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打造高效課堂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永恒追求。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普遍缺乏學科興趣,教學過程往往十分被動,教學效果也十分有限。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歸咎于思想政治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隔離。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學生學習生活和現實世界相脫節(jié)的狀況”,把學生課堂學習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生活化的課堂。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 初中政治課堂 生活化教學 教學模式
生活是思想政治課生命的“源頭活水”,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與學生共同探究問題、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與學生共同分享精彩生活的過程。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回歸生活,實施生活化教學。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挖掘富有生活氣息的素材
社會是個大課堂,生活是天然的教學資源。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增強課堂實效,就不能使學生局限在課堂知識的學習上,而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從而將生活的“活水”引入課堂,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培養(yǎng)敏銳的洞察力,充分利用網絡、報刊、雜志等途徑開發(fā)學生的現實生活資源,適時適度地把一些現實生活中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充實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變通教材中學生不感興趣、滯后于學生發(fā)展的內容。這不僅能引導學生用豐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為呆板的教學內容注入鮮活的生活元素,創(chuàng)設趣味盎然的學習情境,為教學增添樂趣,更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在生活中活化理論知識。例如,在教授《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這一課時,因為我們班的一位學生家長在金壇市消費者協(xié)會工作,所以課前我請這位學生按照課前的設計分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采訪家長并錄像,請家長談幾個自己遇到的典型消費糾紛案例,給我們正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一些建議等。之后,我將錄像資料插入多媒體作課堂素材。生活中的事,身邊的人,使課堂沉浸在生活的氛圍中。
二、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币恢币詠恚瑢W生普遍感到思想政治課難懂、枯燥,脫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中學生原貌的情境,課堂就將高潮迭起,活力無限。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新知識前深入挖掘學生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及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一步“活”化、優(yōu)化,努力為每個知識點或知識塊的學習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運用實物、圖片和形象的漫畫,可借助于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音頻資料,可利用鄉(xiāng)土案例、寓言故事和時政材料,可組織演講、辯論、小品等課堂小活動,等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情境創(chuàng)設,課堂告別了簡單的說教和“填鴨式”的知識點灌輸,更接近學生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得到充分激發(fā),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我在上《保護環(huán)境》這一課時,適逢國家實施“限塑令”,課前備課時,我設計了學生小品《“六一兒童節(jié)”的困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六一兒童節(jié)”這天,小芳去金壇大統(tǒng)華為弟弟買兒童節(jié)禮物,購物后在柜臺結賬時營業(yè)員告知其這是國家“限塑令”實施的第一天,進而出現小芳和營業(yè)員及周圍顧客對此問題的對話與爭論。小品表演完后引導學生就“國家應不應該‘限塑’”進行分組辯論。該情境創(chuàng)設以時政新聞為背景,以學生生活的片段為切入點,以課堂小辯論的形式聯系國家相關政策和本課知識,深入淺出,從而使學生對我國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的理解進一步深入,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收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巧用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
語言是表達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學語言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職業(yè)語言,教師良好的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提升課堂有效性的“潤滑劑”。生動形象、風趣幽默且貼近生活語境的教學語言通俗易懂,既可以化解難點,易于理解吸收,又可以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中,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活動生機勃勃、魅力四射。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教學語言對學生的吸引力決定了教師和該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決定了學生學習該學科的興趣。我在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學時,把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比作一艘行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經濟建設”號巨輪(知識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它的目的地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知識點:黨的基本路線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是推動巨輪破風斬浪、高歌猛進的發(fā)動機(知識點: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四項基本原則”是保證這艘巨輪向正確目標前行的導航儀(知識點: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為了更好地說明,我還在黑板上畫出簡圖,這樣便深入淺出地說明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作用及各自的關系。
四、開展富有生活氣息的拓展活動
學生學習的目的就在于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教學的源頭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實踐。所以教學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倡導學生大膽實踐,自覺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并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活動,如課堂上可采用小品、時政教育講評、模擬聽證會、小小人大代表、模擬法庭、辯論賽、國際熱點大討論等,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一步拓展,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研究性學習、搜集資料、學生小課題研究、學生小論文撰寫等。組織開展這些活動時,切忌流于形式、出于應付,一定要緊扣生活實際,以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作為開展活動的主線,從而達到“以知識牽領活動,用活動強化知識”的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睂嵤┥罨虒W,將教學置身于生活的大背景下,能夠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和快樂。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貼近學生生活,努力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因為這是高校政治課堂的生機和活力所在。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
[2]陶行知文集.
[3]新課程教學評價——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