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區(qū)前海學校是集小學、初中于一體的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有66個教學班,3年前,該校為了掌握學生心理情況,在每班特設兩個小小心理情報員,負責搜集同學的心理信息,如某某早戀了,某某非常自卑以至不愿與人交流等等;然后,每周定期向老師提供情報,以便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
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并及時提供幫助,這沒錯,但因為心理教師不足,物色學生充當情報搜集員,則大錯特錯。如此一來,教師將育人責任推卸給被教育者,還加重了情報員的精神負擔,錯誤更在于,如此潛伏把戲,即不公開情報員的身份,而讓他們像余則成那樣長期潛伏在同學身邊,時刻關注同學的心理異常,定期向老師打小報告。
這樣下去,老師固然能第一時間掌握真實的學生動態(tài),為施教提供方便,但卻是以犧牲學生的人格權為代價。長期在班級里扮演一個秘密角色,會促成他們形成猥瑣、陰暗、自我矮化的人格特征,直接影響到將來走上社會后的立身處世,貽害無窮。
一旦身份暴露,“小小心理情報員”將會在班級中處于極其孤立的地位。學生們都會不愿與他們交流,更別提交朋友,甚至還會因嫉恨而對他們實施暴力。
而像前海學校這樣將刺探范圍鎖定在學生的心理上,則更有侵犯學生隱私權之嫌。學生肯定不愿將自己對異性的傾慕、鐘情泄露給外人,也不愿將缺乏父母關愛、患有自閉癥的心理病癥公之于眾,而肩負告密使命的情報員恰恰要刺探、搜集這類信息,這事實上也侵犯了公民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