二、喜歡塑造內(nèi)心的東西,在塑造的同時,有相當創(chuàng)造空間;三、探索人的復雜性,在人性的善與惡之間尋找模糊邊界;四、有足夠的戲劇張力,情節(jié)傾向于復雜。這些標準,當然是照著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演員去走的,雖然還沒拿過奧斯卡的個人獎項,但沒人敢否認Leo的未來不會像那些熠熠發(fā)光的前輩一樣,甚至超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