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般方法的規(guī)律性學說和理論體系,是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其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方法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作為根本的方法貫穿于其他方法,如矛盾分析、實踐歷史主義、群眾路線等方法之中。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可以更好地指導人們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人們的自覺能動性,為促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提供可科學的、全面的基礎理論保障,使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價值意義
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0-0051-02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內容概述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根本的方法: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就是要求我們解放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
1.解放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不斷強調要實事求是,但是回首過去幾十年的發(fā)展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常常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比如說我們的環(huán)境制約,以及我們經(jīng)濟的發(fā)展狀況等。而主觀因素中最主要的一個就是我們的思想僵化,過分保守,照搬書本,意識不到已經(jīng)背離了實事求是的這個思想。而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徹底地解放思想,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鄧小平曾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與實際相符合,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盵1]
首先,解放思想就是要我們必須立足于實際,在把握問題的共性的同時,發(fā)現(xiàn)并抓住問題的個性,絕不能從本本出發(fā)。一切客觀事物都具有多樣性,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在實踐活動中,只有充分認識到客觀事物的個性與共性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真正做到思想與實際相符合,主觀與客觀相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抽象的基本原理和原則揭示的是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只有共性沒有個性,因而它不能代替客觀事物的特殊本質和特殊規(guī)律,因此,我們絕不能從這些抽象的原理出發(fā),更不能從本本出發(fā)來推導出對事物的完整認識,這是違背實事求是的,只會導致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脫離。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更新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事物都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傳統(tǒng)的觀念只是對事物過去的一種認識,仍將它拿來作為對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化了的事物的認識,顯然也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所以,我們解放思想就一定要立足于實踐中的客觀事物,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其次,解放思想必須要以實踐為基礎,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認真做好實際的調查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客觀事物,是主觀思想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關鍵。
再次,解放思想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客觀事物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主觀的認識必然會隨著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而變化,同時主觀的認識又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因此也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的認識,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些錯誤的認識必然會被糾正過來,因此認識過程中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認識的過程也是循環(huán)往復,沒有止境的。我們只有不斷地解放思想,立足于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才能做到認識與實踐的相統(tǒng)一。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
解放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能從“本本”出發(fā)是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要求。但是,不從抽象的理論出發(fā),并不代表就能脫離理論而只講實際,如果不將實際與理論結合,而是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孤立地片面地強調實際,過分強調事物的個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也是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也不是真正的實事求是。這是割裂了客觀事物的個性與共性,因此,我們解放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要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切客觀事物都是個性與共性,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tǒng)一,只有同時反映出來才是真正的與客觀事物相符合。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正確的理論去指導實踐能使我們少走彎路,少走冤枉路,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第一,指導認識和實踐的理論要符合當下的具體實際,并不是所有的理論都適合當下的具體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出正確揭示了這個具體實際的一般規(guī)律來指導我們的實踐。第二,理論的真理性也是有階段性的,隨著科學技術以及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我們的實踐可能會突破原有的某些具體理論的結論,因此我們需要運用當下實際中具有真理性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才是有效的。第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重視實際,尊重實際,在實踐上下工夫,認真研究突破創(chuàng)新,找出更適合指導新實踐的新理論,從而更好地來指導我們以后的實踐。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他方法論簡述
1.矛盾分析法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不論是事物內部自身,還是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矛盾,通過這些內外矛盾的共同作用,從而推動了事物的前進與發(fā)展,正是事物的這些矛盾發(fā)展的過程,從而將事物的本質及其存在的規(guī)律顯現(xiàn)了出來。我們通過對客觀事物存在的矛盾的客觀認識和正確把握,從而掌握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規(guī)律,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中把握事物的本質。運用矛盾分析法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全面認識事物的矛盾,同時重點把握其主要矛盾,用發(fā)展的連續(xù)的邏輯來揚棄簡單的兩極對立的邏輯。首先需要找到客體存在的基本矛盾,并在此基礎之上,客觀、全面地把握事物的其他矛盾,然后分析找出當下實際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存在的主要方面,抓住這些主要方面,同時兼顧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其他次要方面,從而找出其存在的規(guī)律本質。第二,運用矛盾分析法的根本目的是要讓事物朝著好的有利的方向轉化。在分析事物矛盾的時候,我們要分析好矛盾的性質,注意矛盾雙方的轉化條件,并充分利用這種變化,抓住它的特殊性,從而使事物朝著好的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2.實踐歷史主義
首先,馬克思說過:“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盵2]作為本原的社會存在與實踐是同一的,社會存在決定了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社會意識是第二性,派生出來的社會意識與認識又具有同一性,將實踐作為依據(jù),而階段性的認識則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和向導,即依據(jù)社會存在的實際狀況,適當?shù)匾陨鐣庾R作為向導,來揭示社會各個方面的本質、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變革,用社會存在來說明社會,讓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正如馬克思所說:“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jù),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jù);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xiàn)存沖突中去解釋?!盵3]所以改造社會就必須先要改變社會存在,同時也要注意社會思想問題,及時清除掉落后腐朽的思想,將改變社會存在與改造社會意識結合起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建設。
其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曾一再強調:“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盵4]列寧也曾強調:“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盵5]因此,我們要重視實踐,尊重實踐,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用實踐來檢驗認識的真理性,使認識服務于實踐。
3.階級分析
階級分析法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和觀點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馬克思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有以下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fā)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lián)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6]
4.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其最主要的思想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作為評價其他一切事物好壞優(yōu)劣的最高標準。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價值意義
恩格斯曾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的方法?!盵7]近年來,不少馬克思主義學者們往往忽視了恩格斯的這句話,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教義來宣講,最終落入了空泛的、毫無實際意義的詭辯之中,而忘記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真正價值意義。
(一)全面系統(tǒng)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
不少學者在關于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一些文章中,總是片面的抓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某一個具體的方法來立論,雖在運用某一具體方法時考慮得全面細致,但仍不免會給人感覺思考面狹窄單一,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具體應用價值,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相互聯(lián)系,互相貫穿的,其中認識與實踐相結合,邏輯與歷史相結合,這就要我們不能孤立地將這些方法割裂開來看,或者單獨只應用其中的某一個方法,應對研究對象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tǒng)闡發(fā),讀后能讓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有一種居高臨下的總體把握。
(二)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應用于實踐
1.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應用于實踐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應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互相轉化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揭示了世界的普遍本質和一般規(guī)律,而當我們在這種科學的認識下去解決并指導我們的具體實踐時,即是我們科學的方法論。如果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僅僅只是停留在世界觀上,而不將其應用于實踐變成方法論,那馬克思主義也只能是一些觀念上的東西,卻不會有任何的意義。同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是什么、怎么樣”,方法論則告訴了我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如果我們只是學會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上的這些基本原理和理論,而不從中去悟出方法論的要求,那馬克思主義也只能是一些教條,就不會成為我們改造世界行動的指南。
2.如何更好地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應用于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認識世界,但它的價值遠遠不只僅僅停留在它科學的世界觀上,而是將這種科學的世界觀轉化成方法論,從而更好地來指導和應用于我們的實踐,因此,我們十分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首先,我們要先揭示出隱藏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中的方法論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讓世界觀變成人們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里實踐的觀點以及認識論,這些理論僅僅是理論,并沒有告訴我們方法,而我們就需要進一步的學習研究,揭示這些理論中隱藏的方法論的內涵,從而找出這樣的方法論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所以我們當下的首要任務就是,踏踏實實地徹底吃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不只是流于形式一知半解,從而找出方法論的內涵,將這些世界觀轉化成具體實踐中的方法論。其次,找出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應用于具體問題中的具體途徑,馬克思主義哲學揭示的是世界的普遍規(guī)律,因此它的方法論也只能是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一般要求,即它只能指導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共性、普遍性,無法解決問題的個性和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新出適合當下具體實踐的理論,這才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應用于實際的根本途徑。正如我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中的任何一個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與當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創(chuàng)新出來的、符合當下具體國情、對我國的發(fā)展和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理論。
(三)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個紐帶,聯(lián)系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人們的社會實踐生活,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具體化、操作化,最終轉變成指導人們實踐活動的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并使之成為一個方法論的理論體系,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一個進一步的發(fā)展與完善,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學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而來,想要做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研究,就必須先要做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研究,這就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時候,必然要審視其理論基礎的可靠性和科學性,也必然會發(fā)現(xiàn)某缺失及不當之處,并作出相應的修改,這便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三,在當下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的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對我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了諸多例如南北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經(jīng)濟、教育發(fā)展不平衡,貧富兩極分化拉大等問題,如何用一個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用一些有效的措施去解決這些在我們經(jīng)濟建設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問題,就需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來導向,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來引導找出解決的途徑,并通過黨和政府的領導,使這些問題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得到調節(jié)和化解,從而推進我們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