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表揚不知批評,是不是就是同學們眼中的“好老師”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連小孩子都知道:“老師對我嚴格是對我好?!崩蠋熢跄懿涣私夤獗頁P不批評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做法呢?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表揚和批評應該占有相同的分量,不能厚此薄彼。那么,什么是班主任的批評教育呢?怎樣進行批評教育呢?
班主任批評教育學生是與學生進行特殊的談話,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與學生交流思想和情感,使學生受到教育,從而改正錯誤的活動。它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增進相互了解,溝通情感,促進心理相容,是班主任教育學生最常用的方式和手段。但是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在父母的嬌慣呵護下長大,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班主任如果用暴風驟雨般的訓斥來批評學生,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會適得其反,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還可能造成師生間的感情對立,增加今后教育、轉(zhuǎn)變的難度。而恰如其分的批評,不僅能讓學生改正錯誤,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而且能增進師生感情,從而更好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因此,怎樣才能使批評恰如其分便顯得尤為重要。
一、選擇恰如其分的時機。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批評,要抓住恰當?shù)臅r機。時機不同,效果則不同,只有把握批評的時機,及時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1.冷處理。如果遇到兩個學生打架,要把握火候,先把他們勸開,讓他們各自冷靜消氣,然后再找機會和他們談話,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化解矛盾,千萬不能急于指責他們,否則達不到批評教育的效果。
2.熱處理。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晚自習期間總是亂跑、亂講話,擾亂班級紀律。班主任對此事就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地進行批評教育,這些事情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確保以后不犯,時刻規(guī)范其一言一行。
二、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
批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采用哪種批評方式,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常用的批評方式有:
1.當眾批評與個別批評。這兩種批評方式不能偏廢。一般說來,應盡量減少當眾批評。學生課間犯的小缺點,校內(nèi)外犯的小錯誤,特別是早戀一類的問題,一般不適合當眾批評。當然,該當眾批評的事若私下解決,就不能伸張正義,集體的正義樹立不起來,對全班同學都有害而無益。
2.點名批評與不點名批評。大凡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都知道,點名批評必須慎重,盡量少用。點名批評之前應考慮:點名之后,被批評者可能有幾種反應,應如何對待。其他同學可能會有什么反應,應如何對待。若估計點名時,被批評者可能大吵大鬧,那應該暫時不批評,認真核查事實,真正分清是非,然后再進行批評。但慎重歸慎重,態(tài)度還是要堅決,應該點名的,決不姑息。
還有一種批評方式,就是班主任不點名,但大家一聽就知道在批評誰。批評者矢矢中的,被批評者卻無從發(fā)作。這種批評方式,變相剝奪被批評者反駁的權利,使批評者處于優(yōu)越的地位,可以毫無顧忌地諷刺挖苦,最容易傷害學生。被批評者一定懷恨在心,一旦有機會便進行報復。因此,你此時給他一箭,他必定彼時還你一槍。所以,班主任的批評還是光明磊落的好。
3.外爆式批評與內(nèi)爆式批評。外爆式批評是指用訓斥甚至體罰等外部壓力,竭力使學生難堪恐懼,以達到控制學生行為的目的。內(nèi)爆式批評是指用心理分析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循循善誘,促使他自己認識自己的錯誤,否定自己的錯誤,糾正自己的錯誤,以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外爆式批評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只能使學生知道不能做什么;內(nèi)爆式批評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體察自己的心態(tài),不但能搞清自己不能做什么,而且能懂得自己應該做什么。因此,內(nèi)爆式批評是集制止與誘導于一身的批評方式,值得提倡。
三、講究恰如其分的語言。
1.多贊揚,少批評?!皵?shù)生十過,不如贊生一長”,學生多喜歡聽表揚話,不愿聽批評話,甚至一聽批評就心理逆反。因此,我們在批評其不足之前,要真誠地贊揚他的進步,或者巧妙地用贊揚其進步代替批評其不足。
有這樣一位學生,人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課愛講話,老師想使他全面發(fā)展,于是就經(jīng)常批評他的缺點,卻忽略表揚他的長處,結(jié)果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對立,缺點不但未改,自覺性反而更差,成績也一落千丈。還有這樣一位“差生”,在班上是一個小團伙的頭兒。老師找他談心,先指出他說話算數(shù)、有能力、有威信等長處,然后對他說:“如果你不僅僅是團結(jié)那幾個哥們兒,而且是團結(jié)全班同學,在全班同學中樹立威信就好了。”結(jié)果,那次談話后,他判若兩人,帶領他的小伙伴在班上做好事,積極上進,后來被同學們選為班干部。可見,班主任應該多用贊揚來代替批評,這樣不僅可以指出他的缺點,還可以把他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為班級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2.換個方式指出不足。一些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也先用贊揚的原則,但他們在贊揚之后卻來一個明顯的轉(zhuǎn)折——“但是”,有的學生一聽“但是”兩字就反感,認為老師前面講的表揚是言不由衷,是批評的前奏。其結(jié)果,不但批評不會收效,反而使前邊的表揚也被學生理解為虛情假意。
如果不用“但是”這一轉(zhuǎn)折詞,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教育一位只顧學習、自私自利的學生,老師對他說:“你的學習成績很不錯,如果你能多團結(jié)同學,多關心班集體,相信你會更受同學歡迎。”這樣的間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直接批評的效果要好,學生也樂于接受。
3.循循善誘,少用問號。一些班主任習慣于以各種各樣的問號來批評學生,諸如:“你這樣做于你有什么好處?”“你知道這樣做有什么嚴重的后果嗎?”等等。這種批評是教師鎮(zhèn)住學生的絕好武器,但卻不大為學生所接受。
筆者曾遇到一起老師和學生的沖突,兩個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生口角,老師點了一個學生的名:“你為什么打人?”學生說:“他先罵我父母?!薄八麨槭裁粗涣R你父母,不罵其他同學?”學生無話可答,便與老師發(fā)生頂撞:“你為啥只批評我?”結(jié)果,批評教育成了僵局。筆者也曾遇到過類似一件事,了解了情況后,對兩位學生說:“我知道不能全怪你們中的任何一個,我也知道,你們?yōu)榱司S護自己的自尊,不是故意要破壞紀律的,但你們這樣做,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而且靠打架和罵人來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這也不大好吧?”教師循循善誘的談話讓學生感到尊重和信任,所以兩位同學很快向老師、同學承認錯誤,并和大家一道去專心聽課。
四、力求恰如其分的善后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習慣上總是把批評看做貶義,所以受到批評后,感情上不免發(fā)怒、不平、焦慮,所以,班主任老師一定要注意做好批評的善后工作。
在公開場合批評學生后,要誠懇地和學生交換意見,向?qū)W生征詢你的批評與事實是否相符,請他談談受了批評后的想法,并和他一起尋求改正缺點的方法、途徑。
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怕麻煩而忽視這種批評的善后工作。事實證明,做不做這種善后工作,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就是不一樣。有一位學生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各科成績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就是有點自以為是,在課堂上出現(xiàn)違紀現(xiàn)象。為了煞煞他的傲氣,我結(jié)合他平時的表現(xiàn)批評了他一通,本希望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有更大的進步,但由于沒有做批評的善后工作,結(jié)果事與愿違,他產(chǎn)生了對立情緒,甚至對該老師所任的語文課也反感起來,語文成績直線下降。
另一位同學,老師對他的批評更嚴厲,但由于吸取了上次批評的教訓,老師注意了做好善后工作,誠懇地告訴他老師批評他的苦心,并委婉地表示老師對他的特別關注。結(jié)果師生關系比以前更融洽,語文成績也因此而逐步提高。
所以,做好批評的善后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五、批評的大前提:以愛心和誠懇作為前提。
任何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都應該注意這樣一個前提:以愛心和誠懇作為前提。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必須懷著愛心,這樣說出來的話學生才易接受,同時,班主任還要有誠懇的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批評不是主人對仆人的訓斥和責備,不是為了把學生搞得灰溜溜,而是師生心靈之間上的互相溝通。所以,批評時要誠懇、有善意,以便讓學生心服口服。
總之,教育有法,卻無定法。班主任批評教育學生是一門實踐性和科學性相結(jié)合的藝術。應該說有一千個班主任,便會有一千種班主任批評教育的藝術與技巧。但我認為一千種班主任工作批評教育藝術與技巧的共同之處是,都有一顆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