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上高中了。爸爸媽媽為了鼓勵他好好學習,從美國買回來兩雙耐克鞋給他。還許諾,期末考試進入前10名就給買他一直嚷嚷著要的iPhone手機。
期末考試高明如愿考進前10名,得到了64G的iPhone 4S手機。但是第二學期開始,他變得越來越不開心,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高明的爸爸媽媽來找我咨詢,問有什么辦法能讓兒子重新對學習有興趣。現(xiàn)在是買什么好東西都只能讓孩子高興幾天,過了那幾天,他就又厭倦了。媽媽幾乎用哀求的口氣對我說:“劉老師,你看怎么辦呢?!用什么辦法能讓他高興起來呢?花多少錢我們都愿意!”媽媽還告訴我,他們找了一些醫(yī)學專家,診斷結果排除了孩子是抑郁癥等醫(yī)學問題的可能,醫(yī)生的建議是讓他們試試心理咨詢。
什么比錢更有效?
如果真的是心理問題,那么“花多少錢都愿意”也許正是問題所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有心理學家專門研究過那些買彩票中大獎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們拿到了令人羨慕的高額獎金后,只會快樂開心一段時間,然后就和一般人的快樂程度接近了,并看不出明顯的區(qū)別。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快樂,并不隨著擁有錢的多少而發(fā)生長久和穩(wěn)定的變化。還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是《福布斯》雜志上排名前100名的超級富豪,也只比一般的人快樂一點點??磥?,“花多少錢都愿意”這樣一個真誠而急切的想法和做法,并不能達到一個母親樸實的愿望—讓兒子更開心。
豐富的經(jīng)歷
一般人對錢有個常見的誤解,總認為錢越多越好。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孩子,父母最不吝惜花錢。商業(yè)界有個通識,就是父母的錢最好賺。言外之意就是給孩子買東西,大家都舍得花錢。但是,花錢多少和得到的開心之間,并不成正比。有些時候,甚至還成了反比。比如一個800元錢買來的遙控直升飛機帶給孩子的快樂,可能遠遠不如80元錢買來飛機模型后,全家人一起按照圖紙安裝,然后帶去公園試飛的快樂。這里的區(qū)別就是:昂貴的物品永遠沒有一次豐富的經(jīng)歷更能讓人體驗到快樂!女兒毛毛非常喜愛做家務,但我們從來沒有用錢做過獎勵,都是緣于她體驗到的有趣的經(jīng)歷。毛毛很小的時候,就被爸爸用皮帶捆在背上,一邊自己做飯一邊給女兒講解,小小的毛毛饒有興趣地聽。而我做餃子的時候,總是把她抱起來放在桌子上,給她一大塊面,讓她自己包出奇形怪狀的“餃子”,然后煮出來大家搶著吃這些“作品”。所以,每當她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會帶著小時候美好的記憶。事實上,無論大人講她過去什么事情,包括精彩的演出、偶然的失誤、奇怪的句型、莫名的舉動,她都無比開心和喜悅。因為那些經(jīng)歷,就是她小小生命里最快樂的旋律。
其實,在過多、昂貴的物質中浸泡長大的人,自信心更低;而豐富的體驗,可以讓孩子增長自信。因為任何物質,一旦被消費后就開始貶值。人在擁有無論多么昂貴的奢侈品后,新鮮感也會很快下降,東西也會變舊、破損、報廢,由物質本身帶來的樂趣消失殆盡。而相反,我們經(jīng)歷的事情所帶來的豐富體驗卻不會輕易消失,甚至歷久彌新,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怎么能讓孩子快樂呢?不妨少用一些錢,多一起創(chuàng)造些新鮮的經(jīng)歷。比如一起爬山,一起種樹,一起用望遠鏡在深夜觀測天象……
真誠的給予
花同樣多的錢,也可以創(chuàng)造不同程度的快樂!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同樣不多的錢,花在別人身上會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樂。即使是把非常小、完全不花錢的禮物送給別人,也會讓人產(chǎn)生持久而巨大的快樂,而同時自己也會擁有無比的滿足感。毛毛小時候,在各種地方“發(fā)掘”了很多“寶石”,比如廈門海邊、澳門海邊、大連海邊等,她都能找到很多鵝卵石和彩色石頭,仔細地清洗干凈后擺在自己的書架上。有一次我的朋友、也是她的大朋友搬新家,她精挑細選地找了兩塊最好看的石頭當禮物。大朋友認真地把它們擺在古董架上,每次來客人時都要專門介紹這兩塊“寶石”的特殊來歷。毛毛每每想到這倆“寶貝”的去處,都特別開心!所以,讓孩子參與一些助人、獻愛心等公益活動,哪怕只是了解一些相關事情,也會幫助他們豐富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提升自信心,增加生活樂趣。
父母想讓孩子開心起來的愿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研究清楚地表明:一個快樂的人更容易成功。所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投入更多的心思不斷找出好方法讓孩子擁有豐富、有趣的人生經(jīng)歷,才是最好的獎勵。
專家介紹
劉丹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方向博士畢業(yè),現(xiàn)任清華大學學生心理咨詢中心臨床督導。具有非常豐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療的經(jīng)驗。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級心理師連續(xù)培訓項目。
一個人的快樂,并不隨著擁有錢的多少而發(fā)生長久和穩(wěn)定的變化。因此,“花多少錢都愿意”這樣一個真誠而急切的想法和做法,并不能幫助母親實現(xiàn)樸實的愿望——讓孩子更開心。
知識百寶箱
心理學家希爾頓等人研究后發(fā)現(xiàn),人們可以從任何一種新形式的積極活動中體驗到快樂的感受。但是,體驗被不斷重復后,人就會對這種快樂之源產(chǎn)生熟悉感,體驗到的快樂和新鮮感逐漸降低,最后感覺將趨于平淡。這種現(xiàn)象叫快樂適應。
他們的深入研究還發(fā)現(xiàn),積極的活動包括適應新環(huán)境和新目標兩種情況。新環(huán)境包括買新房子、得到新禮物、升入大學等。而新目標包括發(fā)展一項興趣愛好、參加一個新的團體等。雖然兩種情況都存在著快樂適應的現(xiàn)象,但是,適應新環(huán)境所帶來的快樂持續(xù)的時間較短,而適應新目標所帶來的快樂持續(xù)時間較長。
再昂貴的奢侈品也會變舊、破損、報廢,而由其本身給人帶來的快樂也會消失殆盡;相反,我們經(jīng)歷的事情所帶來的豐富體驗卻不會輕易消失,甚至歷久彌新,成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