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厄特是美國鄉(xiāng)土文學的代表人物,她的《針樅樹之鄉(xiāng)》被認為是其最優(yōu)秀的一部作品。美國20世紀初著名女作家威拉凱瑟對這部作品評價極高,稱它為與納撒尼爾霍桑的《紅字》和馬克·吐溫的《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一起是并駕齊驅的三部美國小說傳世之作之一1。本文對朱厄特這位作者進行了簡單介紹,也對其的文字風格有簡單闡述,同時截取了此書的第19章節(jié),講述了翻譯其的思路。
關鍵詞:朱厄特;女性視角;翻譯原則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6-0-01
一、作者及其作品風格簡介
這段文字來自于小說“The Country of The Pointed Firs”的第十九章節(jié),這部小說所熟知的中文譯名是《針樅樹之鄉(xiāng)》。該書的作者是美國女作家薩拉·奧納·朱厄特是美國鄉(xiāng)土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她以新英格蘭地區(qū)的農(nóng)村為背景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其作品以簡單、自然、優(yōu)美、精致的風格贏得贊譽。
《針樅樹之鄉(xiāng)》是一系列的小故事組成的,在一些文學評論家看來,這是朱厄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結構松散,不僅僅被視為一部小說,而是一連串的短篇描寫,通過作品的外部環(huán)境和主題構成完整的結構。像朱厄特一樣,故事的敘述者也是一位單身女性,一位作者,女主角結束了有房東陪伴的日子,然后在一個空校舍繼續(xù)寫作,同時依舊花大量的時間陪伴她的好朋友托德夫人。2朱厄特的作品常被人批評沒有檔次,作品中沒有戰(zhàn)爭,沒有政治這些宏大的場面,因此被批評是低檔次的文學。但實際上她在作品中構建了一個以女性為文本創(chuàng)造者和文本中心的敘事結構, 從而打破了美國主流文化將男性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把女性作為文學作品中附屬物的角色模式3。19世紀男性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中常以主人公逃離文明社會作為反叛的方式, 與此相反,朱厄特的筆下是一群在已喪失了經(jīng)濟活力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堅持生活下來的婦女。朱厄特是把女性作為生活的砥柱來描寫的。她塑造的女性角色身上實際上就有某些所謂的男性素質。但朱厄特更強調女性素質的優(yōu)越, 強調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不可取代的作用4。
二、翻譯過程
(1)\"There was even more elaborate reading matter on an excellent early-apple pie which we began to share and eat, precept upon precept.\"中的\"precept upon precept\"中的precept 這個詞的本義是“戒律,格言,準則”。而precept upon precept 這個短語是出現(xiàn)在《以賽亞書(Isaiah 28:13)》中,“But the word of the LORD was unto them precept upon precept, precept upon precept ; line upon line, line upon line; here a little, and there a little; that they might go, and fall backward, and be broken, and snared, and taken.”5在這里被翻譯為“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也出現(xiàn)在大衛(wèi)貝德納先生(Elder David A. Bednar)的一篇演說中。這個短語是具有宗教色彩的,而在這里,我認為就是指大家有各種想法,不同的說道,反其道而行之,是沒有準則,沒有戒律的意思。因此我將它融入到前面的話一并翻譯了“七嘴八舌的討論哪種蘋果派更好”。
(2)\"when the long faded garland of verses came to an appealing end,\"翻譯時增詞“朗誦完”,“當女詩人朗誦完了一首詩歌之后,托德夫人便開始在我面前夸贊她?!?/p>
(3)\"There were enough young persons at the reunion, but it is the old who really value such opportunities.\"用增詞,為了完整的說明為什么上了歲數(shù)的人更加珍惜這種機會,我增加了一句話加以解釋“因為對于他們會面的機會是見一次少一次?!?/p>
(4)\"This one, at least, had been very interesting. I fancied that old feuds had been overlooked, and the old saying that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使用歸化的原則,譯為“血濃于水”。
(5)所有的語句都有結構,從語義和交際的功能來看,每個語句都可以一分為二,即分為兩個部分:話題和述題(Topic和Comment)。當一個新的信息說出之后,就立刻變成為已知信息。作為一個已知信息,它由成為引起新信息的起點。如此不斷,可以由一系列圍繞一個題目的若干語句結成語段。這個連續(xù)性發(fā)展叫作主位——述位推進模式(theme-rheme patterns)。在翻譯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段落。
\" It must have been baked in sections, / in one of the last of the great brick ovens, / and fastened together on the morning of the day. / There was a general sigh when this fell into ruin at the feast's end, / and it was shared by a great part of the assembly, / not without seriousness, / and as if it were a pledge and token of loyalty. \"
這個語段是主位相同,述位不同。其中有的主位是沒有省略說明的。如下圖所示:
T1 R1
(T1) (R2)
(T1) (R3)
T1 R4
(T1) (R5)
譯文:“這個小餅屋是在那個很棒的磚制烤箱里一部分一部分烘烤的,然后在聚會的當天早上拼接在一起。在聚會結束時,這個姜餅屋倒了,變成了一堆餅干殘渣,大家都唏噓不已,然后便享用了姜餅,仿佛是姜餅的乞求?!?/p>
參考文獻:
[1]、 MATTHIESSENF. SarahOrne Jewett[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Company, 1965 ;
[2]、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Country_of_the_Pointed_Firs ;
[3]、金莉: 《從尖尖的樅樹之鄉(xiāng)看朱厄特創(chuàng)作的女性視角》,載外國文學研究, 1999 (4);
[4]、金莉. 《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 19世紀美國女性小說家及作品》[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271;
[5]、http://ebible.com/kjv/isaiah/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