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正確的擠奶方式,能夠幫助奶水好的媽媽緩解脹痛,避免發(fā)生乳腺疾病,也能讓母乳不夠充足的媽媽乳房得到刺激,促進乳汁分泌。
需要學習擠奶的5種情況
情況1 早產寶寶
若寶寶是早產兒,需要暫時與媽媽分開,那么媽媽必須要在產后第1天就開始用手擠奶。在這個時候,也許只能有幾滴初乳,但盡早擠奶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就像讓寶寶早期吸吮的道理一樣。比起產后48~72小時乳房開始脹奶、變硬,此時乳房依舊柔軟,用手擠奶會比較容易。媽媽應盡量擠出所有的初乳,而且至少每3小時擠一次,包括夜間也要如此。如果擠奶次數不足,后期就可能會發(fā)生母乳不足的情況。
情況2 母子分離
寶寶3~6個月后,大多數媽媽需要重新投入工作,若想繼續(xù)保持母乳喂養(yǎng),定時擠奶就成了媽媽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
即便媽媽不上班,也偶爾會遇到外出無法趕回哺乳的情況,事先擠好奶就能保證寶寶的口糧供應。
情況3 乳房過于腫脹
對于那些奶水充足的媽媽來說,每隔1~2個小時,乳房就有可能已經因乳汁充盈而開始脹痛,擠掉一些乳汁,讓脹而充實的乳房得到緩解,變軟一些,這樣寶寶吸吮更方便。
情況4 乳頭疼痛
大多數的媽媽都是第一次哺乳,嬌嫩的乳頭往往會因為寶寶的大力吸吮而感到疼痛,尤其是乳頭破裂更是疼痛難忍。這時候,乳頭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繼續(xù)上陣工作。
情況5 乳頭內陷
有的媽媽乳頭內陷,甚至使用乳頭糾正器也無法改善,寶寶無法吸吮這樣的乳頭,就需要將奶擠出來。
擠奶前的準備工作
擠奶前,也需要一些準備工作。
1 放松心情,在一個溫暖、安靜的房間進行,最好備有飲品和寶寶的照片。
2 每天沐浴,保持個人衛(wèi)生。
3 為盛放擠出的奶準備一個清潔的容器,并選一個舒適的姿勢坐好。
擠奶按步走
1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 若有條件,可用熱毛巾熱敷乳房幾分鐘,但要避免敷及乳頭和乳暈。
3 拇指及食指對放在乳暈上下兩旁,其他手指則輕輕承托著乳房。
4 輕輕摸索在乳暈周圍或之下微脹的乳竇。
5 把手指朝向肋骨輕壓,然后用食指及拇指在乳頭和乳暈后方輕輕擠壓,跟著放松。重覆擠壓、放松的動作,直至乳汁流速減慢。
6 拇指和食指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轉換在乳暈上的位置,以便擠出乳房各部位的乳汁。
7 每次擠奶大概需要20~30分鐘。
溫馨提示
1 想要維持充足的乳汁分泌,日間應每2~3小時擠奶一次,晚間一次,即24小時內約6~8次。
2 保證乳汁分泌的催乳素在晚間分泌較多,所以媽媽在夜間喂哺寶寶,或夜里擠奶對維持母乳分泌很有幫助。
3 擠出來的母乳放在冰箱內保存時間會更長。母乳冷卻后會有沉淀,使用前需輕輕搖勻。給母乳加熱時,要用流動的溫水沖幾分鐘,使其達到室溫,千萬不要直接放在微波爐內加熱。加熱過的奶不可再次冷凍。
正確的擠奶手法
正確的擠奶手法能夠保證媽媽感覺很輕松,不正確的擠奶手法會讓媽媽感到不適甚至疼痛。
1將容器靠近乳房,拇指在上,其余4指在下面托住乳房,握成一個C形。將拇指和食指及中指放在乳頭后方約2~4厘米處。擠壓的區(qū)域是以乳頭為中心,半徑約3厘米的區(qū)域。
2做有規(guī)律的一擠一放的動作,指腹向乳頭方向滾動,同時將手指的壓力從中指移動到食指,將乳汁推擠出來。擠壓時避免太深或太用力,以免阻塞輸乳管。不要擠壓乳頭,因為擠壓或拉乳頭就像嬰兒只吸吮乳頭一般,并不會促使奶水流出。
3每次擠奶每邊乳房至少擠3~5分鐘,直到奶流量變慢;然后再擠另一側。如此反復數次,直到乳汁不再流出為止。避免用摩擦或滑動的方式,以免皮膚被擠壓造成紅腫。
剛開始不會有奶水流出,但擠壓幾次后,奶水會慢慢滴出。當催產素反射漸漸開始活躍,乳汁就會似泉水般涌出。
吸奶器的選擇
如要用到吸奶器,可能會想了解一下哪種最適合自己。經過練習,幾乎每種吸奶器都可以用,但不同的吸奶器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xiàn)不盡相同。
使用前小心細讀說明書,市售的吸奶器種類繁多,最好選購一個可以調校吸力的吸奶器。
使用前要將所有吸奶器配件消毒。
第一次使用時將吸奶器吸力度數調至最低,按需要慢慢增壓至一個舒適的程度。
購買或使用吸奶器前,最好先咨詢一下周圍的朋友,看看大家對各個品牌的感受。
儲奶小利器
新安怡VIA
母乳儲存杯組
特別設計用于儲存、攜帶母乳和寶寶的食物、VIA杯身經過預先消毒,即開即用,杯身可用鉛筆做標示,可疊起堆放且真空密封,是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母乳及寶寶食物的完美儲存容器。
貝親母乳保存袋
經伽馬射線預消毒,用于儲存及冷凍母乳。方便的瓶口設計,便于傾倒母乳。注入口區(qū)域外可寫標簽,防止墨水污染。防漏雙拉鏈封口,更安全??稍诒淅餀M放儲存,便于解凍。自立袋設計,便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