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程女士帶著1歲的女兒雯雯到醫(yī)院看病,說孩子近幾天陰道里流出了黃色的膿性分泌物,孩子老是用手抓撓外陰部。經B超檢查發(fā)現(xiàn),孩子的陰道內有一個形狀和大小都類似谷物的小異物。經過詳細詢問,得知孩子一周前曾穿開襠褲坐在谷物堆上玩耍。果然,醫(yī)生通過腔鏡取出了一粒稻谷。
無獨有偶,2歲半的蒙蒙也是被家長發(fā)現(xiàn)外陰有分泌物到醫(yī)院就診的,醫(yī)生診斷為患蟯蟲病后引發(fā)了感染。原來由于天氣較熱,父母便給孩子穿了開襠褲,這種情況是蒙蒙經常穿著開襠褲騎童車,有時還會坐在地板上玩耍造成的。
穿開襠褲對于寶寶而言比較舒服,不用整天包著紙尿褲,不會把屁股捂出紅疹。而對于家長來說,寶寶穿開襠褲很方便照顧,不用經常換洗尿布,寶寶一蹲下就能解決大小便的問題,而且經濟上也劃算。不過,穿開襠褲有利也有弊,穿著時要注意細節(jié),而且穿的年齡也有講究。
穿開襠褲會惹什么禍?
容易生病
穿開襠褲的寶寶小手會不可避免地觸摸到自己的外陰。如果寶寶大小便后沒有清潔干凈,殘留在尿道口的尿液和肛門的糞便污物會弄臟小手。而很多寶寶都愛吃手,很容易把小手上的尿液、糞便污物吃進嘴里,帶入消化道,造成寶寶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疾病,像手足口病、秋季腹瀉等常見疾病都有可能發(fā)生。除了糞口傳播,寶寶日?;顒又写╅_襠褲,陰部與外界物體直接接觸,如桌椅、墻壁、玩具、地板、家人的衣服表面,這些地方其實也是病原體大量聚集的地方,相互接觸的過程就是一個相互污染的過程。而尿道口、陰道口和肛門有分泌物的濕潤,在局部形成了一個有利于細菌、病毒生長的環(huán)境,成為病原體的溫床和培養(yǎng)地。病原體能通過陰部嬌嫩的黏膜、皮膚入侵到體內,使寶寶生病。
容易著涼
穿開襠褲使寶寶的臀部裸露在外,前后通風,還會使冷風直接灌入寶寶的腰腹部和大腿根部,使寶寶著涼,造成感冒或腹瀉。
不安全
寶寶的陰部是身體中最柔弱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開襠褲因為“門戶大開”,對寶寶的陰部起不到任何的保護作用,沒有了衣服或尿布的保護,外界物體的碰、撞、刺、夾、燙、擦等都會傷害到寶寶的陰部、陰莖或陰道。另外,蚊蟲的叮咬,一些寵物如貓、狗等的抓、咬,也都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安全。還有像上面提到的雯雯那樣,可能會出現(xiàn)陰道或尿道異物,需要手術治療。
不利于保護隱私
寶寶雖小,也是一個獨立的人,露著小屁股出門,既不衛(wèi)生又不雅觀。哪怕他是個小不點兒,也要保護他的隱私。
穿開襠褲,怎么避其所短?
盡管穿開襠褲有不少缺陷,但并不是不能穿,畢竟穿開襠褲還是舒服、方便,只要注意盡量避免它的缺點,也是可以穿的。
可以讓寶寶只在家時穿開襠褲,這樣既便于為寶寶更換尿布,又方便寶寶在便盆上練習排便。
外出時,可以給寶寶在里面穿開襠褲,外面套上滿襠褲,這樣既有利于保護寶寶,又方便父母照顧,而且在公共場合也顯得更文明。
每天為寶寶清洗小屁股,保持局部清潔,消除感染隱患。還要告訴寶寶不要用手摸外陰。
逐步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為完全穿滿襠褲作準備。
寶寶穿開襠褲時,要特別注意家里的衛(wèi)生,如地面、沙發(fā)、兒童車等物品的衛(wèi)生。避免讓寶寶坐在細小物品上,防止異物進入尿道、陰道或肛門。避免玩滑梯、蹺蹺板等游藝項目,以免外陰擦傷、裂傷。
多大要換掉開襠褲?
從防病角度來看,1歲大的孩子再穿開襠褲的話,感染、患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所以,寶寶1歲時,就該換掉開襠褲了。因為寶寶學習走路一般在1歲左右,探索的欲望隨著開始走路日益高漲,這時他的活動范圍增大,接觸的東西也日漸增多,再穿開襠褲就不太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