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患者較為常見,異常難聞的氣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社交、戀愛、心理、甚至婚姻。治療腋臭的手術方法很多,如梭形切除法、脂肪抽吸法、沿腋紋切口皮瓣法、腋窩“幾”字形切口法、搔刮法等[1-2],但各有利弊。我們自2007年3月~2011年3月采用小針刀結合微創(chuàng)負壓抽吸法治療腋臭共252例、效果理想,介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組252例,女160例,男92例。年齡16~42歲,平均22歲。所有患者腋窩臭味均較重,1m外他人均能聞及。34例曾有電針、激光、搔刮法等治療腋臭史。
1.2手術方法:患者仰臥位,兩上肢平伸、外展,術區(qū)備皮,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標定超腋毛區(qū)1cm術區(qū)范圍[3]。術區(qū)皮下腫脹麻醉(0.06%利多卡因、1/100萬腎上腺素、0.2%碳酸氫鈉)成功后,應用針刀頭寬度為2~3mm的小針刀,由術區(qū)邊緣刺入,于真皮、皮下淺層脂肪間層次[4],均勻鏟除操作,盡可能無空白區(qū),3~4遍后,應用鈍頭惻孔吸脂管,直徑為2.0~2.5mm,連20ml注射器形成負壓,在此層次反復抽吸,吸脂管惻孔面向皮膚、皮下交替進行,3~4遍后,檢查吸出液中無明顯大汗腺組織,擠壓出術區(qū)殘存液體,散紗布團腋窩覆蓋、繃帶“8”字適壓包扎,2~3天后去包扎,7~10天術區(qū)愈合好,無痕跡。
1.3結果:本組252例,術后均無血腫、感染、皮膚壞死等并發(fā)癥,上肢活動無障礙,7例術區(qū)表面散在皮膚水皰,術后10~14天恢復正常。術后一年隨訪,術區(qū)無痕跡,自覺腋下無異味,他人亦未聞及[5]。見圖1~6。
2 討論
2.1 腋臭,是大汗腺分泌的揮發(fā)性脂肪酸,受細菌發(fā)酵后,形成不飽和脂肪酸,而產(chǎn)生的具有特殊臭味的一種病癥,腋下散發(fā)特殊臭味,青春期癥狀明顯,出汗時加重,多具有遺傳性。目前針對腋臭的手術治療方法很多,醫(yī)務工作者重點在兩方面不斷探討改進術式:①根治異味的效果;②局部自然美觀性的保持。
單純腋毛區(qū)域梭形切除直接縫合或植皮,此類方法在根治異味方面達到最大效果,因其徹底祛除了產(chǎn)生異味的根源,但術后術區(qū)大面積瘢痕、皮膚異常、皺褶等,同樣給受術者增加了另外一種煩惱,多不為患者接受,此類手術方法已基本被淘汰。
2.2 皮內(nèi)點狀電灼、射頻、激光治療、單純抽吸、搔刮法等[6-7],因其術區(qū)無切口或較小切口,也未有設計局部皮瓣或去除局部皮膚,的確在局部美觀性不受明顯影響方面,效果明顯。但電灼、射頻、激光治療時為防止皮膚被灼傷壞死,治療點排列不可過密、強度不可過大,部分大汗腺未被破壞;單純抽吸、搔刮法治療偏重于鈍性破壞大汗腺,大汗腺受損程度有限,效果不確切,因此,治療異味的效果不理想。
順腋紋小切口皮瓣法、“S”或“幾”字形切口皮瓣法目前被廣泛應用,此類方法無論是祛除異味還是保持局部美觀性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但損傷大,操作不方便,對于腋毛區(qū)較大患者還需增加切口[8],創(chuàng)傷大,包扎、愈合時間長,易于出現(xiàn)感染、皮瓣壞死、皮膚皺折、切口延期愈合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要求也較高:休息,雙上肢盡可能制動等;對醫(yī)務工作者的要求也較高,在醫(yī)療條件差,技術水平不高的醫(yī)療機構很難普遍開展。
2.3 小針刀結合微創(chuàng)抽吸法治療腋臭,無論在祛除異味,還是局部美觀性的維持方面,均達到最佳效果,且操作簡單,易于普遍開展。單純針刀治療腋臭早已應用,無需切口,多受青睞,其治療優(yōu)勢在于,銳利的小針刀頭可以在大汗腺存在的區(qū)域,直接確定性的銳性鏟除破壞大汗腺、毛囊,鏟除破壞效果確切,不像刮匙那樣單純性搔刮,鈍性破壞大汗腺,破壞程度有限。針刀頭寬度僅為2~3mm,對血管,皮膚損傷小,創(chuàng)面易于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性活動不受影響。但因其盲視下操作,為減少對血管、皮膚等組織的損傷,針刀頭寬度僅為2~3mm,開展此項手術之初,可應用2mm寬度小針刀,以便對血管的破壞性更小,更加安全。但2mm寬度針刀對大汗腺的破壞程度也相對稍差,隨著操作的熟練,以及對手術層次的確切掌握,我們現(xiàn)應用針刀頭為3mm的小針刀,對大汗腺的破壞效果更加確切。鏟除時針刀平面與皮膚平面幾近平行,避免側向、橫向與皮膚成角,平鋪鏟除遍數(shù)不可過多,一般3~4遍足夠,盡可能保護真皮內(nèi)血管網(wǎng)。雖經(jīng)均勻仔細鏟除,仍有部分大汗腺未被鏟及或鏟及破壞程度差,另外,小針刀只是鏟除破壞大汗腺,鏟除掉的大汗腺仍殘留在術區(qū),部分腺體會再植成活,仍具有一定的分泌異常氣味的可能。因此,單純小針刀治療腋臭,在去除異味方面仍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此外一些破壞掉的大汗腺、毛囊、脂肪等組織存在于術區(qū),被身體吸收需要一定時間,易于并發(fā)感染,脂肪液化,術區(qū)延期愈合等。而微創(chuàng)負壓抽吸法彌補了小針刀治療的不足,增加了治療效果。負壓側孔小吸管直徑為2.0~2.5mm,同樣是微創(chuàng),無需增加切口,負壓抽吸是對殘留的大汗腺組織的一種補充破壞,吸出物中可見大量大汗腺組織,增加了對異味治療的祛除效果。20ml注射器形成的負壓在-50kpa以下,遠低于負壓吸脂機-100kpa的負壓,對血管組織無明顯損傷,負壓抽吸把小針刀治療破壞的大汗腺、毛囊、脂肪等組織吸出體外,從而防止了大汗腺的再植成活,清潔了術區(qū),創(chuàng)面易于愈合,減少了并發(fā)癥。因而小針刀,微創(chuàng)抽吸法相結合,相互補充,既有效地根治了腋臭的異常氣味,而創(chuàng)面無切口,又最大程度的保持了術區(qū)的自然美觀性,無需縫合,操作簡單,易于推廣,但需確切掌握大汗腺存在的層次,操作輕柔確切,避免無限制地反復鏟除,抽吸,防止術區(qū)皮膚壞死。
[參考文獻]
[1]張靜.皮膚附屬器質病//張敬東.美容皮膚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88.
[2]李弼偉,陶宏偉,王明軍.三種手術方法治療腋臭的對比[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9,15(2):107-109.
[3]孫晨薇,張乃勤,張俊艷,等.根據(jù)大汗腺的分布及深度評價腋臭手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14(2):190-202.
[4]申五一,柏亞萍,張文君,等.三種腋臭去除術的術式演變和效果比較[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0,16(3):208-209.
[5]魏奉才,公茂來.美容整形外科[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43-146.
[6]劉玲,徐永成,劉文閣,等.改良平行小切口輔助電灼法根治腋臭癥[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6,12(6):370.
[7]李薇薇,劉志飛,崔亞寧,等.探討腋臭治療三種方法效果比較[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0,26(5): 348-350.
[8]陳才遠,畢慶霞.改良腋窩皺襞切口根治腋臭[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5,11(5):276.
[收稿日期]2011-10-17 [修回日期]2012-01-12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