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學習為主體,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為主導。本文對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 學生發(fā)展 探索性學習 創(chuàng)造性地教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家曾提出“三主”的觀點: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習為主體,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創(chuàng)設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性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fā)起來?!苯處熞艚o學生自學、探索的“空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這是現(xiàn)代教學的根本目標。實際上,我們所掌握的很大一部分知識都是通過主動學習得來的,而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更是要靠自己多練、多學。在講授新知識點時,老師不要急于給學生解釋,而是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思考。如在討論“7000是接近1000,還是接近10000?”時,除了計算兩數(shù)與7000的差,比較差;通過觀察,看圖距這兩種方法外,我也想到了第三種答案。但和其他老師商量后,覺得學生理解起來會有難度,于是決定放棄。班上的毛以諾同學把小手舉得好高,分析得很好:“找個中間點5000,7000與1000的差距比5000大,而7000與10000的差距比5000小,所以7000接近10000?!倍喟舻暮⒆?,多清晰的思路,多“另類”的想法。老師們,不要讓我們臆想的困難把課堂的閃光點熄滅。別忘了,高期望會帶來不同凡響的進步。
二、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習為主體
1.問題——讓孩子動起腦來。
現(xiàn)代建構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就是觀念上的平衡狀態(tài)遭到破壞,并又不斷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十分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新知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平衡、不協(xié)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學“商末尾有0的除法(且有余數(shù))”這一內(nèi)容時,我是這樣給學生“下套”的:先借助課件引入例題,問:“會做嗎?”學生忍不住了,高舉小手:“我……”我讓一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62÷3,等他們快速地算完十位上商2后,待到個位上時,停下來了……懸念來了,我順勢利導地說:“同學們,下面該怎么辦呢?”這時學生個個興趣盎然,睜大了眼睛,迫不及待地讓老師教給他們解決的辦法。這樣的教學,把學生引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中。
2.操作——讓孩子動起手來。
“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活動,讓他們自己動手演示、操作,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新知。例如在教學《認識整千數(shù)》時,在讓學生撥一萬時,我班的唐若愚同學在千位上撥了十顆珠子,咦?對的啊,一萬里有十個一千的?。窟@時我順勢引導:這時會讓我們想到什么?“滿十進一?!币呀?jīng)蠢蠢欲動的孩子把小手舉得老高。我讓章穎來撥,其他同學看著,只見她把千位上的十顆珠子撥回去,在萬位上撥了一顆珠子。在學生的“合作”中,我們再次親歷了“滿十進一”的過程。
三、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為主導
1.還學生主人的地位。
其實一堂課的好壞不在于老師講得多少,而在于學生學得如何。新課標指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老師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人。例如,在講述長度單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問如下:小紅身高120厘米,跳進水深130厘米的小河中去游泳,有危險嗎?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合作交流,進而尋找答案。
2.數(shù)學教學中“人”的教育。
有些人認為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和素質教育并沒有多大的聯(lián)系。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與小學數(shù)學相互滲透,才能使學生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結合教材滲透一些優(yōu)良品質的教育,例如: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都要給學生們講解學習內(nèi)容的重要性,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抓住這一個關鍵點,讓他們樹立學好的信心;在集體或者分組討論時,培養(yǎng)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配合的思想,促使他們形成集體主義觀念;在完成作業(yè)時,教育他們要認真、用心;結合課本中的圖片、“你知道嗎?”等,塑造他們的人格。
3.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感情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的過程。只有當師生之間的關系處于一種很融洽的狀態(tài)時,整個教學活動才會得以順利、和諧、高效地進行。教師要在傳授知識時,把對學生的關愛傳遞在教學之中,通過舉手投足,讓學生感到既溫暖又幸福。一是激勵性的評價。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好的評價能讓成績不好的學生備受鼓勵,讓成績好的學生更加努力。除此之外,老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能得到較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二是細微的動作,通過一個善意的眼神,輕輕地撫摸他們的小腦袋,悄悄地告訴他們要靜心、用心……達到“潤物無聲”的境界。三是注意談心的方式方法。把“壞人”讓給學生做,讓他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讓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
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孩子學習知識的樂園,讓孩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打造高效課堂,這是我的夢,但夢并不遙遠。只要用心去做,用盡全力去做,就一定會讓我的學生真正地樂學、愛學。
參考文獻:
[1]張玉明.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探微.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1,(09).
[2]李吉林.全面提高兒童素質探索一條有效途徑——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